首页 理论教育 “求是”之路

“求是”之路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驰是国内最早进入证券市场的那批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接触炒股入门书《股票基本知识与实践》,90年代初投身中国股市。李驰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浙大的校训就是“求是”。但李驰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真正领会,来深圳的前几年也没有做到,直到后来参与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才发觉,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投资,都需要“求是”。随后,A股迎来了大跌行情。

二、“求是”之路

1.初次炒股

李驰是国内最早进入证券市场的那批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接触炒股入门书《股票基本知识与实践》,90年代初投身中国股市。按他的说法,2000年前后就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哲学。在《中国式价值投资》一书中,李驰引述了许多索罗斯的观点,并认为自己深入研究并运用了索罗斯的理论,才取得那一系列傲人战绩。

十多年前,李驰去深圳发展,那时还很年轻,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收益。李驰刚进股票市场时就希望赚钱又快又多,当年谁也不会提醒你要淡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谁都躁动,而且相互鼓噪:“动作再不快点,深圳就只剩你一个穷人了。”

当时,沪深股市有过一波行情,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邓小平视察南方后的那一段时间。那时候,李驰的心态和新入市的股民没有什么两样,觉得进去了能赚钱就很开心,并没有想过整个行情的起落规律。

和大多数初涉股市的投资者一样,李驰买卖频繁不断换股,总是希望买到中短期涨得更快的股票,一旦套住就死等,赚了钱后就以为是自己的选股水平高。在当时的牛市普涨行情中,李驰确实赚到了来得容易的“快”钱。但在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熊市中,这一招失效了。

可是,李驰完全没意识到这点,反而依然信心满满甚至还加大炒股的资金量,结果他的获利慢慢吐回去了。直到1996年年中,李驰都属于“套牢盼解放一族”。那是李驰经历的第一个证券市场牛熊转换周期,根本没有找到市场的感觉,赚不到钱是必然的下场。

每人都有炒股赚钱的脑力,但不是每人都有这样的度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就最好不要碰股票。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这一席话击醒了李驰。后来,那次行情跌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下跌期间,李驰也在不断总结,想弄清楚其中是否存在规律性的东西。

2.远离疯狂

李驰在思考的同时,也和一些朋友进行交流,并不断向这个领域的杰出者学习,时刻反省自己的得失。比如,他现在同威资产公司的合作伙伴韩涛,1999年韩涛就讲到同股同权的B股便宜,要买B股,之后也一直参与B股投资,直到2001年B股开放后全仓退出,两次重仓买到翻十倍的B股。在A股里,李驰回头看到了翻十倍的股票,但他并没买到。在B股里回头也看到了,他的朋友却做到了。李驰反思朋友为什么能做到,而自己为什么没能做到?

等到2001年B股开放,李驰的感触更深了,机会其实一直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再回头去研究巴菲特、林奇等人,才发觉他们说的话都是出自肺腑的,没有任何包装。他们成功投资的真理都包含在他们自己或者别人写他们的书籍中,但多数人并不相信真理就那么简单。就像《如来神掌》秘籍十元一本,没人相信,更没人愿意花时间揣摩,最终就只有极少数人能练成绝世武功。

李驰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浙大的校训就是“求是”。但李驰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真正领会,来深圳的前几年也没有做到,直到后来参与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才发觉,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投资,都需要“求是”。

正视自己的弱点,相信一切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相信的事实。

李驰为什么在牛市里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在B股开放后,也就是2001年6月政府允许内地居民可以参与B股投资之前的两个月内,市场疯狂后,李驰就退出了。那一次的退出令他印象深刻,他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从那之后,李驰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场的节奏。

从2000年到2001年8月份国内市场盘顶期间,投资者都疯狂了。当时,甚至有开夜市的说法。随后,A股迎来了大跌行情。其实,全球的证券市场都有一个规律: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疯狂之时,离大跌就不远了。

有趣的是,当中国的投资大众有时不我待之感时,美国已经有“夜市”了。2001年年初,李驰正好在美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他不太懂英文,就到超市买中文报纸,发现整版都在谈论股票。李驰朋友家在加州,因为美国东西部时差的原因,他朋友是每天加早班(天还没亮,相当于夜市了),凌晨6点多就在电脑前看行情了。因为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李驰感觉狂热的美国股市离顶不远了,而中国股市一直在跟随美国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点。之后,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下跌调整是十分充分的,但中国一直没有调整充分,又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续的时间反而人为地加长了。

其实,反常的事不可能一直反常下去,“市盈率均值回归”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只是我们凡人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它发生,或相信它一定会发生。

——李驰

另外,当时国内股市确实高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六十多倍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迟早要面临理性的回归。

3.闭着眼睛炒股

鉴于美国股市到顶和市盈率过高,李驰判断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后,李驰进入比较熟悉的香港股市,但当时香港股市也没有调整到位,后来也调下来了一点,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才起来。当时,香港市场许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价格区间,这给了李驰机会。

李驰对香港市场还是非常熟悉的。1997年李驰刚去香港市场的时候,也是抱着炒一把的态度。尽管已经很小心了,而且选的是高速公路股,又是打新股,结果还是损了手。李驰选择的是成渝高速,算上发行佣金是一块五毛多,不到一块六。发行第一天,它从发行价跌到一块以下。当时,给李驰的感觉是不可思议:要是在内地股市,绝对股价这么便宜的股票上市第一天应该是涨到天上去了,怎么可能一天内就跌到一块钱以下呢?如果说进入市场要交学费的话,这就是学费,因为李驰当年对这个市场还没理解透,抱着内地股市的炒作思想贸然进去了,结果第一次出去就遇到亚洲金融风暴,那种跌法令人终生难忘。

好在那时运气不错,因为不会炒股的人输了往往就熬。在1998年3月的一次强劲反弹中,成渝高速回到了一块四毛多,李驰果断把它出清。

现在回头看看,如果当时买了一只垃圾股的话,那就惨了。用香港的话来说,可能就永远回不了家乡了。

不过,有些事不好说,2009年7月27日成渝高速(四川成渝)在内地正式上市,正好赶上上证指数大级别反弹的高潮阶段,短时间内冲到十元以上,同时带动香港市场的成渝高速也跟着火了一把,此后虽也大幅回落,但再没回到当初历史性的低价位。如图4-1所示。

img15

图4-1 四川成渝周K线图

之后,李驰赶上了香港2000年的科技股炒作,当时的移动、联想等大市值股票都涨了十倍左右。科技股的市盈率很高,市场极其疯狂,李驰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要好得多,赚了钱。

2003年再回去的时候,李驰感到不能再随便炒了,那样风险会非常高,要踏踏实实以做实业的心态投资股市。所以,当李驰2003年再回到香港市场时,选择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都可以买的股票。闭着眼睛能够把事情想得比较清楚,会想到它的风险在哪里,有没有倒闭的风险,这是投资的关键一步。李驰后来选择的几只股票,从目前看来,至少20年内不会倒闭。自那以后,李驰没有参与过多的股票投资,也就投资了有限的几只股票,这与巴菲特集中持有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时,李驰对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了,不再追求很短时间的增长,而是追求能够闭着眼睛持有十年二十年的股票,所谓时间越做越长,胆子越做越小了。现在,内地有些上市公司有很多故事,但因为闭着眼睛想想可能这家公司五年后都不一定存在了,李驰也就没有参与。

在股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五到十年每股赢利是不是比现在大得多是判断一家公司能不能长期持有的标准,而能不能判断一只股票未来五到十年赢利大幅增长是判断一个投资者是否优秀的标准。

——李驰

有人问李驰:“如何判断一只股票会不会涨呢?”

李驰回答:“我现在只敢讲买一只股票未来两三年输不了,不敢预测两三年涨五到十倍这样的好事。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股价往上走的根本动因是什么,知道买的股票为什么上涨,为什么敢持有它几年。很多人实际上根本弄不清楚,会输得很惨。新手往往输了就熬,实际上只有增长预期明确的那类股票能熬。否则的话,熬到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经常劝一些投资者不要熬,但他们有的说‘我买在高位,一定要等它回来再抛掉’,这样想真的会血本无归。”

找寻和踏上朴实的价值投资之路的过程非常漫长,当中的喜怒哀乐难与人言。在这么多次崩溃中,李驰的信心并没有丧失,反而越做越有自信,而他的操作也越来越像巴菲特一样规规矩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