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资金平台有哪些

金融资金平台有哪些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金融市场中,通过各种金融商品的交易活动进行货币资金的融通,实现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本章所讨论的金融市场是狭义的金融市场。商品经济发展规律要求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必须同时存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共同构成金融市场的整体,也就是说,统一的金融市场是由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两部分构成。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

按最通俗的解释,商品市场就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因此,金融市场就是金融商品买卖的地方,是通过各种交易方式,促使金融产品在供求双方达成交易的场所,或者说,是金融产品的供求双方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交易进行融资活动的流通领域。因此,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及交易活动和交易关系的总和。金融市场是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等并列的一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通过各种金融商品的交易活动进行货币资金的融通,实现资金的集中和分配。金融商品包括银行存贷款、股票、债券、票据、外汇、黄金、投资基金等。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浪潮风起云涌,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商品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头寸等各类金融衍生产品都成为金融商品。需要注意的是,按传统观念,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聚集的地方,一般是指一个具体的场所,而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所,还包括一些无形的场所,因为一些交易可以借助网络等手段实现,并不一定需要有固定的场所和工作设施,因此市场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有型的场所。要理解金融市场需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金融市场以货币和资本为交易对象

金融市场是以货币和资本为交易对象,通过短期与长期金融工具的买卖所形成的。这一特征区别于市场经济中其他的市场种类,如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2)金融市场可区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现代的金融交易既包括在具体交易场所内的交易,也包括在无形交易场所内的交易。由于现代金融市场的主体非常广泛,再加上现代通信设施的日益完善,交易双方可以在相距千里的两地参与金融交易,因此,交易市场的无形化是现代金融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

(3)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所有进行资金交易的市场,包括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和资金供求者之间的直接融资。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办理各种标准化的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交易实现融资的市场。本章所讨论的金融市场是狭义的金融市场。

(一)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

任何一个经济社会,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基本经济单位组成的。每一种经济单位又都有自己的预算结构。家庭主要是从工资和薪金中取得收入,其支出主要用于购买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及劳务、不动产等。企业出售商品给用户、政府和其他企业而取得收入,同时支付生产成本、追加资本等支出。政府从税收取得收入,同时为履行政府职能而支付各种开支。在某一个时期内,总有一部分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增加,或由于缺乏适当的消费和投资机会,或为了预防不测,或为了将来需要而进行积蓄,而处于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状态,这类单位,我们称为盈余单位。同时,又有一些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减少,或由于超前消费。或由于进行额外投资,或由于发生意外事故等,而处于总收入不敷总支出的境地,这类单位我们称为赤字单位。

在经济生活中,盈余单位有多余的资金,但又不想进一步地开支;而赤字单位需开支,但又缺少资金,计划不能实现。这就需要有某种机制使盈余单位多余的资金转移到赤字单位。资金在这两类单位之间实现有偿的调动(或让渡),这就是资金的融通,即金融,或称资金余缺调剂的信贷活动。这种活动推动着人类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有偿调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融资;另一种是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直接证券来实现融资目的的。直接证券是指非金融机构,如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公债、国库券、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票据。直接融资的过程就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直接协议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直接证券的过程。资金供给方支付货币购买直接证券,资金需求方提供直接证券获得资金。

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因为资金供求间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债务人的资金使用状况和债权人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债权人会特别关注监督债务人的经营活动,债务人面对直接的债权人有很大的压力和约束力,这就会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③直接融资的风险要比间接融资大得多,资金供给者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2.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行间接证券,从盈余单位融入资金,再通过购买赤字单位发行的直接证券或发放贷款来提供资金。间接证券是指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票据、可转让存单、金融债券等金融证券。

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金融机构作为借贷双方的中介,可以提供数量不同和期限不同的资金,可以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和借贷方式供融资双方选择。②安全性高。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由金融机构来承担,而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负债的多样化可以分散风险。③实现规模经济。金融机构一般都有相当的规模和资金实力,有能力利用现代化工具从事金融业务,招用各种专业人员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在一个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调动资金,很容易达到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要从经营业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商品经济发展规律要求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必须同时存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共同构成金融市场的整体,也就是说,统一的金融市场是由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两部分构成。这两种融资方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经济发达和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直接借贷占有重要地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金调度力求效率化的时代和地区,直接融资的地位又日益重要起来。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其共性表现为参加主体均为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其特性则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借贷关系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它是一种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借贷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为特定的商品,即金融工具,如股票、票据、债券、外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金融市场的交易大多可以在无形市场中进行,如通过电话、电传、互联网等组织形式完成各种交易。实践表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产生合理的价格、形成高效率的投融资体制、提供客观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因此,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运行趋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市场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存在市场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中介机构和具体的交易形式。一般把它们称为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它们是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

金融市场主体,即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可以表现为自然人或法人。这些交易者既可以是资金的需求者,也可以是资金的供应者,还可以以双重身份出现。金融市场主体一般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家庭。

1.工商企业

工商企业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在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其资金流量呈现不断变动的状态,进而产生资金的短期性、中期性或长期性的盈余或短缺。一般情况下,调节工商企业资金余缺,既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一方面,当工商企业产生资金盈余时,它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投资产生收益,达到融出资金的效果;另一方面,它们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卖出其所持有的有价证券等达到融入资金的效果。

2.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调节者和资金需求者。首先,政府各部门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来监管金融市场的运行,使其运行过程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其次,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目标;最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筹集资金,进而弥补财政赤字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

3.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各类金融活动的组织,一般是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机构、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借入资金、贷放资金、投资、包销证券、买卖外汇、投机、套期保值等活动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

4.家庭

家庭的货币收入除去必要的消费外,一般会出现剩余。一方面,人们通过银行储蓄、购买各类有价证券、期货合约、外汇等金融工具实现投资或投机目的,进行资金的融出;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抵押、变现其所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进行资金的融入,达到筹资的目的。

此外,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主体还包括大量国外投资者。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它泛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融通的各类凭证或契约。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票据、债券、股票、外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金融工具必须同时兼备三个要点:一是有规范化的书面格式;二是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或可转让性;三是具有法律效力。

1.金融工具的特征

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的特性。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债务人有义务在规定的期限到期时归还本金,并按约定的条件和方式支付相应的利息。各种金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从长期来说,有10年、20年、50年的。还有一种永久性债务,这种债务的借款人同意无限期地支付利息,但始终不偿还本金,这是长期的特例;而另一个极端是银行活期存款,即随时可以兑现,其偿还期实际等于零。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除货币以外,各种金融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流动性。其他金融资产在没有到期之前要想转换成货币,或者要打一定的折扣,或者要花一定的交易费用,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限成反比。在大多数情况下,偿还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偿还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弱。当然,这种规律只是近似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大致趋势。

(3)风险性。风险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是否会遭受损失风险的特性。风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以及债务人的社会地位。另一类是市场的风险,这是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跌落的风险。当利率上升时,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下跌;当利率下降时,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上涨。证券的偿还期越长,其价格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越大。一般来说,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4)收益性。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指标有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等。①名义收益率,是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面额的比率。如某债券面额100元,5年偿还,年息10元,则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就是10%。②实际收益率,是金融资产的年收益额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若上例中债券市场价格是95元,则当期收益率为10.53%(10÷95×100%=10.53%)。③平均收益率,是将实际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上例中,投资人以95元的价格购入面额100元的债券时,形成5元资本盈余。如果他是在债券发行1年时买入的,则需要4年才能取得这5元资本盈余。考虑复利,平均每年的收益为1.25元,则平均收益率为9.77%[(1.25+8)÷95×100%=9.77%]

2.金融工具的种类

(1)按照金融工具期限的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资本市场工具主要有股票和债券。

(2)按照融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和债券属于直接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不定期存单、银行存款凭证、人寿保险单等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则属于间接融资工具。

(3)按照权利与义务的不同,可分为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其他金融工具则属于债务凭证。

(4)按照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可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基础性金融工具是指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信用关系的合法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衍生性金融工具则是在基础性金融工具上派生出来的可交易凭证,如各种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

(三)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资金融通交易或促使交易顺利完成的各类组织和机构。中介机构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并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交易所、商品交易所、证券承销商、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商业银行、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中介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加者,但与金融市场主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中介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筹资或投资,而是提供大量的咨询服务、交易设施等,进而获取咨询服务费用、佣金收入和席位费等。中介机构是连接投资者与筹资者的桥梁,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环节。中介机构的素质、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通过各类中介机构的经营服务活动,维持了金融市场秩序,加强了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了金融市场上各种交易的进行。

(四)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是金融市场主体进行金融工具买卖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主要有两种形式:拍卖方式和柜台方式。

1.拍卖方式

拍卖方式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都以拍卖的方式成交。与商品拍卖一样,金融工具交易中的拍卖也是买卖双方通过公开竞价来确定买卖成交价格。公开竞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出售者通过各种手势或高声叫价报出金融工具的卖出价,通过买入者的激烈竞争,报出买价,最终将金融工具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另一种是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撮合,按照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实现金融工具的自动交易。价格优先原则是指在金融工具的成交过程中,价格较高的买入申报优先于价格较低的买入申报;价格较低的卖出申报优先于价格较高的卖出申报;市价买卖申报优先于限价买卖申报。时间优先原则是指在金融工具的成交过程中,同一价格申报,依照申报时间顺序来决定优先成交顺序,即先提出报价的交易者优先成交。拍卖方式也可分为单向拍卖和双向拍卖。单向拍卖的交易一方为一个交易单位,而另一方则是一个交易群体,即存在一批进行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者。当单个交易单位报出买价或卖价后,由群体单位交易者相互竞争竞相提高买入价或压低卖出价格,直至最终单个交易单位将金融工具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入群体交易单位中的购买者,或从卖价最低的群体交易单位中的卖出者手中买回金融工具。双向拍卖的交易双方均为群体交易单位。交易双方在进行竞价时,买方会不断提高其买入价而卖方则不断降低其卖出价,从而使买价和卖价不断趋近,直至最终成交。拍卖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交易双方都是委托在交易所中拥有会员资格的经纪商接受其买卖委托、在交易所内完成金融工具的交易。

2.柜台方式

柜台方式不同于拍卖方式通过交易所集中买卖双方来完成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而是通过中介机构在交易所以外来完成各类金融工具的交易,一般也称为场外交易方式。柜台方式中,金融工具的买卖双方分别同中介机构进行交易,即买入方从中介机构手中买回所需的金融工具或卖出者将金融工具卖给中介机构。在以柜台方式组织的金融交易中,买卖价格不是通过交易双方的直接竞争来确定,而是由中介机构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柜台方式是二对一的交易方式,不可能产生买方内部或卖方内部的出价、要价竞争。故柜台交易价格一般由中介机构报出,并根据市场交易状况和交易者的接受程度而进行调整。因此,这种交易方式也称为双价制。一般情况下,中介机构所报出的买入价比卖出价略低,其价差部分则成为中介机构的赢利。与拍卖方式相比,柜台方式呈现出非集中性、稳定性低、流动性差等特点,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对柜台方式的监督与管理都比较严格。

(五)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

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也要受交易价格的支配: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因此利息率便成为金融商品的价格。有些金融工具自身有利率,如国库券、企业债券、贴现票据等都有自身的利率;有些金融工具没有固定的收益率,如普通股票等。利率通过市场会把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比较公平地反映出来。金融工具的价格是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的主要依据,利率的波动反映着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状况,是引导市场资金流向的信号。

1.发行价格

发行价格是指新发行的金融工具在发售的实际价格。

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可以等于其面额,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其面额。按不同的方式,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大致可分为两类:

(1)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直接发行是指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完全由自己办理发行业务,并向投资者发售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发行的金融工具,按与面值是否相等可选择以下三种不同的发行价格:①平价发行,即发行价格与金融工具的面值相等;②折价发行,即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面值;③溢价发行,即发行价格高于金融工具的面值。在直接发行方式下,采用何种价格发行,完全由发行者自行决定。

(2)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间接发行是指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委托中介机构办理发行业务,并由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发售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发行的金融工具,发行价格通常分为两个层次:

①中介机构的承销价格或中标价格。承销价格是指采用承购包销方式的中介机构向发行者支付的价格。承销价格通常由发行者根据票面利率、期限、市场利率、资金供求关系、发行市场的竞争状况等因素自主决定,中介机构在价格决定中不起主要作用。中标价格是指在采用投标竞价方式发行时中标者向发行者支付的价格。中标价格是在发行者规定的条件下由众多投标者经过价格竞争形成的。承销价格或中标价格是中介机构成本价格的主要部分。

②投资者的认购价格,即投资者在发行市场上购买金融工具时实际支付的价格。

投资者的认购价格,除代销方式发行时由发行者确定外,其他均由中介机构确定。以金融工具的发行条件为基础,结合市场利率、资金供求状况和发行成本而定。投资者的认购价格也分为平价、折价和溢价三种。在市场经济国家,溢价和折价通常是经常性的,因为一般金融工具都按面值还本。当利率、期限等发行条件确定后,通过发行时的溢价或折价可以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随时调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使发行成本与投资收益合理化。

2.流通价格

流通价格是指在流通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在市场上流通转让的各种有价证券都有其票面金额,但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时,实际成交价格却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额。人们在购买证券时,其直接目的并不是对发行人进行投资,而在于获得证券收益。所以,在购买证券时,购买者考虑的重点不是票面金额而是证券收益的多少,希望能获得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证券收益。证券的流通价格与证券收益成正比,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融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金融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资金的借贷期在一年以内。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主体对短期性、临时性资金的需求,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同业拆借协议、存单、票据、国库券等。这些金融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期限短、流通性强、交易成本低和风险低。货币市场又可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的市场。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资本市场可以较高程度地满足政府和企业对长期资本的大量需求。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工具为长期债券和股票,其显著特点为融通资金期限长、风险较大。资本市场又可分为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二)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划分,可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

初级市场是指首次发行证券或发售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也称为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例如,发行债券、股票,进行房屋抵押借款等都是在初级市场中进行的。初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融资。

次级市场是已发行证券的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或交易市场。次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场所,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产变现场所,最终使投融资双方完成资金的融通。可见,次级市场是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枢纽。

(三)按成交与定价的方式划分,可分为公开市场、议价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公开市场指的是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而形成的市场。金融资产在到期偿付之前可以自由交易,并且只卖给出价最高的买者。这类市场是有组织的和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如股票交易所。在公开市场上,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都起着中介机构的作用。议价市场指的是金融资产的定价成交是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方式进行的。这类市场没有固定场所,相对比较分散,一般在公开市场外面进行,又称为场外交易。第三市场又称为店头市场或柜台市场,是指未上市的证券或不足一个成交批量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店头市场历史悠久,早在1972年,美国纽约金融市场繁荣,许多商人看到经营证券有利可图,纷纷买进证券留在手中,待有其他购买者时,以高出买进的价格在柜台出售,从中获利。美国的柜台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大市场。店头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独特形式,同证券交易所那种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市场形成鲜明对照。尽管有人称其为场外交易,但与以场外交易为特征的议价市场有所区别,店头市场以“柜台”和店内交易为特征,而不像议价市场那样不择场所。它们共同具备的特点是“议价”成交。第四市场是指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买卖双方直接联系成交的市场。一般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把会员联系起来,并通过该网络报价,寻找买方或卖方,最后达到成交。该市场交易具有交易数量大、交易费用低、保密性高等特点。

(四)按交割方式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立即进行交割,即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交易方式的市场。期货市场是指交易协议虽已达成,却要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进行交割的市场。在期货交易中,由于交割是按照成交时的协议价格进行,而成交与交割期间,证券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给交易者带来收益或损失。期货交易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完全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是通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价格风险或进行投机获利。期权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延伸,是进行多种期权合约进行交易的市场。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期权的买方行使权利时,卖方必须按期权合约规定的内容履行义务。相反,买方可以放弃行使权利,此时买方只是损失权利金,同时,卖方则赚取权利金。总之,期权的买方拥有执行期权的权利,无执行的义务;而期权的卖方只是履行期权的义务。

(五)按金融工具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称为短期资金市场,又称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称为长期资金市场,又称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是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债券的场所;外汇市场是指从事货币交换和外汇买卖交易的场所;黄金市场是黄金生产者和供应者与需求者进行交易的场所。

(六)按有无固定交易场所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具有固定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投资者要参与金融市场交易则必须先开立账户,然后委托交易所具有会员资格的经纪商进行金融工具的买卖,最终完成交易。无形市场是指在交易所以外进行金融工具交易的总称。

(七)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区域性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地方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都属于国内金融市场,指金融商品交易发生在本国居民之间,不涉及其他国家居民,交易工具都由国内发行,交易的标的物也以本国货币标价,交易活动遵守本国法规的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交易的结果只改变本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直接引起资金的跨国流动,不直接影响本国的国际收支。区域性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似,金融商品交易发生在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之间所形成的市场,或以本国货币标值的金融商品在非本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交易工具是国际性的。前者称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或在岸市场,其交易活动要受到本国法律法规的制约;后者称为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或离岸市场,其交易活动基本上不受本国法规的制约。区别在于,区域性市场的活动范围是某一地区,如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等,而国际市场的范围则可扩展至整个世界。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有效聚集和转化资金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的推动,而金融市场在聚集和转化资金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融市场可以为资金供求者创造直接见面的机会,可以创造出众多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工具。各种金融工具的自由买卖和灵活多样的交易活动,增强了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使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能从众多的筹资方式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金融市场上灵活多样的融资形式、纵横交错的金融活动不断引导资金在不同国家、地区或部门之间流动,使资金在性质和期限上不断转化,自始至终调节着资金的供求。

(二)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金投入量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这些资金能否被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存量与增量的配置是以利润率为导向的,某个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提高,其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上升,就会吸引入们纷纷向这个行业或企业投入资金,这势必带来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利润高的行业和企业流动。相反,某行业或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利润下降,将促使资金流向利润丰厚的行业和企业,存量资金的萎缩与增量资金的不断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最终导致破产。企业的破产是资源再分配的一种表现。

(三)分散风险

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同时又具备分散风险的功能。如果投资者把资金直接投入某个企业,他很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亏损或破产而使资金丧失殆尽,即使他明知风险临头,但因资金缺乏流动性而无从抵御。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者用资金购买证券进行间接投资,即使出现风险情况,也可以适时地将证券转让出去,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同时,投资者根据分散投资原理,可以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证券进行间接投资,以起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四)经济运行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经济运行是个动态的过程,时常会发生诸如“过热”或“衰退”这些不稳定的现象。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能够灵敏地反映经济的被动变化,市场上货币存量、利率和证券价格水平的重大变动都会牵动国民经济中每一个细胞的变化,预示经济运行的方向。西方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经济的每次繁荣无不以金融市场的活跃为先导,而经济的每一次衰退又都是以金融的危机为信号。金融市场不仅是经济运行的指示器,而且还是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控手段的运用,调节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然后再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作用,将国家宏观调控的指令传达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

五、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活动是以实体经济活动为基础的,而实体经济活动全球化已成为当代的必然趋势。所有的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服务,这就必然推动金融市场国际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完成,经济较早较快地得到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突飞猛进,货币银行体系较为完善,从海外殖民地掠夺了大量巨额利润,资金实力雄厚,英镑成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伦敦率先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力量大为削弱,海外殖民地相继独立,伦敦金融市场地位下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未参与战争,凭借经济优势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有利条件,美元逐步取代英镑,纽约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瑞士作为中立国,经济、货币都较稳定,逐渐形成了纽约、苏黎世、伦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战后各国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形成了法兰克福、卢森堡、日本、亚太地区等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东京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集中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境外货币的国际借贷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大量持有美元,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美元资金需求,使欧洲银行经营的美元借贷业务迅速增多,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随后,一些可以自由兑换的西方国家主要货币也分别成为交易对象,出现了欧洲英镑,欧洲瑞士法郎等“欧洲货币”。这样,欧洲美元市场扩大为欧洲货币市场。

(二)离岸金融市场

促进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位于某国,但独立于该国的货币与金融制度,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活动场所。欧洲美元市场即是其一个发端,这使得一些经济上并无重要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就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这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三)国际游资

在这个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强,流量大,存在一些在国际间流动性极强的短期资本,专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称之为国际游资。在电子网络的技术支持下,资本流动可以瞬间完成,这造成国际游资既可以攻击一国金融体系,从中牟利,又可以活跃当地金融市场,解决所在国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国际游资的利用与控制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成为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把双刃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