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型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要素间关联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保险业自主创新的路径与具体的传导机制。
关联(1):这是一个单项决定关系。国情决定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策略、决定了法律规章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决定了消费者的维权观念等。
关联(2):这是一个单项决定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文化决定了所有已存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决定了潜在市场和需求及其走向。
关联(3):这是一个单项决定关系。国情决定了保险客户的范围和数量。保险是在劳动力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剩余劳动产品后才产生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商业保险可以算做奢侈品,当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时,一方面国家无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另一方面普通大众无力负担商业保险费,这就限制了保险客户的范围和数量;即便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也会由于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而导致保险市场供求的变化。同时,经济制度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比如当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时,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负责,人民大众没有保险需求;同时,市场中只有中国人保一家公司,完全垄断保险市场。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国家包办一切的福利制度瓦解,社会的风险意识加强,个人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保险需求迅猛增长;各种资本进入保险市场,新兴保险公司不断涌现,打破了市场垄断,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起来。这些都是国情对市场的决定作用。
这种关联关系之所以建立在“国情”与“市场智力”之间而非“国情”与“创新的客户界面”之间,是因为虽然国情决定了市场和客户,但不是现存的市场和客户都能被立即运用到保险经营中,这些市场和客户需要保险企业运用其主观能动性予以识别与改造才能被利用,因此市场智力是“国情”到“客户界面”的路径上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商业智力”要素也是同样的道理。
关联(4):企业的商业智力是产品和服务概念的创意来源之一。商业智力使得企业可以发现产品和服务的空白领域或现有产品和服务的优缺点,通过对空白领域的填补和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完善进行创新。比如,全国通赔服务就是受到银行业通存通兑业务的启发,同时依靠日臻完善的网络技术实现的。
关联(5):有了新的目标客户市场,企业通过对这些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新的创意,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这些新产品和服务概念要通过营销手段传达到新市场中去,通过市场教育使客户认识到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将潜在的客户市场上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保费收入。而客户对自身在保险服务中地位的新要求,也会带来保险经营的创意。比如,原来保险业展业完全靠推销,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而经过社会的发展,很多保险意识先进的消费者要求在保险消费的过程中拥有更加主动的地位,于是网上投保等自助式服务便产生了(当然,也有保险人降低成本的要求存在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保障)。
关联(6):市场智力使得企业可以找到新市场,并结合自身情况(市场地位、实力等)决定对新市场的取舍和进入目标市场的策略。
关联(7):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会导致监管的创新;监管会制约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前一段时间,在重大疾病险业务经营中凸显出不少的矛盾。这是因为在我国,重大疾病险是一种新险种,没有历史经验和数据作参考,没有成型的法律规定可遵循,所以现在保监会正协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定义重大疾病的概念,以规范重大疾病险的业务,这就是一个产品创新导致监管创新的例证。监管的严与松无疑会对产品和服务创新产生影响,如当保险监管当局采取严格的条款监管时,将导致保险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对严格而繁复的条款审批,保险企业会丧失产品创新的动力。
关联(8):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可能来自于经营过程,企业的经营环节和流程不可能是完善的,即使在某个历史时期时被证明是出色和高效率的,也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得落后,所以经营过程的相对不完善和相对低效率会给企业创新带来灵感;新的产品和服务会促进企业经营的创新和不断进步,以保证产品和服务创新顺利传递到目标市场。
关联(9):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还会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和研究。新科技会带来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会带来新风险,这就为新产品的产生创造了新的保险标的和物质基础,汽车保险、航空保险等无一不是在汽车、飞机等新工具大量被使用后产生的,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网上投保成为现实。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或服务概念产生之后,要想转化到现实的经营中,必然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论证并予以支持(比如对保险标的损失原因和损失概率、损失性质的研究,对新险种新服务管理方法的研究等),如果现有科技知识无法解决转化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新的研究,也就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科技的发展。
关联(10):企业通过对这些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必不可少地要运用各类相关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现有科技知识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新的研究,也就是创新的客户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对社会上各种风险的研究会培养起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可以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关联(11):经营过程是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市场的传递系统,是它连接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与目标客户市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要经历市场的检验,企业通过市场的反应对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评估、分析和改进,并最终完善创新。
关联(12):保险公司创新的经营过程需要使用到各种科技知识。IT技术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管理科学是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的必需品。保险标的不同,其损失性质自然也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核保核赔技术;风险种类不同,其发生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也不同,需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也不同。这些工作一方面要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关联(13):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监管法律和规定的制定、监管的实施等都需要使用经济理论、管理技术和科技手段,如诚信信息记录系统就需要IT技术。同样,现有理论、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通过新的研究,用新成果解决,创新的监管也会推动科技知识和理论研究的进步。
关联(14):监管是对经营过程的监管,是对经营指标数据的监管;反过来,创新的经营过程要求监管主体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实施监管。比如,单纯的保险经营只需要保险监管部门,而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出现跨业经营时,就需要银行、证券等的监管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形成立体、全面的监管体系。
关联(15):经营过程的创新意味着经营过程的完善、改进和提高,这无疑需要员工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所以经营过程的创新就要求对原有员工的培训或招募新的人才;创新的经营过程也需要创新的组织结构保障其顺利地完成,所以创新的经营过程会引致保险企业组织的创新。创新的组织和创新的人才培养则对创新的经营过程起着维持、保证和促进作用。
关联(16):管理智力是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的基础,只有全面地知己才能制定出最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组织制度;只有全面地知彼才能制定出具有独创性、不易被模仿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差异化经营的目的,以特色赢得市场。
在保险业自主创新模型中,“自主”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要素和三种“智力”要素中。其中,本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自主”因素,也就是创新要符合国情。在三种“智力”要素中,都强调了对企业自身实力等状况的认识,强调了创新要符合本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战略,这也是“自主”因素。
保险业自主创新路径的起点是创新的客户界面、科学技术知识存量及新研究和创新的经营过程的新创意,路径的终点则不存在。自主创新活动在模型体系内沿着16个关联的指示方向不断反复循环运动,推动保险业不断地发展。
【案例】
银行保险的兴起对保险业自主创新模型的诠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的银行保险是金融业的一项重大创新。笔者认为,银行保险的创新和发展的历程非常符合保险业自主创新模型所揭示的创新规律。
第一,20世纪8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政府的养老金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于是各国政府想方设法刺激私人养老金的发展,这就给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新的社会环境。
第二,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人们对高收益的储蓄型保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另一方面,“一站式”
购买的观念流行,人们希望能够在一种“金融百货”或者“金融超市”中同时购买到储蓄、保险、投资等各种金融产品。——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第三,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行业传统业务利润大幅下降,银行希望有新的利润来源。同时期的政府为了刺激私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给予了寿险业务很多税收减免政策,而银行却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这就使得银行有了涉足保险业的动机。——银行业的商业智力。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成为西方国家的越来越重要经济增长点,为促进金融业发展,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默许银行、保险、证券等跨业经营,并随后在法律上予以确定,如美国1999年废除了1933年制定实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在法律上允许金融企业跨业经营。——监管的变化。
第五,银行与保险的结合会使两种业务共享前台销售渠道和后台管理平台,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降低经营成本;两者的结合可以整合资产和负债业务,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两者结合向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以上的各种变化和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都促进了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而且,从那时开始日益完善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实现了客户和信息的共享,而且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交易速度,并不断加深资源共享的程度,这为银行保险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技术保证。
银行保险是一种复合型的创新,既是产品的创新,如银保混合型产品和综合金融产品;又是服务创新,即金融超市的一体化、一站式服务;还是组织创新,银行保险有四种模式,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共建合资公司和通过并购形成金融集团。银行保险作为组织创新是其作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引致的。初级的分销协议模式,是指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网络销售现有产品,是一种销售渠道的创新;高级形式的战略联盟、共建合资公司和通过并购形成金融集团则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设计、开发和销售新型保险产品和进行合资合并,形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组织。在实际经营中,各银行与保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这种选择要基于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和管理智力。
无论哪种组织形式,银行保险都导致了金融保险服务经营过程的创新,其创新的程度决定了经营组织的形式,同时新组织形式保证其有效地经营。这种复合型的金融创新也同时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和团队的参与,即它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创新。银行保险作为金融行业跨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金融业综合式、立体式监管的产生。
可见,模型中的各要素和各关联在银行保险这一复合型的创新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