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绩效审计评价重点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绩效审计评价重点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20多年的财政扶贫,湖北省一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相对较好的地方,在自身努力及外部扶贫力量的催化下已经逐步走出了困境。审计的职责是查找和揭露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财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扶贫资金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四是对扶贫项目实施后返贫问题的指标考察。在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进行审计评价时,还应正确认识财政扶贫“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四、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绩效审计评价重点

(一)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扶贫资金需要与供给矛盾突出,扶贫资金总量仍显不足。在一定条件下,扶贫资金遵循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边际成本不断加大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特征和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扶贫资金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据有关部门研究和调查分析,要解决农村人口的温饱,人均需要投入1500~2000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收入5000元的国际扶贫标准,截至2008年湖北农村仍有522.7万贫困人口,其脱贫所需资金是惊人的。经过20多年的财政扶贫,湖北省一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相对较好的地方,在自身努力及外部扶贫力量的催化下已经逐步走出了困境。剩余的扶贫攻坚对象基本上是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过去受益较少,受自然资源条件约束的程度高,脱贫难度极大,脱贫任务极为艰巨,实际需要资金远远超过国家的扶贫投资。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有效投入,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贫困。

二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不科学。这首先表现在资金申报环节,资金发放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在现行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中,扶贫资金由扶贫办、发改委、老区办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扶贫资金的投放渠道较多,由此带来了许多弊端。其次表现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足,资金使用风险大。由于扶贫资金利率低,期限长,各地主管部门每年都推荐上报大量项目,以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致使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已有的项目,一部分也由于把关不严,准备不足,还未上马就面临下马,形成钱到地头死的“顽症”。另外,由于主管领导干部和项目负责人频繁调动,甲负责立项,乙负责施工,丙负责经营,造成项目建设管理缺乏延续性和长远规划,致使项目难以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甚至流产,还款来源无保证,无形中加大了资金使用风险。再次表现为项目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资金安排无序。在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缺少群众参与,项目针对性不强。现行的扶贫项目申报、审批过程,是在行政机构封闭状况下进行的,不公开,不透明,农民没有发言权;项目能否成功,没有人承担责任。基层组织、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低,项目的选取与申报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贫困农民的意愿。由此导致项目资金的安排缺乏有序性,项目本身的针对性和规划性都不强。

三是扶贫贴息贷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扶贫贴息贷款作为扶贫投入的重头戏,随着农业银行机构改革基层营业网点逐渐萎缩,基本上退出了农村市场,国家在政策上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将这块下放到地方,由地方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例如湖北省宣恩县每年上级安排项目资金50万元左右,按最高到户贴息规模可达到1000万元左右[8]。但银行是自负盈亏独立的金融实体,首先考虑的是贷款风险,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因此资金充足的企业收到贷款的机会就多,而没有抵押的贫困户,根本得不到贷款的扶持,这样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资金监督手段难到位。基层实施扶贫项目时,大部分项目都由基层干部说了算,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发挥项目监督小组的作用,对资金的使用没有进行公示,未能接受群众的监督,而审计监督多是事后监督,间隔时间比较长,对有些项目的真实性很难确认。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思路及重点

审计的职责是查找和揭露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财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扶贫资金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当前财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总量投入不足、分配不科学、扶贫贴息贷款发挥作用不充分、基层资金监管不健全4个方面。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扶贫资金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存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这一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基于上述认识,结合财政扶贫资金主要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安排下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的审计评价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项目为单位,重点围绕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的恰当性展开,适度考虑扶贫资金使用的长远效果,加大对返贫问题等的考察力度,对某一地区扶贫资金绩效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审计评价。

按照上述思路,在设计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扶贫整体规划工作的审计评价指标,用以考察扶贫规划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对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工作的审计评价指标,用以考察扶贫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前期可行性调查是否充分准确。三是对扶贫项目管理的审计评价指标,其中包括项目施工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内容,用以考察财政扶贫资金在扶贫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使用效益情况。四是对扶贫项目实施后返贫问题的指标考察。

在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进行审计评价时,还应正确认识财政扶贫“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扶贫不是济贫,更不是救灾”,要通过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方式,从根本上增强“造血”机制,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要鼓励和推动财政扶贫逐步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因此,在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过程中,不应一味衡量既得利益和数据,要用发展的眼光支持和肯定那些有中长期效益的投入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