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定要向国际上最先进的金融中心看齐
肖耿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正在做一项关于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与很多学者、官员、专家讨论,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初步的意见和四点建议。其中有两点跟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相关,我今天主要是集中讲这两点,在这之前我想提一下这几点建议主要的考虑。
我们觉得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一定要向国际上最先进的金融中心看齐。所以,从中国经济本身来看,有一些最根本的制度性的改革一定要做的。做的时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跨度,这个可以考虑,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说要加强监管,我们建议在上海实行一个金融特别法庭,主要是针对上海金融市场的犯罪和争端。还有必须要将交易所上市,因为其他的交易所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感兴趣,那么怎么样让中国的交易所与其他的交易所有一个合作的机会。另外,我们觉得在中国经济里,要把所有大型国有企业来上市,这对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是老大哥,但是出了国以后就不一定了。如果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当中非常有竞争力的经济强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还有几点。比如说税制改革,降低税率,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我们附近就有新加坡、香港等很多的市场,他们的税率是非常低的,我们不降税的话基本上没有办法吸引人才和公司来到上海集聚。另外要促进资本市场的板块联系,要建立基础设施。最后就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及资本账户全面开放,但是做到这一点之前可能要花相当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怎么样促进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呢?我们这里实际上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和大家讨论的都非常相关,就是说中国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在海外上市,这些企业,中国老百姓是很难买卖他们的股票,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完全的可开放,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如果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所有的证券市场上市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关系,市场就会支离破碎,怎么样把支离破碎的国际市场整合起来,这是中国需要去考虑的。
中国具备一个条件,让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上海也可以做交易。比如说,可以在上海成立一个上海全球交易所,让所有海外的交易所来入股。如果所有的交易可以在上海做的话,很多的投资银行就必须驻在上海,上海有可能真正成为国际的股票交易中心。这一点,在中国可能有条件的,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座的有伦敦交易所的,有东京交易所的,待会可以讨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在短时期内,比如说5—10年内,我们可能还要借鉴、借助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很多的证券交易所,帮助中国内地企业上市。在这一段时间内,如果我们的老百姓没有办法买在海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是非常没有效率的安排。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他们都希望中国内地的老百姓可以买他们的股票,所以,我们就有犙犇犐犐和港股直通车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牵扯到跨境的资本流动,跨境的资本流动在中国内地目前的监管条件下、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风险是非常大的。为了要降低风险,我们可以考虑让这些交易直接在上海做,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让这些海外的市场,跟内地的市场形成一个整合,可以说是回归,回归但是并不是说海外市场就没有了。企业在香港上市,中国内地老百姓可以买,海外的投资者也可以在香港买。这样的话上海就有可能逐渐成为股票交易中心,在上海不仅可以做人民币股票的交易,也可以做外币股票交易。
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对于中国内地老百姓来讲,就有了对外汇的需求。外汇的需求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现在外汇储备太多了,而且外汇储备的增加可能还不一定在短期内能够停止,那么如果中国内地老百姓都不想要外汇的话,中国外汇储备会增加更快。中国经济本身的规模也很大,可能有足够大的市场,既有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又有外币的资本市场,这个对中国将来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对于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都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老百姓的钱都跑到香港、纽约、伦敦,当然不好。如果他们的交易都在上海做的话,至少我们对它的资金流向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比如说在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有海外的基金砸港股,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对这个市场看得比较清楚,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在这么大的中国区域里面,他们的投资如果是在境内的,这个可能是会比较安全。
当然,如果我们比较理想化的话,比如说三年以后,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所有的资本市场都会相互竞争,但是理想的状态我觉得可能是比较遥远的。所以在短期内要考虑一些具有创新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政策安排,既使得中国有金融安全,又使中国内地老百姓能够有股票,还使海外的交易所、海外的投资者也能够参与中国金融的现代化。我就讲这几点。谢谢。
张春提问:
谢谢。我们的演讲嘉宾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了一些非常前瞻性的观点,我们现在就进行探讨。我首先提几个问题,在我提问题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准备一下,我问完之后,我就会请与会者来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要问伦敦交易所的菲思女士,在肖博士的建议当中,其中一个就是让中国的股票交易所上市。我们知道伦敦证交所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我想问您,以您的观点来看,到底伦敦交易所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第二个,如果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对全球股票交易有哪些影响?
克劳拉·菲思回答:
谢谢您的问题。第一,伦敦交易所已经存在了300年,我们上市是在7年前的事情,显然交易所上市是一个新现象,这里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它是真正地就这样做了,就起步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们交易所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10年,在这10年当中我们认识到相互的、共有式的结构方式,对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是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摆脱这种方式来上市。当时之所以这样做,而且也正好是我加入伦敦证交所的时候,当时伦敦证交所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就是我们必须要更加地商业化。
我认为这是一个上市普遍的优越性。一个好处,并不是我们所特有的。为什么要把我们自己交给股东严格审查,置于股东严格审查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事实上对我们的业务非常有好处,这就回到我刚才说的一个观点,这个机构股东对任何市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机构股东,他们所能提供的审查和这种纪律性,对业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证交所还是其他的公司,可以说通过上市,我们的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更加商业化,而且我们公司治理的标准也提高了,所以说它对于监管者来讲,对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支持,因为他能够建立一个非常有利的框架,可以更好地发展金融市场。从我们交易所的角度来讲确实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认为这个优势大大地超过劣势,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好的决定,是在2002年做了一个决定,很好地更新了技术平台,是一个4年期的大项目。我们有很多的会员,必须要进行一年半的测试才能让它上马。而且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这个项目也是非常昂贵,但是在一年前,我们把这个技术更新彻底完成了。它给我们整个交易量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市场的流动性。对于在我们市场上上市的公司来讲,他们的资金成本也下降了。其实这也是我们一个核心的宗旨,就是要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伦敦证交所上市对我们很有帮助。
劣势,如果说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管理层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搞投资者关系,与股东交流,这可能是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关注业务。如果说有什么不利的话,这可以算一个不利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它实质上增加了我们与其他证交所的合作。刚才西室泰三先生也说过,对于交易所来讲,他们尽管是辩证关系,但是没有在合作当中得到发展。显然不一定是上市才可以合作,但是上市之后管理层更加重视增长和合作,当然了,获得增长有很多的实现的道路,可以通过竞争,也可以通过合作。我们和东京交易所的合作,是合作当中求发展的很好的例子,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整合。我们本身完成了证交所的合并,大概是9个月之前完成了,而且这样的一个合并,对我们的业务也是大有好处的。
西室泰三回答:
其实我们东京交易所还没有上市,但是同时我们也宣布,我们准备2009年初上市。这个和刚才菲思女士讲的是比较一致的。我们要上市,是在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就开始了。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互助型的公司,都是会员的,这些会员要么是政府,要么是交易所,所以我们必须要摆脱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向公众开放,让他们能够成为股东,可以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另外是审查。第二个是我们证券交易已经成为一种电脑体系为主的业务,这个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这个也是给我们带来了资本需求。第三就是国际合作,比如说一些购并,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上市公司,有一个市值,这样做就比较容易了。如果我们上市的话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交易所合作,这些就是我们决定要上市的一些主要原因。
你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上海交易所上市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和不利的地方,我本人是非常支持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展望未来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我认为这个交易所上市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个交易所市场,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团体当中。这样也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汇聚在一起。
张春提问:
我第二个问题是想问祁斌。祁主任,今天上午很多国际知名专家提出了中国的股市有很快的发展,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中国债市,尤其是公司债这一块市场,它们在好几个专家眼里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不知道我们对这方面是怎么计划的,我们今后在这方面会做什么样的工作?还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您能不能介绍一下?
祁斌回答: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我们看数据就非常清楚了,美国的债市远远大于股市。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做了评判,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不足里面,不仅总的来说资本市场的资产比较少,同时在资本市场内部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因为大部分国家的债市是比股市大,我看我们的数据好像债市只有27%,这个发展是非常不足的。这个需要发展是毋庸置疑了,任何一个市场股市和债市是一个跷跷板,股市波动钱就会流到债市里面去。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从未来的发展来说,我相信债券市场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界的需求、上市公司的需求,不仅要通过股本的融资,还要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说得远一点,前一段时间去温州开会、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温州很有意思,好像那里是中国很有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钱,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奔驰,但是温州的路是坑坑洼洼的。我想怎么回事,这么有钱的地方为什么路这么差。我就突然意识到了,缺失了一个品种。这些有钱人可以通过投资市政债,既为自己寻求了回报,客观上也加强了道路的建设。如果让他们一个人拿出这么多钱来去修路,他再多钱也不会去修路的。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制度约束,但是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就对这个金融产品的缺失会提出一个挑战,要通过这个产品的释放,然后去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我相信客观需求是存在的。
具体来说我想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债券市场的发行审批、规章建设,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坚持市场化的趋向,我们从股票发行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上午的发言当中也提到这个,逐步让市场参与主体去定价,让他去决定很多事,发挥他的积极性,来推动这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补充,要有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文化、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方面的结合,我相信给大家一些时间,中国的债市是能够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很多大的机构投资者,不可能全部放在股票里面,也需要放到其他的金融产品当中,包括债券产品。
张春提问:
我再问一个问题。下一个是问辛迈豪先生的,您是一个中国的银行行长,您大概是目前唯一的担任中国的银行行长的外国人。我们现在讲的是双向开放,那么广发行是什么战略呢?或者您讲得更加宏观一点,就是中国银行走出去的问题,在海外其他国家建立分行、分支机构,您觉得中国的银行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还需要做什么功课才可以走出去,到底有哪些挑战?
辛迈豪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比我竞选行长的时候问的还要好一些。今天上午谈了很多关于银行是公司融资主要来源的问题,大概80%都是银行贷款。那么目前的一个现实,是有的银行觉得他们如果要改革的话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意,但是我们比较欢迎新的趋势。他们常常注重规模,比如说有多少分支机构、有多少资产等等。我们其实是非常商业化的银行,其中有3个是中国公司,有4个股东是占20%的股份。关键他们关注的是我们的营业模式如何转变,能够增加非利息收入,我们能够为他们的公司提供更加多的支持,而且能够配合他们进入到新的市场。常常当进入市场的时候,他们准备好依靠收购来扩大他们的业务发展。我们觉得业务肯定在这个道路上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听众提问:
我来自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今天参加这个会议,听到了我想听的几个观点。一个就是,上海要建立的金融中心是一个市场中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是一次尝试,但我想说,对于领导来说不是一个尝试,因为到现在为止领导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这个中心到底是市场中心还是行政中心,跟北京有什么区别?北京的中心就是一个行政中心,已经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因为拥有中国最多的金融资产和1.5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在世界上举足轻重。那么,上海能跟北京比吗?建立市场中心的道路是资本市场,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上海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还缺少基础,我们只有主板市场,犗犜犆也没有,纳斯达克也没有。上海要想做,但很不幸给枪毙掉了。我想请教北京的证监会同志,在市场开放度有限、资金资本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怎么样才可以逐步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
祁斌回答:
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今天上午讲了五点,你可以看一下,讲得比较完整。谢谢。
听众提问:
在人民币不能完全兑换的条件下,让境外的企业到中国来上市,发股票,我个人认为在人民币不能完全兑换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犃股。其实可以有一个安排,就像犙犉犐犐、犙犇犐犐一样,采用个案审批和控制这么一个模式。如果境外企业到这里来上市,经过证监会批准,经过国家外汇局批准,有一个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发行的股票都可以。我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执行起来有一些难度,就是民营化的问题。国家对国有企业是不是有一种利益关系,我总觉得有一点利益关系,如果有利益关系的话是很难的事情,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问题?
肖耿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才提出这么多建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很难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一旦交易所民营化了、证券民营化了、银行民营化了,那么他们自己都会有创新,很多债券市场的问题、衍生工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产品都会出来,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全中国老百姓来讲,对中国领导人来讲这是整个降低系统风险重要的一步。你说信心不是很大,但是我很有信心。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你回过头来想十年前,十年前谈“民营化”,这个词都不能用。但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已经上市了。所以我很有信心,中国发展非常快,领导人的观念,你看我们今天开会王岐山副总理,所有监管机构的头,思想都非常开放,只是在开放的时候要注意平衡开放中金融安全和市场安全的关系。所以目前在中国有很多的机会,而且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有全世界最好的一些头脑来帮助解决问题,所以我自己是很有信心的。谢谢。
听众提问:
我是来自台湾的,我有个问题想问菲思女士。台湾的证券市场是比较开放的,和大陆的证券市场还不太一样。我想问一下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怎么样能够进一步地与英国金融市场进行合作?谢谢。
克劳拉·菲思回答:
到海外去上市的那些公司,他们实际上基本的监管还是要能够在国内进行监管,我们在伦敦实际上特别是提供那些机构投资者一个平台,让中国的公司能够也接触到那些不同的投资人,他们是有不同的视角,他们对中国公司也非常感兴趣,现在有70家中国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了,而且这也是能够让中国公司去建立一个成长的平台,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时区里面进行发展。因此中国公司如果是要更加的全球化,想要进入到欧元区,那么他们就会希望在伦敦上市。希望他们在伦敦也是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能够用伦敦的时区,这样子在这个时区的市场当中,他们发展就更加的便利。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监管本身,在海外上市我是觉得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机会。
听众提问:
我想问菲思女士和西室先生。刚才谈到上海证交所上市的问题,如果真是上市的话,你们会不会也是希望能够在其中参股,会不会有这个兴趣?
西室泰三回答:
简单地说“是的”。我们非常感兴趣。
克劳拉·菲思回答:
很显然,上海证交所到目前为止表现是非常好,而且它将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好的,因此我想如果说是对于上海证交所的发展前景是有所了解的话,肯定是会很感兴趣,希望会参股的。不过对于其他的那些证交所来说,这些证交所是不是也要成为上海证交所的参股者,作为投资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因为说到底我们还是证交所,而不是专业的投资者。
黄明主持专题会议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