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出课堂,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走出课堂,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内部调查本部分调查针对乡土地理课程内容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布展内容,设计主线为“上海的昨天、今天、明天”的相关活动任务。
走出课堂,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_学“地”明理树人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郭潇潇

上海众多的城市公共资源中,与乡土地理课程联系紧密的有: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大自然野生昆虫馆、航天科技展示馆、上海风电科普馆、上海隧道科技馆、上海地震科普馆、上海地质科普馆、上海气象科普馆等。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主题,浓缩了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重点突出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其布展内容与上海市乡土地理课程内容十分贴近,便于学生就其中的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研究。

一、基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乡土地理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

1.活动原则

(1)以学生实践探究为主的原则

乡土地理实践性学习活动应建立在乡土地理探究的基础上,以探究指导实践,以实践引导探究。学生走出课堂,主动进行观察、测量、调查、访谈、拍照、绘图等活动,室外实践占整个活动时间的70%以上。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嘴、动腿等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感知—认识—再感知—再认识,从而不断深入地探究。

(2)适时指导与反馈的原则

在学生开始活动前,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要教给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围绕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并不断调整、改进活动方案。

2.学生操作能力体系的设计

(1)培养观察、认知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求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源源不断地获取其中的地理信息,如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外部环境的调查、内部信息的获取等。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为下一步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提高绘图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户外观察,根据目测绘制相关地图,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附近交通地图、吃喝玩乐地图等,从而锻炼学生的实地绘图能力。

(3)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实际调查中不断提出问题,如城市的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如何?未来又该怎样发展?继而分析问题,完成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在此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激发创新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引导学生切身感悟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在未来部分,设计如“畅想临港生活”等开放式活动题目,希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3.内容与指标的设计

(1)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外部环境调查

本部分调查内容主要侧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

a 拍摄周边标志性景观图片。

b 制作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周边环境介绍图。

c 标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周边配套交通图。

d 手绘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周边“吃喝玩乐”图。

(2)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内部调查

本部分调查针对乡土地理课程内容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布展内容,设计主线为“上海的昨天、今天、明天”的相关活动任务。

a 翻开城市的过往

探寻地1:夹层 历史文化名城厅

探寻地2:地下一层 1930风情街

通过探寻,搜集上海变迁的证据,梳理一条主线,甄别众多信息中的有用信息。此部分调查内容侧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b 还原城市的现在

探寻地1:三楼 总体规划厅

探寻地2:五楼 休闲环廊

此部分调查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

c 探索城市的未来

探寻地:四楼 专业和重点建设规划厅(总体规划二厅)

此部分调查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

二、基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乡土地理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2012年5月31日,我校六年级全体学生前往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考察。

1.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实地活动情况

本次考察活动,由于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天气较热等因素,将原本计划的学生单独前往的方式改为集体乘坐学校包车前往。由于没有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而到达城市规划展示馆门口后,我们给了学生3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实地了解周围的道路分布、配套交通、标志性建筑等情况。希望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完成关于城市规划展示馆外部环境调查的相关任务书。学生们在自由活动伊始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本人便与带队的班主任们及时引导他们分散到不同的方向,去找寻不同的任务书内容。学生们开始兴奋起来,三五成群,飞奔而去。不多时,学生们便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集合地点,集体进入馆内参观。

在集体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员细心讲解,学生们一边聆听,一边观赏,一边拍照,十分投入。集体参观结束后,各小组开始分头行动。只见学生们兵分几路,略带兴奋地开始在馆内进行探寻活动。大部分小组成员都能先聚集在一起仔细研读任务书,再根据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始活动。学生们非常喜欢馆内的实践体验区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他们体验了模拟航海和360度多功能虚拟影视厅。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之声,赞叹科技的神奇与美妙。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书,很多学生借助馆内的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进行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并不时地拍照收集第一手资料。虽然馆内的资源很丰富,但学生们仍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让人吃惊且欣慰的是,一个平时寡言少语的男孩居然主动请教馆内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帮忙解决疑问。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纷纷上前寻求帮助。馆内活动的时间快要结束了,许多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不顾环境的不舒适,第一时间在任务书上奋力书写着。无论他们探寻的答案是否完美,他们一定已经收获了很多很多。

2.活动任务书的反馈情况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了亲手制作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游览说明书。制作的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翻阅一下吧。

(1)绘图部分

地图是信息的一种载体,也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把空间模式化、规范化。其规律性反映在坐标系的建立——经纬网,使空间具有了方向性;比例尺的确立使其具有了大小;海拔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及分层设色使其走向立体。本部分设计,旨在使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性、区分性、联系性、实用性逐步完善和提高。

绘图第一部分:绘制指向标。指向标是最简单和最科学的表示方向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学生是如何在现实空间中判别方向的。在大多数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观点,从他们的指向标绘制中可以看出,无论现实空间中的方向如何,大多数学生落笔绘制时,依然将指向标指北。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根据观测到的太阳照射情况、路标指示方向等,画出正确的指向标方向。而在指向标的绘制方法上,规范性明显有待加强。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通过实际空间的绘图练习,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把自己纳入了地图,又能从地图中走出来,这对他们空间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绘图第二部分:请学生认真观察标志性事物,并请他们在图上标注出来,同时建议他们张贴拍摄到的图片等。从学生的任务书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填写出建筑物名称,虽然有的不够准确,但从方位上来看,也不是完全错误。也有学生能够填补图片,但比例不高。而在路名填写部分,正确率非常高,这说明对于简单直观的空间地图,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整体较好。

绘图第三部分:请学生们绘制人民广场附近“吃喝玩乐”图。学生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有的学生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极具创意。在备注栏中,有的学生绘制了自己设计的图例;有的学生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因为不知道这个内容在哪儿,所以只能不停地跑来跑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风趣地调侃:“只要常去人民广场,就知道那里有地铁1、2、8号线,作为一个常客,我肯定是全都知道。我跟同学调侃说去那儿别忘买一杯快乐柠檬,熟悉一下地形。”本部分的设计,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没有所谓的对错,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反馈结果来看,学生们对自己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完成情况好于其他部分。

绘图第四部分:请学生们通过参观考察,绘制上海行政区划图。左边要求填写相关区县名称,右边要求按照方位填写出各个中心城区的名称。从反馈结果看,左边部分的完成情况比较好,基本上都正确填写出了相关名称。但右边部分的正确率有待提高。因为本次参观考察的学生为六年级的,还没有接触过行政区划内容,因而在对区县分界线的划分上,还略显随意。但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明确提示和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有绘制分界线的意识,且大体方位正确,显示出已具有良好的地图意识,这对后续七年级相关内容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搜集信息和处理资料部分

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任务书中,本人设计了一系列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的题目,希望能够通过实践观察,加强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实际操作效果到底如何呢?

第一部分:上海滩的来历

任务书反馈显示,几乎没有小组能正确排列上海滩涂淤涨的顺序。实际上,这四张图片是从乡土地理课本上选取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学生能否借助资料,找到淤涨次序。为何无一小组能够完成此任务呢?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本人找到了答案:首先,图片的印制不是很清晰;其次,虽然学生知道滩涂在涨,但是四幅图片反映的生长模式不是那么简单明了。仔细反思,这四幅图片的排序,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为今后教学中应该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指明了方向。

尽管图片的排序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在寻找滩涂淤涨证据部分,学生们的完成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有的小组写道“上海滩一开始是海,后来变成陆地”;有的小组写道“每年,长江携带至长江口的泥沙使上海滩涂淤涨”;有的小组写道“海水变湿地”;有的小组写道“很久以前上海就有滩涂淤涨。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长江入海的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和杭州湾北岸的滩涂淤涨速度减缓”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答案,但是出现数量较少,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此问题还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部分:国际航运中心

此部分题目的设计,本人采用了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样卷题目。因此,这些题目的答案是完全可以通过参观解答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完成情况比较好,此处不再赘述。

(3)体验感受部分

实践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超越传统课堂的自我感受。乡土地理课程的设置,在很大意义上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对于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在本次参观考察后,很多学生写下了对于上海的真实感受:“磁悬浮代表了上海的速度,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的高度。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上海市一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这次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上海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却那么发达,让我感叹,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发达了,以后可能会更加发达,真是期待。”“上海的速度可以说是大步流星,各种新式交通工具——磁悬浮、地铁等陆续出现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为出行带来了便利;而上海的高度更是有目共睹,游览胜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还有正在规划中的大厦,都勇攀世界高度。”“在360度多功能虚拟影视厅,我感受到了上海的美丽与时尚,我为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而高兴!”看到学生们写下的话,我也十分感慨,课堂上,老师们要说很多话才能引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鸣,在实地学习中,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4)发挥想象绘制部分

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然而,在传统课堂上,我们给予学生自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外出实践学习中,本人特别设计了两个激发想象力的题目,从反馈结果来看,喜忧参半。

“畅想临港生活”部分,作品的完成一方面需要借助想象,而另一方面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能是题目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因而任务书的反馈情况很不理想。学生们几乎没有畅想未来生活,只是常规地解释了一下临港生活的现状。这既反映出学生们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我们的学生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过多的务实主义,让他们不愿意也没精力去做梦、追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绘制“我眼中1930年的上海”部分,学生们的发挥就要精彩得多。有的小组借助图片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有的小组则动手绘制了当时的某一处地理景观;还有的小组绘制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虽然很多作品也非常不成熟,但透露着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和真实感受。对于过去的事情,对于有资料可查询的事情,学生们的热情和实力要明显高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的学生粘贴了图片,以还原当时的场景;有的学生绘制了自己脑海中的1930年上海高楼;有的学生绘制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充满童趣的绘制,还是让本人感受到了学生对于此部分内容的兴趣与喜爱。

三、小结

基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走出学校,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分工协作、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提高了,学会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此次研究和实践初步探索了中学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模式,呈现了详尽、具体的操作程序、步骤和方法,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仍希望能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