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选择企业信用评估是准确评价企业信用的基础和前提。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特点与实际水平,做到既全面、系统,又有科学性。评估指标、标准值和标准权数的制订非常关键。企业信用在通常情况下包括信用能力和信用行为记录两方面。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不仅要考察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还款能力,更应该注意评估企业对债务的偿还意愿,重视其以往的信用状况。国际上传统的信用评估要素有“5C”、“5P”和“LAPP”三种形式。“5P”为Personal(个人因素)、Purpose(目的因素)、Payment(偿还因素)、Protection(保障因素)和Perspective(前景因素),LAPP是指Liquidity(流动性)、Activity(活动性)、Profitability(盈利性)和Potentiality(潜力)四个要素。
信用评估对规范信用市场、评价企业经营状态、分析投资价值等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信用评估活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问题。现阶段,全国各地评级机构评审标准不完全一致,有关部门也未出范本,专家更是各抒己见。从理论上分析,一个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特点与实际水平。评估内容应包括能够影响评估对象的一切因素,而且应把这些因素按影响程度不同区别开来,使其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每一个具体的因素量化成一个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按影响评估对象的程度不同做不同加权。这样的指标体系既全面、系统,又有一定科学性。但事实上,实践中能够影响评估对象的因素很多,要把所有这些因素都包括进来,很难操作。主要原因是很难把每一个因素都量化成具体指标。所以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还必须做必要的取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信用评估主要考虑企业经营现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可建立如下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1.经营现状分析
(1)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存货变现速度的指标。存货周转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2)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评估企业回收赊销账款的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
(3)市场占有率。分析本企业产品与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率。考核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4)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
(5)规模实力。分析企业的规模水平。
(6)职工素质。分析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素质。
2.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的指标。
(2)总资产利润率。反映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
(3)净资产利润率。衡量企业自有资产的收益水平。
(4)普通股收益率。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权益的获利程度。
3.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对资产的支持程度。资产负债率低,表明企业自有资产的比例高,负债比例低,偿债的安全性高。
(2)流动比率。分析企业变现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
(3)速动比率。分析企业资产迅速变现而形成现实偿债能力的指标。
4.管理水平分析
(1)管理效率。分析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情况。
(2)制度建设。分析企业制度是否完善。
(3)业绩分析。分析企业生产能力与生产设备利用率。
5.外部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分析产业景气性、产业的稳定性、产业政策等。
(2)经营地理环境。分析企业受所处环境的支持程度。
(3)政府支持。分析企业项目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
6.发展前景分析
(1)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变化趋势的动态指标。
(2)技术进步贡献率。反映技术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综合指标。
(3)行业产值的平均增长率。说明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
(4)主要产品潜力。分析企业主要产品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