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生代结束的时候

中生代结束的时候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200万年,是地球进入“显生宙”以后时间跨度最长的时代。中生代陆地景观,那时的云南陆地的情景。地质成果证实了魏格纳理论的科学性。这6个主要的成矿区或者成矿带,使云南成了“有色金属王国”。在兰坪金顶,就是因为在“白垩纪”地层为主的中生代地层里,加上“燕山运动”时期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形成了储量达1600多万吨、闻名世界的特大型铅锌矿。
中生代结束的时候_云南地质之旅

6500 万年以前的云南,一条海槽从南到北穿过滇西,两边已经上升为陆地。

在著名的英吉利海峡两岸,耸立着美丽的白色悬崖,这些白色的岩石主要由颗粒均匀的方解石和一些海洋小动物的钙质化石组成,沉积和风化作用使他们变得极细小又纯净,呈粉末状,甚至用手就可以搓碎。人们把这种石灰岩粉起名为“白垩”。1822年,一位法国地质学家把这套有“白垩”的地层取名为“白垩系”,形成“白垩系”地层的时代就是“白垩纪”。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200万年,是地球进入“显生宙”以后时间跨度最长的时代。“白垩纪”时期,地球气候比较暖和,在“老阿尔卑斯运动”也即“燕山运动”的作用下,“联合古陆”加速着解体,现代几大洲的雏形开始形成。海水涌入裂开地块之间的通道,形成新的海洋,海陆交替,陆地变得湿润,植物迅速生长,原来的不毛之地披上了浓浓的绿装,艳丽的花朵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上,大地被装点得五彩缤纷。

“白垩纪”时期,植物的进化好像超过了动物,被子植物出现了——这是植物进化的第五个阶段,也是最高级阶段。被子植物很快地取代裸子植物而成了地球上主要的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有生命发育很好的环境、风、花粉、昆虫都可以帮助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所以被子植物的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种类也最多。直到现在,被子植物的种类还多达25万种。“白垩纪”时期,在茂密的蕨类植物和松柏林中,生长着高大的木兰、柳、枫、杨、桦、杉、榕、棕榈等等,不仅为恐龙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还为最早出现的蛇、蛾、蜂、鸟类以及其他的小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暖和的气候,繁盛的植物,活跃在空中、水下、陆地的新奇动物,使“白垩纪”的大部分时候,成了一个热闹的世界。

中生代陆地景观,那时的云南陆地的情景。

中生代的杰作,像油画一样的滇藏高原。

知识拓展

科学上,一种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往往需要很多年,甚至几代人。但是“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和验证,几乎是同时进行的。196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主任赫斯和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的地质工程师迪茨,首次提出了“海底扩张说”的假设。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考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地。1953年以来,人们使用回声测深仪描绘了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1967~1969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进入80年代以后,卫星、遥感、计算机技术印证了之前的成果。地球的各大洋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平坦的深海平原。纵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多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面积相比。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大洋最深点11034米,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而岛屿附近的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纳罗亚火山实际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约万米的山体。在几大洋的中脊,绵延几万千米的海沟里,有沿着海沟水平方向,连续激烈喷发的火山活动,所以,“海底扩张说”很快被人们接受。

经过“燕山运动”,亚洲地块慢慢地离开了连在一起的“冈瓦纳”大陆,中国东南的大部分露出了海面,许多地方褶皱成山脉;除了西藏、西南、华南的一些地方还浸泡在海水里以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连接成大陆。处于“扬子地台”上的云南,在“白垩纪”的时候,进入了地壳演化第五期的“陆盆期”,地块基底更加巩固。早些时候,“侏罗纪”形成的滇中内陆湖盆,到了“白垩纪”时,范围逐渐缩小,楚雄、昆明和滇西的兰坪、云龙以及今天普洱的大部分地方,在“侏罗纪”紫红色沉积物的上面,又沉积了很厚的“白垩纪”白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和少量的黑色页岩。有的地方,这些沉积岩的厚度超过了2千米。这些沉积砂岩,把云南的红土地染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他们的代表,就是陆良的彩色沙林。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示意图。地质成果证实了魏格纳理论的科学性。

有很多因素促成了地球生命的成长,改变着地球表面的状况。我们已经知道了,地壳是由许多巨大的板块拼合起来的,而这些板块是移动的,使地壳板块移动的重要原因,就是“海底扩张”,直到近代的60年代,地质学家们才发现,沿着大西洋的中间,有一条几乎纵贯了南、北两极的海底裂谷,弯弯曲曲的和两侧大陆平行延伸,长度达到了6500千米。裂谷的两边,是高出海底2千米到3千米的山脉,山脉的底部,是从裂谷涌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玄武岩。玄武岩涌出的时间是连续的,跨越了好几个地质年代。直到近代,来自地心的熔岩还在不断地涌出,并把裂谷两边的地层向相反的方向推开。太平洋的中间,也有一条这样的海底裂谷,就是著名的太平洋中脊。被海底裂谷涌出的岩浆推开的地层,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移动。千万亿年下来,有的板块离得更远,有的板块靠得更近,甚至发生碰撞、堆积。所以,地质学家们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三个现象,称为地质运动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板块的边缘和接缝地带,往往是地球表面地层的活动带,火山在这里喷发,岩浆在这里活动,地震在这里发生,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交替着出现,在改变了地貌的同时,也形成着非常有利的成矿带。云南有6个主要的成矿区或者成矿带,就是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这6个主要的成矿区或者成矿带,使云南成了“有色金属王国”。

云南丽江—香格里拉一带的白垩纪。

“白垩纪”时间长,矿产也多,云南大姚、牟定的铜矿,巍山、腾冲、芒市、沧源的金矿就来自于“白垩纪”的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燕山运动”时期的花岗岩,在腾冲、个旧、马关等地带来了丰富的锡、钨。海水蒸发沉积了著名的禄丰黑井盐矿,这个盐矿的储量很大,虽然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开采,按现在的规模,还可以再开采一万多年。在兰坪金顶,就是因为在“白垩纪”地层为主的中生代地层里,加上“燕山运动”时期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形成了储量达1600多万吨、闻名世界的特大型铅锌矿。

在6500万年前到9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某个时候,地球上又发生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作为地球主要居民的爬行动物“突然”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一半以上的植物、一半以上的陆生动物也同时蒸发。这是地球生物自晚古生代“二叠纪”以来,发生的第三次大规模灭绝事件,范围和影响超过了前两次。大部分科学家们认为,是一颗直径大约有1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溅起的尘埃遮住了阳光,同时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完全改变了地球环境,使生物死亡。地质学家们又认为,这颗小行星是在现在的美国和墨西哥交界的地方撞上地球的,他把墨西哥的一块很大的土地砸进了地球的深处,撞出的大坑就成了现在的墨西哥湾。撞击所造成的后果是全球性的。所以,和墨西哥湾的位置正好相反,住在地球另一面的云南的恐龙们,在这个时候也一起消失了。世事无常,什么情况都可能随时发生。当然,这次大规模“突然”灭绝事件,并不是一个早上完成的,而是持续了几十到上百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