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影响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宏观经济影响
1.社会保障支出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社会保障支出一般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收入援助。当经济衰退时,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增多,社会保障支出增多,能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复苏;当经济过热时,有资格取得社会保障援助的人数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过度增长。因此,社会保障支出具有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2.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可能削减社会投资。社会保障支出一般落实到各个社会成员,最后转化为个人消费或储蓄。对于接受社会保障援助的、生活基本需要尚未满足的社会成员来说,大部分的援助资金将会转化为消费。因此,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是对投资的挤出。
二、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劳动力市场具有较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力的流动。社会保障支出将劳动者的个人保障资金从各个企业中提取出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其运作与发放同劳动者所处的企业关系不大,由此解除了劳动者调换就职单位的有关个人保障问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与合理分配。
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险起到降低就业人口退休年龄、减少就业人口的作用,特别是在衰退行业和经济效益不佳的行业。对于个人劳动者,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预期的退休后享受的福利待遇,他必须工作一定的年限,积累足够的资金。实行社会保险将使企业和国家一同作为基金的积累者,基金积累的年限可能减少。在衰退行业或效益不佳的行业,在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劳动者将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3.社会保障支出中的社会救济可能引起“贫困陷阱”的出现。在实行社会救济制度的情况下,收入在一定水平以下的劳动者往往可无偿取得一部分收入,而一旦劳动者获得劳动收入增加,其获得的社会救济将相应减少。这时一部分收入比较低的劳动者可能选择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依靠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社会救济将使一部分低收入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