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会计账如何衔接到政府会计

企业会计账如何衔接到政府会计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在管理经济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目标取决于会计的本质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界定有不同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是“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而提供会计信息是为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由于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各单位再生产过程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资金运动)就是会计对象。

不论是工业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层组织,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都是资金及其运动过程。只是它们因社会职能分工有别,经济活动过程及其资金运动的具体轨迹和形式存在一定差异而已。但是其中工业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最具代表性。正因为如此,下面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例简要分析其资金运动过程。

工业制造企业是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它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生产、销售工业品并提供积累,以便扩大再生产。商品制造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材料物资等,将这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相结合后才能生产出劳动产品。可见,这些物质基础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物质又都属于商品,有商品就要有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即商品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当各项财产物资用货币来计量其价值时就产生了一个概念——资金。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资金是随着商品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而不断运动的。资金的筹集与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金进入企业后主要按照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进行运动。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物资为生产过程做准备,资金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要借助劳动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使其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变成商品。与这个过程相伴,劳动工具(如机器、设备等)要发生磨损,形成折旧(或摊销)费用,劳动者要付出劳动,形成人工工资及其他费用等。可见,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另一方面又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中企业的资金由储备资金依次转化为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中,主要是将商品售出取得收入,随着销售收入的取得,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我们把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称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企业的资金运动还包括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偿还各种债务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资金退出运动形式。

综上所述,工业制造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直线运动(如资金的投入和退出)和圆周运动(如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与周转),其运动过程与结果所引起的各项资源的增减变化、各项成本费用的形成和支付、各项收入的发生与取得以及损益的实现和分配等构成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具体内容。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在管理经济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所说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职能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充实,并开拓了新的领域。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其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核算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它是会计最基础的工作。它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反映,还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也是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事中核算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记录和计算,它为会计控制提供依据。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要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跟踪、观察与检查,并据以施加影响或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包括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会计事前监督是指会计在参与编制计划和预算时,根据有关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会计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以计划、预算及有关法规、制度为标准,对发生的经济活动检查其合法性与合理性,掌握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有利或不利的差异,以便采取措施,促使企业达到或超过计划、预算的要求。会计事后监督是指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分析,查明完成或未完成计划的状态及原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最基本的,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没有客观的依据;监督是在核算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监督,核算对象的真实、合理、合法性就缺乏了保障,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2.会计的其他职能

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外,还兼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会计预测是指根据已有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对客观经济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判断和测算。会计决策是在会计预测的基础上,协助管理当局对未来一定时期经济活动可能采取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过程。会计控制是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组织、指挥、协调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协助,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按照固定的轨道有序地进行。会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计划、统计和其他资料,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财务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挖掘潜力和改进工作的过程。

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会计目标取决于会计的本质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会计目标决定会计工作整体筹划与安排,也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起点。

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界定有不同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是“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而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了判明受托人是否完成了受托责任,是否值得继续信任;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所具有的职能而非目标。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显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确立的会计目标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