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润表及其作用

利润表及其作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恒等式,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利润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及经营成果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数额。利润表虽然有其上述的重要作用,但因为编制方法及内容受到会计准则及会计惯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节 利润表及其作用

一、利润表的概念

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般表现为利润,但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称损益表。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恒等式,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与总流出的差额,就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它们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及其最终结果的财务指标。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动态表现的报表,所以也称为动态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的多少,既是企业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关注的焦点,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利润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是一个绝对值指标,是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扣抵相关的营业费用(成本)后的余额,体现着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指标,是企业运用一定的经济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利润表直接揭示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形成,而获利能力的信息,则需根据利润表和其他会计报表资料计算而得。根据利润表提供的经营成果数据,报表使用者通过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或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在相同时期的有关指标,就可以评价、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并据此作出相关决策。

(二)可以为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现代企业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结合体,不同的利益集团之所以向企业提供经济资源或参与企业的活动,目的就在于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及经营成果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数额。在一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分配制度下,利润额的多少决定了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分享额,如国家的税收收入、股东的股利、经营者的年薪、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奖金等,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无论是提取盈余公积,还是制定股利分配政策,都必须以利润表提供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

(三)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如何考核管理人员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责任,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按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所有者将有关经济资源交付给管理者进行管理,管理者则应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运用受托管理的经济资源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利润表中的各项数据,体现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投资等活动中的管理效率及经济利益,是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反映。通过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种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比较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当期实际与当期预算的符合程度,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可以据以评价和考核各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业绩。

(四)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

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为了进行有关的经济决策,都十分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来源、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而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利润水平和获利能力,与未来的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会计报表使用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利润表,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利润数额和获利能力,了解企业利润增长(或减少)的规模和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程度,进而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五)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未来决策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各项收入、费用的发生情况,以及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分析利润表各项目的关系,可以了解企业各项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动趋势,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差距,采取改善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三、利润表的局限

利润表虽然有其上述的重要作用,但因为编制方法及内容受到会计准则及会计惯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润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部分非货币性的盈利能力无法体现

由于采用货币计量,许多管理当局的努力,对公司的获利能力有重大帮助或提升,却无法可靠地量化,无法在利润表中列示,如企业形象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由于用历史成本计价,所耗用的资产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转销,而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进行配比的收入与费用未建立在同一时间基础上,使利润的计量缺乏内在的逻辑上的统一性,使成本无法得到真正的回收,使资本的完整不能从实物形态或使用效能上得到保证。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无法区别企业的持有利润及营业利润,常导致虚盈实亏、虚利实分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三)大量估计技术的运用影响了计量的准确性

许多费用必须采用估计数,如坏账费用、产品售后服务成本、折旧年限及残值、或有损失等,可能在以后年度修正。

(四)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存在影响了会计利润的可比性

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惯例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如存货计价按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折旧按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使不同企业利润的比较受到影响。

(五)功能性分类影响了未来利润及现金流量的预测

目前利润表多半按功能性分类,如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并非按活动水准分类,如固定费用、变动费用,不利于预测未来利润及现金流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