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变形构造演化及主要特征

大型变形构造演化及主要特征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型变形构造的研究,仅仅属于区域构造地质学中一个局部范畴,在全球大陆构造中是沧海之一粟。中南地区大型变形构造较为发育,形成时代不同,空间方位各异,运动性质有别。对华南地区印支期构造性质,至今仍有不同的认识。
大型变形构造演化及主要特征_中南地区大地构造

大型变形构造的研究,仅仅属于区域构造地质学中一个局部范畴,在全球大陆构造中是沧海之一粟。 但它们的形成演化是地球各圈层物质相互运动和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其特征也是多方面的。

中南地区大型变形构造较为发育,形成时代不同,空间方位各异,运动性质有别。 从现有资料看主要有四期:第一期为古生代时期(加里东—海西期),保留不完整,仍可识别;第二期(主期)为印支—燕山造山期,分布最为广泛;第三期为燕山晚期,为造山后的调整时期;第四期为喜马拉雅期。

(一)古生代时期大型变形构造

早古生代末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内两个重要的造山带。 北部,商丹洋向北消减俯冲,形成北秦岭岛弧、弧后盆地,其后经历了弧-陆碰撞(北秦岭弧与秦岭陆块)和陆-陆碰撞造山(北秦岭与华北地块),形成了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 因其分布局限以及后期造山叠加,这一时期形成的大型变形构造已无法识别。 南部,早古生代时期,华南洋向南消减俯冲-关闭,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发生陆-陆碰撞造山。 华夏地块北缘转变为活动陆缘,形成沟-弧-盆体系。 随洋盆由东向西关闭,华夏与扬子碰撞造山,在此构造应力背景下,形成了以下大型变形构造。

(1)天堂山变质穹隆构造:在俯冲碰撞、地壳增厚、岩浆侵位作用下,基底隆升,发生中深层次滑脱剪切拆离变形。

(2)钦州-兴业逆冲推覆构造、郴州-汝城逆冲推覆构造,均是弧盆系由南东向北西逆冲推覆。

(3)扬子南缘被动陆缘区,在弧盆系逆推作用下,形成了衡阳-浏阳逆冲叠瓦构造、湘(中)桂逆冲叠瓦构造,并伴有志留纪前陆盆地沉积。

(4)晚古生代时期,南海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形成了海南右行斜冲构造。

(二)晚三叠世—侏罗纪大型变形构造

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印支(燕山)运动,是区内影响最为广泛的造山运动。

北部秦岭造山带,扬子与华北陆-陆碰撞。 在南秦岭造山带形成了桐柏-大别变质穹隆构造、十堰-随州逆冲走滑构造、武当-随南逆掩推覆构造;在扬子北缘被动陆缘区形成了阳日湾-武汉逆冲叠瓦构造,并伴随形成了相关的前陆盆地。

南西部三江造山带,印度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形成了凭祥逆掩推覆构造、夭皇山逆掩推覆构造和百色-隆安逆冲走滑构造。

对华南地区印支期构造性质,至今仍有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晋宁期华夏与扬子汇聚,其后均是板内构造演化;一种认为早古生代末两板块汇聚;另一观点认为印支期汇聚。 本次工作认为,在早古生代末两板块汇聚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为板内裂解过程,二叠纪时期,桂中—湘中一带形成次深海盆(小洋盆)。 三叠纪时期,裂谷盆地关闭陆内造山,形成了中南部雪峰陆内造山带,相继形成了雪峰山逆掩推覆构造、长沙-平江逆掩推覆构造、湘鄂西逆冲叠瓦构造和崇阳-通山逆冲叠瓦构造,并伴随形成相关的前陆盆地。

同时,在不同造山带构造应力场交互部位,形成了具调节性质的大型构造:南丹-昆阳关逆冲走滑构造等。

(三)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大型变形构造

中生代中晚期,全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壳幔活动的影响,变形构造的特点主要是发育规模宏大的北东向走滑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组成左行走滑断裂带,分别位于湖北省东西两侧,东部属郯庐系,西部属武陵系。 在不均衡的抬升地段,前陆盆地(压陷盆地)和陆内裂陷盆地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北北西向断裂相关的地堑-地垒构造开始形成,总体上该时期主要是以伸展和走滑并存的构造变形为主。

喜马拉雅期主要是断陷盆地的关闭,形成由南向北大型逆冲(掩)推覆构造。 这可能与盆地封闭的应力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