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省滥借的地方外债

各省滥借的地方外债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府偿还洋款与赔款的方法,均由中央责成地方分摊,即由各省按期汇解。至举办新政后,地方经费开支更大,求之中央,中央以库储奇绌不能应,为了挽救统治政权的崩溃,一方面用新政欺骗人民,一方面训练新兵镇压起义,这就是地方经费增加的原因。现将各省借债经过的材料,分别叙述。其未报告中央者,据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下册所述,调查不易,每多遗漏。

第二节 各省滥借的地方外债

清政府偿还洋款与赔款的方法,均由中央责成地方分摊,即由各省按期汇解。历代从未区分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并以同为民财同归国用相传授。至举办新政后,地方经费开支更大,求之中央,中央以库储奇绌不能应,为了挽救统治政权的崩溃,一方面用新政欺骗人民,一方面训练新兵镇压起义,这就是地方经费增加的原因。经费既有中央与地方之分,则收入亦不容混合,所以各省竞行借洋债,以图扩充收入,弥补支出。现将各省借债经过的材料,分别叙述。

一、直隶省(河北)。“直隶总督袁世凯欲开内债之端,创为新法,募四百八十万,许债权者以种种权利,必欲集事而终不能成,不得已由正金银行借三百万两以实其言。”(5)

二、江南省及湖北省。“度支部奏议江督请以轻息议借重息还清略称,原奏内称,‘宁省上年维持市面,蒙准借洋款三百万两,七厘行息。又光绪三十四年江北灾赈,借正金银行一百万两,八厘行息,已还五十万,见尚欠五十万。宁省财政困竭,平时已入不敷出,乃遽负此三百余万短期重息之债,而抵款皆本省行政之需,其竭蹶自较平时为更甚。况历年以来,补助创办各项实业,如大生纱厂、印刷厂、电灯厂、宁省铁路、云南铜本、赣州铜矿、阜宁煤矿等一百数十万,亦无非将行政之款,挪为实业之用。是因市面及实业而行政受其影响。如海军处经费预备检阅秋操建造兵房以及新政调查等局经费,赈饥平粜劝业会亏耗等项,约增支银一百六十七万。需款巨而待支迫,行政固已不敷,而每年须备还款,约七十余万,尤无可措。背期不付,失信外人,更恐别生枝节。惟有先将重息短期之洋款,设法全还,并酌筹余款,以抵历年维持市面补助实业之款,使洋债不致失信,市面实业不致摇动,而行政亦不致堕坏,庶几稍纾喘息。然去年借款,专为维持市面,见在元气未复,借款之流存市面者尚多,若悉数提还,则恐慌更甚。而历年创办补助之实业,一经抽本,危险尤多。查湖北省因历年借欠洋债,请借轻息还重息,借长期还短期,业已奏咨允准。江南情势相同,拟请以轻息议借五百万两,将两次借款一律还清,稍有所余以抵市面及实业不便抽回之款。如蒙照办,见已探有五厘周息,十五年期限之的款可借,每年以财政公所之行政费,鄂、湘、赣、皖四岸收回复价八成盐厘,江南要政盐斤加价等项财款作抵,无须另筹等语’。臣等查上年两江总督奏借洋款三百万两,奉旨允准。市面暂时恐慌,由公家借款接济,平靖自应速还。盖借款以便流通,并非给资以弥亏空,前项究竟放给何人,为时已久,似不得以元气未复为言,久令公家受累。此次该督拟以轻息借五百万两,将两次借款一律还清,以所余抵市面及实业不能抽回之款,借轻息还重息,在该督未始不亟意筹维,然展转套搭,使暂时维持之款,变为长年亏累,为数又复加巨。近来各省每因财政支绌,辄假借外资为取给目前之计,揆之理财原则,殊多不合。惟该督迫切电陈,并援湖北借款还债办法,似亦必不得已之举。查湖北新借之款,未逾旧欠之数,事前又经臣部电令,交谘议局议决。此次借款亦属地方公债,应令照章由该督先交该省谘议局议决再行核办。”(6)

按湖北借外债办法内容不详,只从此折内可以窥见一二。其相关之文件,另见陈夔龙电奏中:“又湖广总督陈夔龙奏鄂省财政支绌,善后局积亏甚大,挹注无从。拟援直隶成案试办公债票以资弥补。”由此可见湖北募债办法亦系援引直隶,先拟办公债,后来仍借洋债。

三、东三省。“谕:东三省总督锡良等电奏,添设医院检疫所,经费浩繁,请饬度支部在大连税关拨银十五万两,解应急需,著照所请。”次年春又“向各国银行借二百万两”(7)

四、江西省。度支部奏,江西“抚谘商臣部,筹议借款……臣等公商该省如为扩张政费起见,则应另筹经常入款,万不宜轻议借债。若为整理旧债起见,苟能减重息为轻息,易短期为长期,办法尚无不合。惟所指统税抵款,于预算原额外,能否增筹,所拟章程有无流弊,请饬该抚妥慎规定,仍交本省谘议局议决,再行咨部核办”。(8)

五、广东省。两广总督张鸣歧电奏,“订借外国银行现款五百万两,周转市面”,“著照议行”(9)

按地方外债多系各省径向外商承借,以上所记,系依据“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中央方面有案可稽者。其未报告中央者,据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下册所述,调查不易,每多遗漏。兹将贾氏所编地方外债一览表,附录于后(一九一二年即民元以后未录入,两家即刘与贾所载不同):

img7

续表

img8

以上所述,系指京外各省纷纷议借洋款以应急需,并省与省之间互相援引成案,债与债之间辗转套搭等情况。同时京内各衙门,即各部之间亦有借洋债者,据日人根岸佶所述:“中央各署及直省督抚因紧要而向外人银行私贷者亦不少,即以日本论,已在二千万元以上,则合诸国总在亿元。”(10)这种混乱的局面,自非从速解决不可,因之中央方面最后提出统一财权之办法,其中第一项即关于外债方面者。以下系度支部原奏。

“奏清理财政以统一财政为先务……一、外债流弊,言之疚心,若准各部各省自为商办,是放任仍旧,益滋其患。请嗣后各部各省必不得已募借外债,须由臣部出名订借,各部各省领用,不得径向外国订借。”(11)以上系各省各部滥借洋债的情况,到清政府灭亡之前夕,以库空如洗,军饷无着,例如上述湖北各省均请加借洋债,中央亦只好“着照所请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