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时期(元明清)

第四时期(元明清)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国用支出之浩大与其增加之速。明之亡国,其原因虽繁,而财政上之原因,(如加税)要为其中最重要之一。而其所苛征横敛之赢余,即以肥其私腹,并未尝纳之公家。故征收之法,省与省不同,县与县复异,而人民所负担之租税,实较国家所征收之额为多。且当行政之时,类皆以长官之意向为转移,而藐视法令。他如折色之抬高,胥吏之中饱,其弊更有不可胜穷者,财政之紊乱,与清理之为艰,可谓达于极点。

第四章 第四时期(元明清)

中国财政上之弱点,至元时而毕露,递至明清,此种状况,似更显明,其故盖由于生齿日繁,经济社会,亦较前为发达,因之国家支出,亦时虞不足之象。此种情形,固不自元为始,不过自元入关而后,以疆宇扩大之故,第一步之困难,即在财政。史家所谓元初有三聚敛之臣者,以儒家之眼光观之,固可号曰聚敛,实则当时非此所谓聚敛之臣者,元之政府,恐亦无法可以维持。但祖宗既赖此种聚敛之臣,以维持其开创之大业,数传而后,子孙虽欲效其祖宗聚敛之成法,终至全年所收,不敷一月之用。(见元顺帝时财政实录)由此可见国用支出之浩大与其增加之速。明太祖继之,虽欲效法各朝开创之君主,轻赋薄敛,顾事实上亦办不到,只有整理之一途,别无减轻之方法。中叶而后,加征加税之诏,既迭见于简章,溷派花派之名,复腾怨于宇内,他如墨吏之浮征,豪强之影射,其弊更有不可胜穷者。至崇祯末年,李自成檄文中,有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痛等语。明之亡国,其原因虽繁,而财政上之原因,(如加税)要为其中最重要之一。前清入关而后,征收之法,多沿用未改,其能一时相安也,或以大军之后,经过一番大杀戮,人口无多,暂时安泰,故其制度,既无可述,其财政上之险象,亦不久而环生。咸同而后,军兴饷绌,田赋而外,税额屡增,厘金一项,商民受累最深,贩自东市者既须纳课,货于西市者又复重征。自甲午一蹶,外债突增,正赋而外,加派滋多,既违其祖宗永不加赋之文,而补苴罅漏之方,终苦无术。自时厥后,重以拳匪之乱,创钜痛深。加之百务纷更,经费浩大,故加盐税,加鸦片烟税,乃至米税、糖税、酒税、烟税、茶税、绸缎税、首饰税、屠户税,名目繁苛,诛求无所不至。而收入之不足,依然如昔,于是公然设赌,大行彩票,犹有不敷,则先代所严禁之陋规,亦复请提以充国用。薙狝既尽,国随以亡,流毒至今,犹未稍减。其弊之所出,则由于承办之法,日久弊生,小吏之任其事者,类皆倚势凌民,诛求备至。而其所苛征横敛之赢余,即以肥其私腹,并未尝纳之公家。兼之贪戾之吏,每多法外之需索。故征收之法,省与省不同,县与县复异,而人民所负担之租税,实较国家所征收之额为多。其次,则由于法制不行,典章虚设,《大清会典》及《户部则例》等书,虽财政上之事,皆规定之,而稽之实际,则形式虽具,多未遵行。且当行政之时,类皆以长官之意向为转移,而藐视法令。他如折色之抬高,胥吏之中饱,其弊更有不可胜穷者,财政之紊乱,与清理之为艰,可谓达于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