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邮政网

国际邮政网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邮件传递需要数个国家或地区的邮政协同配合、密切联系、连续作业才能完成。因此,这就需要具有国际间全程全网的通信网,我们称之为国际邮政网,它是国际邮政业务运营的重要基础。设置国际邮件互换局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并配合快速、高效干线邮运网路的建设,及时调整直封总包关系和发运路由,合理组织国际邮政通信网路,最终达到确保邮件安全、加快邮件时限、促进业务发展之目的。

第四节 国际邮政网

国际邮件传递需要数个国家或地区的邮政协同配合、密切联系、连续作业才能完成。因此,这就需要具有国际间全程全网的通信网,我们称之为国际邮政网,它是国际邮政业务运营的重要基础。

国际邮政网的组织包括3个主要方面,即互换局和交换站的设置、直封总发关系的建立以及发运路由的选择。一般的组织过程是,先是根据本国情况以及外国通邮需要,设置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然后考虑各个互换局与国外那些互换局建立直封总包关系,并选择适当的发运路由。

一、互换局和交换站的设置

按照万国邮政联盟规定,国际间寄递的邮件,必须由各国制定的互换局对外进行封发和接收处理,其他局都不得与国外直接发生关系。据此,各国都要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设置一定的国际邮件互换局,以便进行国际通信交流。同时,各国应从自身需要出发,设置一定数量的国际邮件交换站,目的在于国际邮件总包直接交换。

(一)国际邮件互换局设置

国际邮件互换局(以下简称互换局)是指与国外邮政机构有直接封发和接受邮件总包关系的邮局。

互换局作为国际邮政通信网路组织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国际邮件进出口的集散重任。互换局是国与国之间互换邮件的具体实施单位。

国际邮件互换局一般分为航空总包互换局和水陆路总包互换局。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向指定国外互换局封发各类国际邮件总包。

(2)接收、开拆各类进口国际邮件总包,处理进口和散寄经传邮件。

(3)通过缮发验单、简函和拍发电报,与国外互换局进行业务联系。

(4)根据邮件量变化情况,及时提出调整总包封发关系的意见和散寄邮件原寄国应向邮件寄达国直封总包的建议。

(5)搞好国际邮件总包的计划封发和发运工作,进行终端费特别统计和散寄航空函件的统计。

(6)参与国际账务结算工作。根据利用计算机处理国际邮政账务的需要,及时集中、准确输入各项原始数据,并将数据和相关资料按时传递账务结算中心。未设计算机终端的互换局,应按规定向指定互换局寄送原始资料;对国外邮政修改退回的各类账单,要认真复核,不符之处,要提供原始单据。

互换局的设立与取消均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审定,各省局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增设或关闭互换局的建议。

设置国际邮件互换局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并配合快速、高效干线邮运网路的建设,及时调整直封总包关系和发运路由,合理组织国际邮政通信网路,最终达到确保邮件安全、加快邮件时限、促进业务发展之目的。因此,设置国际邮件互换局要科学、合理、适量。一个国家的互换局不可太多,多了必将增加管理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负担;少了又会造成大量邮件的倒流、绕道和迂回现象,影响邮件的传递速度和服务质量。一般来说,国际邮件互换局的设置应以下列条件为依据。

(1)当地足够的与国外往来的业务量,这是设置互换局的首要条件。

(2)交通便利,这是设置互换局的客观条件。一般情况,互换局应该设置在海、陆、空港口城市。根据国际邮政的特征,设互换局最好是航空通航局,然后再结合水陆路交通条件综合考虑,以适应对内集散邮件和对外直封总包的需要。

(3)设有海关驻局办事处。总包的封发开拆和邮袋装卸转运必须经海关监管。海关是否在邮局设立办事处也是设置互换局的必要条件。

(4)拥有必要的场地、人员、设备,这是设置互换局的物质基础,否则投资成本高,难以实现网路组织中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

(二)国际邮件交换站设置

国际邮件交换站(以下简称交换站)是负责与国外或邮政的传输代理机构进行国际邮件总包交换的部门。

交换站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际航班、车次和海运班期及其进出港时间,安排各类国际进出口邮件总包和过境邮件总包的接收和发运。发现有积压情况,负责查明原因和责任,并与运输部门交涉、清运。

交换站不得开拆和封发国际邮件总包,但对袋皮破损、袋牌脱落、袋绳封志等发生异常情况的邮件总包,应会同海关、运输部门对其进行查验,重新进行袋封后发出。同时,将查验情况以验单形式通知原互换局、寄达互换局和经转互换局。

按规定,交换站在接受、装卸转运国际邮件总包时需在海关监督下进行。

交换站的设置与撤销和互换局一样,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各省局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增设或撤销的建议。根据交换站的任务,其主要设置在国际机场、海港、边境口岸等地理和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国际机场、海港设置的国际邮件交换站,与运输部门——各航空公司、各轮船公司交换邮件总包;边境口岸设置的国际邮件交换站则直接与境外邮政机构互换邮件总包。

目前,我国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共50个,其中35个是互换局兼交换站,9个互换局,6个交换站。

(三)省会局、指定经转局、设关局职责

我国规定,全国各县、市局收寄的出口国际邮件都必须通过省会局或者国际邮件指定经转局转往国内相关互换局汇总封发,按指定发运路由发运出口;外国发来的进口邮件总包由互换局开拆,发往各省会局或国际邮件经转局分转各县、市局投递。可见,省会局和国际邮件指定经转局在国际邮政通信网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省会局和指定经转局的业务职能基本相同,主要负责全省或指定地区内进、出口国际邮件质量检查和经转工作,对进口的用外文写收件人名址的邮件进行批译并对各局的国际邮件收集和投递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设关局是海关对国际邮递物品进行查验的功能局,海关派出分支机构进驻邮政局,设置办事处、专门负责国际进、出口邮递物品(印刷品、小包、保价信函和包裹)查验、征税和放行工作,以实施海关对国际邮件的监管。多数设关局担负着互换局、省会局或国际邮件指定经转局的任务,只有个别设关局只有验单一职能。

二、直封总包关系的建立

(一)国际邮件总包及直封总包关系

国际邮件总包是两个国家(或地区)国际邮件互换局之间一次封往对方同类国际邮件的总称。具体地说,邮件总包是随同一封发清单寄往同一寄达互换局的一个或若干个邮件袋,即一个国际邮件总包有一袋或若干袋邮件以及不装袋的外走包裹组成。

根据运输方式,国际邮件总包分为以下几种。

(1)航空总包。利用航空邮路发运的总包。航空总包内可以装寄航空函件、优先函件和航空包裹。

(2)优先总包。利用水陆路邮路发运的航空函件或优先函件的总包。优先总包的发运与航空总包具有同等的优先权。

(3)空运水陆路总包。利用国际航班剩余运力运输,在原寄国和寄达国国内按水陆路邮件处理的内装水陆路函件、非优先函件和水陆路包裹的总包。

(4)水陆路总包。利用水陆路邮路发运的内装水陆路函件、非优先函件和水陆路包裹的总包。

另外,还有一类总包——大宗函件总包。它是指同一总包内寄发的同一寄件人交寄的大宗函件超过1500件,或者在两周内同一寄件人寄发的大宗函件超过5000件时,寄达邮政有权要求对这类函件单独封成总包。这类总包成为大宗函件总包,大宗函件总包视其运输方式可以是航空总包,也可以是优先总包、空运水陆路总包或者水陆路总包。

一般来说,原寄邮政向某一寄达邮政封发邮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直封总包;另一种为由经转国散寄经转。

直封总包是指原寄邮政将寄往寄达邮政的邮件,直接封成一袋或数袋发往寄达邮政的传递方式。直封总包可以减少经转,加快邮件的传递。

散寄经转是指,当邮件不具备直封总包的条件时,将其封入寄往第三国的邮件总包内,以便转往寄达国的传递方式。

根据《万国邮政公约》规定,各邮政间可将散寄邮件经由第三国经转。这种邮件传递方式,使得原寄邮政减少了国际邮件传递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很可能延长邮件传递的时间。同时,《万国邮政公约》还规定,如果经转国认为来自原寄国的邮件过多,给其工作带来影响,有权要求原寄国向寄达国直封总包。为了保证国家对外通信的需要,我国应同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建立相应的邮件总包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对外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直封总包关系的建立需考虑的因素

从整个国家来说,对哪些国家建立直封总包关系,并通过这些总包关系,将寄往其他各国的邮件用散寄方式转寄到寄达地,是一个需要统盘筹划的重要问题。它不但反映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我国对外邮政通信网路的布局,影响着国际邮政通信网路结构的合理与否。过多的直封总包关系,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运费支出的浪费。相反,如果直封总包关系太少了,就要过多地用散寄过境方式寄发国际邮件,可能延长邮件传递的时间,是不适应国家通信需要的。一般说来,建立直封总包关系应当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我国与寄达国之间通邮数量的大小。对邮件数量较大的寄达国都应当直封总包。

(2)我国与寄达国之间的交通状况及政治关系如何。对邻近国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均应建立直封总包关系。

(3)地区平衡因素。对每一地区的各国,即使邮件数量不是很多,也要选择关系好的或运输条件较好的国家建立直封总包关系。

以上只是在建立直封总包关系时应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直封总包关系确定合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封总包关系的确定还要受到互换局设置合理与否的影响,而且国际关系和业务量及世界各国交通联系等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定期检查直封总包关系是否满足需要,应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调整各种直封总包关系。

至于在我国国内由哪个互换局或哪几个互换局向对方互换局封发总包,则需要根据邮件的业务量和发运路由考虑。总的要求是尽可能在我国境内减少邮件的倒流和经转。但这是相对的。由于国际通信的特点,受到处理程序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而造成的邮件在国内的倒流和经转,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对某个国家建立、增加或停封某项总包,均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但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局和互换局都有责任根据实际需要和业务量的增减,提出自己的建议。

原则上,签署了万国邮政公约和各项业务协定的各国之间,实际上已建立了业务关系。所以,如果原寄邮政认为有直封总包的需要,它只需将此意图通知寄达国邮政,待其告知接收互换局以后,即可开始寄发直封总包。首次封发总包的日期和总包发运邮路应先通知寄达国邮政。另外,还应当将这项总包关系的建立通知原来承担散寄经转邮政和即将承担总包经转工作的邮政。

与非邮联会员国或未参加相关协定的国家建立直封总包关系,应采取两种方式:签订协定或换函取得协议。

我国互换局首次向国外某一互换局封发国际邮件总包,或收到某一互换局首次发来的国际邮件总包,都应将这项总包的对方互换局局名、总包的类别、封发(或接收)日期、袋数、重量以及发运路线等尽快详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停止向国外某互换局封发总包或国外某互换局停止向本局封发邮件总包时,亦应将末次总包的日期、号码等详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未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事先通知而收到邮联会员国邮政发来的邮件总包时,接收互换局可以开拆,然后按上述规定将有关情况详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三、国际邮件发运路由选择

国际邮件的发运路由,应该包括国际邮件在国内的发运路由和跨国运输所经路由两部分。国际邮件在国内的运递,即进、出口;国际邮件在收寄局(投递局)、省会局或指定经转局及互换局之间的运输,国际邮件总包在互换局、交换站之间的运输,是同各相关局之间互换的国内邮件一起组织的。其所利用的路由是根据比照同类或可比的国内邮件路由来决定的。在不只一个互换局向寄达国封发总包时,省会局(指定经转局)应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总包的发运路由,按照尽可能避免迂回运输的原则,将邮件发往最适合的互换局。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的是国际邮件跨国运输所经由的路线,即国际邮路的选择问题。

国际邮路一般指利用各种运输穿越国境,经过一国(地区)或数国,运递我国出口国际邮件和第三国过境邮件所经由的路线。据此,国际路由的选择有两种含义,即邮件总包发运路由的选择;散寄邮件发运路由的选择。

国际邮件发运路由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邮件运递的安全和速度,并影响国家用外汇支付运费的负担,更影响到今后参与国际邮政业务竞争的能力。

根据万国邮政联盟的规定,国际邮件的发运路由应由总包原寄邮政根据迅速、安全和经济的原则制定。应以不给经转国邮政造成额外开支为前提,否则经转邮政有权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情况下,原寄邮政应予采纳。

所以,选择国际邮路的总原则和要求是:①能够确保邮件在运输途中的安全;②能够迅速转运,尽量减少经转环节;③能够做到运输费用经济合理。

在这里,第一点尤为重要。在安全基础上力求迅速,并尽可能的经济。为了选择、比较,就需了解经转国家的政治态度、国际交通网路情况、各条航线所属国籍、起始地点和停靠站、班次、航次和运费率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综合比较计算,挑选出适合我国需要的国际邮件发运路由。

具体来说,选择发运路由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尽可能利用最短、最直接的路线,把经转环节减少到最低限度。

(2)在同一路线上有我国运输工具和其他国家运输工具共同运行时,应优先利用我国运输工具(国际航班、远洋货轮等),然后考虑卸运口岸所在国的运输工具,尽量避免使用过路的第三国运输工具。

3.在总包需经第三国经转时,选择经转国的标准应该是:①该国与我国和寄达国均有较频繁、稳定的运输联系,最好有互换直封总包关系;②该国国内邮政业务组织得较好,转发邮件安全、迅速且同我国邮政合作较好;③该国地理位置适当,邮件无需明显绕道,以保证运费开支合理;④不在我国明确规定不与之发生任何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经转邮件;⑤水陆路邮件总包一般只用单一路由发运,以简化转运费的结算。

对于寄往没有直封总包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在选择封入哪个经转国家的总包时,还要考虑不要过多增加经转国的工作负担,并要注意几点:①相关总包的寄达国和散寄邮件原寄达国是邻国或较近,以免出现倒流严重等现象;②总包接受国(即散寄经转国)与邮件寄达国之间有直封总包关系,两国关系较好,并且有较便利的交通条件;③总包接受国与我国关系较好,相互间直接交换的邮件数量较大。

以上条件都是相对的,不一定能找到完全合乎条件的经转国。因此,需要作必要的分析比较,然后决定,并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各个国家的互换局的通邮情况以及国际交通网路情况编有“国际邮件发运路由手册”。各互换局在封发各类国际邮件和处理散寄邮件时,都要按该路由手册所列的路由寄发,不得随意变更。各省会局或指定经转局在寄发出口邮件时,也要根据此路由手册,以不倒流和不增加经转为原则,把邮件发往相关的出口互换局,不得错乱。

由于国际关系和交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路由手册也要随时修订。互换局在工作中要注意新的发运路由的实际效果,为确定最有利的路由和了解总包及散寄经转邮件的发运时限,互换局可向寄达局缮发CN44试单,每次调整路由或新建直封总包关系都应发试单数次。试单退回后,应该将情况汇总,报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同时,还应经常注意进口邮件散寄递路由的变更,随时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供信息和意见,以便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调整国际邮政网路时参考。

img80

万国邮联的诞生

公元1874年9月15日至10月9日,由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丹麦、埃及、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希腊、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国、塞尔维亚、瑞典、瑞士和土耳其22国,在瑞士的伯尔尼召开了邮政联盟的会议。与会各国签署了《关于创设邮政总联盟条约》(又称《伯尔尼条约》),根据该条约,成立了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邮政总联盟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总部设在瑞士的伯尔尼。

万国邮联的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便利国际合作的发展,并参与会员国所要求给予的邮政技术援助。1948年7月,万国邮政联盟成为联合国负责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万国邮联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根据《伯尔尼条约》,1875年9月15日,在万国邮联下设立国际局,是设在瑞士伯尔尼的万国邮联中央办事处。它的职责是各会员国邮政主管部门的执行、支撑、联络、信息交流和咨询机构。到1984年,万国邮联汉堡大会决定,国际局由总局长领导,受行政管理会的监督。总局长由邮联大会选出,至少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在两届联盟之间还设有“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和“万国邮联邮政经营理事会”两个常设机构。会员国从成立之时的22国,到1994年发展到189个。

为纪念1874年10月9日万国邮政联盟创立日,在1969年万国邮联东京大会上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0月9日定为万国邮联日,1984年更名为“世界邮政日”。

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始末

关于中国邮政申请参加万国邮联问题,据最早的文献资料记载,可追溯到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负责主持海关邮政的赫德,曾在1893年8月20日致函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对于中国加入“万国邮政公会”的事,提出5个问题,要金登干去伯尔尼有关方面了解。这5个问题是:加入的申请书怎样提出;中国和瑞士没有条约关系,能否直接联系;申请书由谁签字;入会后经费如何摊付;以及要求瑞士派熟悉国际邮政业务的人员来华工作等。同年12月,金登干曾去伯尔尼会见瑞士外交部长雷拉尼和国际邮政公署署长霍恩,数次会谈如何申请入会的有关具体问题,由金登干于1893年12月8日回复了赫德。但是赫德对中国邮政加入万国邮联的态度并不积极。他的理由是:“大清邮政虽已创办,中国各地的民信局还将继续存在,外国的‘客邮局’的利益也应得到‘迁就’,万国邮政公会无法帮助解决中国这种多元的邮政状况。因此只有一方面争取在原则上得到万国邮政公会的承认,另一方面则避免因加入该会而带来的责任。”赫德是1908年离职回到英国的,但就在前一年,即1907年10月12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他给税务处一份说帖中,专门就中国邮政未能加入邮政公会问题,写了四点原因,除了上述理由外,他还认为当时大清邮政还不完备,万一入了会,须与海关分离,所需经费较多等等。这份说帖一语道破天机,意思是大清邮政入会后会独立,须与海关脱离关系,所需费用不再由他所控制下的海关负担。因此,赫德在世时,大清邮政虽基本上遵守着万国邮联的章程和规定,却始终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而直到1914年3月1日,中国才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1年4月被无理剥夺了在万国邮联的合法权利。直至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万国邮联接着于1972年4月13日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为在万国邮联的合法代表,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不正常关系。

万国邮联史上的里程碑

1999年是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25周年。在这一年的8月23日至9月15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万国邮联国际局总局长利维说,这次大会“是本世纪世界邮政最重要的事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次大会的召开。国家主席江泽民致词说:“我确信,这次会议将在国际邮政史上留下美好的一章。”中国邮政于9月7日发行印有江主席题词:“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的小型张1枚。

这次大会在万国邮联的历史上是出席会员国和人数最多的一次,有189个会员国、33个国际组织的2300多位代表参加,同时还第一次让与邮政相关领域的代表,如消费者组织、大宗用户协会、邮政设备制造商以及私人团体和媒体等参加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感觉到,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邮政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部分传统邮政业务如信函和电报市场首当其冲。但代表们也看到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邮政业务迅速成长。

22届邮联大会的主要成果是通过了世界邮政普遍服务,采用“北京邮政战略”。要求政府和邮政管理部门,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去开发邮政新产品市场,鼓励邮政从政府代办向商业型转变,加大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为了实现更好的普遍服务,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调整邮政经营管理方针,使部分邮政业务独立经营。同时鼓励邮政与相关行业合作,把信息技术引入邮政业务中。万国邮联国际局总局长利维满怀信心地表示,邮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在新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他认为“邮政将永远是进入世界经济的钥匙”。

这是万国邮联125年(到1999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普遍服务的权利列入邮联法规。原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说,北京大会是万国邮联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邮政在下一个五年内(即1999年—2004年),担任邮联行政理事会主席,中国将在世界邮政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国际邮政任务。

2.分析万国邮政联盟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改革。

3.简述万国邮政联盟法规体系以及主要法规涉及的内容。

4.分析国际邮政网组织的三要素。

img81

1.参观与调研。选择某省邮政国际局,到实地生产车间参观并进行调研,了解国际邮政业务的处理过程,感受国际邮政运营的氛围。

2.分组讨论。3~5人一组,围绕近年来国际邮政的发展变化进行讨论,并选择一名代表讲解本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