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评价

对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评价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加入WTO后保护期结束前后进行的这场战略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面对内忧外患所进行的一次深入的改革,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寻求出路的一种必要探索。这种战略转型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是在面临来自外部的激烈竞争压力和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计下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基于银行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的一种战略调整,而不是一种动态的能力构造。

四、对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评价

中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加入WTO后保护期结束前后进行的这场战略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面对内忧外患所进行的一次深入的改革,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寻求出路的一种必要探索。目前,各种转型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如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组织架构的调整、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同台竞争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劣势。

这种战略转型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是在面临来自外部的激烈竞争压力和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计下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基于银行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的一种战略调整,而不是一种动态的能力构造。

其实,竞争的关键是寻找新的、准确的战略定位,只有在这种准确的定位下,商业银行才能切实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力。然而,从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定位来看,这种转型的战略定位是比较模糊的,是高度雷同的,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向零售银行转型,其逻辑基础是中国商业银行只有转型成为零售银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于是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投入和发展力度,信用卡、理财产品、贵宾理财、私人银行等零售业务的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应接不暇,中国商业银行似乎又陷入了一种零售银行业务的混战中,甚至价格战的手段也经常出现。这种定位的一个最可怕的结果是我们将从一种同质化竞争走向另外一种同质化竞争——高度雷同的零售银行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