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的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美国的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推波助澜者,美国保险业同样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到重创。AIG是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在国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影响。AIG危机,对国际保险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监管的缺失,使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雷曼兄弟遭拒绝申请破产保护不足两天,美联储宣布向危在旦夕的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拯救了AIG使其避免破产。

美国AIG的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陈 珍

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端于2007年,2008年9月份以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和利益关系链条中,保险公司也充当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作为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为次贷市场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它通过提供的按揭贷款保险、单一风险保险和信用违约互换等产品,增强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成为金融危机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重要的推波助澜者,美国保险业同样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到重创。在雷曼破产倒闭的第二天,美国国际集团(AIG)——这个有着长达89年的经营历史、总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的全球顶尖保险集团被政府接管才幸免于难。

一、美国国际集团(AIG)危机成因

AIG是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在国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影响。AIG危机,对国际保险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IG产生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一)流动性不足是导致AIG危机的直接原因

AIG在陷入危机时,其偿付能力是充足的,但是投资收益的下降和在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方面的亏损,导致了AIG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带来额外信贷成本,使公司最终陷入财务困境。CDS金融衍生产品旨在保护投资者免受各种资产的违约损失,其中也包括了次级抵押贷款。AIG旗下一家出售CDS的子公司遭受了18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而信用评级遭下调与股价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状况更加恶化,加剧了AIG的流动性困境。

(二)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错误是AIG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AIG危机中,流动性不足仅仅是问题的表面。如果不是AIG对其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出现系统性错误,流动性风险就不会被引爆。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级信用衍生品净风险敞口为4410亿美元,共涉及208笔交易。其中以担保债务凭证(CDO)为标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计578亿美元,这当中65%,也即约364亿美元的CDO已经被降级,还有339亿美元的CDO处于降级的边缘,因此导致的盯市损失累计达248亿左右。AIGFP低估了标的资产违约的可能性,在提供CDS产品时收取的费用过低。而其标的资产CDO的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次贷产品,违约概率很高,因此AIGFP收取的费用无法覆盖其标的资产的违约风险。同时AIGFP在CDO上的风险敞口过大,导致巨额亏损和流动性不足。

(三)资产管理不慎,资金运用不当是AIG危机的根本原因

A1G公司为追求成长性,为大量的金融产品提供保险,包括风险极高的CDO和次级债产品。泡沫经济时期抵押债券实现的高额利润远高于房屋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以及汽车保险业务,AIG仅对该债券的担保金额就高达4000亿美元。2008年以来受抵押贷款投资不当及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其旗下一家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子公司,三个季度累计亏损180亿美元。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这与资产负债管理确保现金流的稳定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AIG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出现了战略性错误,使得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双方都叠加着巨量的同质次贷风险。导致当危机发生、流动性风险来临时,一方面,公司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赔付巨额的次贷保证保险,同时受评级下降的影响,无法通过销售更多保险产品获取新的现金流来源,还面临着保户退保风潮所产生的新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公司也不能通过资产管理变现处理投资资产获取新的现金流来源,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投资损失,从而导致危机彻底爆发。

(四)监管不到位是AIG危机的又一原因

尽管美国有多层次的监管体系,而且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准备金拨备和资本充足率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对于保险公司旗下从事“类保险业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如AIGFP)则没有明确的监管要求,CDS业务更是没有列入保险监管范围。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它本应属于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SEC)的监管范畴,但SEC对这种类保险产品也没有明确的资本和拨备要求。再加上CDS属于柜台交易,因而几乎不受监管,也无需申请金融衍生品的牌照。结果,承保的一方(CDS卖方)几乎不需要为CDS留出准备金,而交易对手一般也只会象征性的要求一些保证金,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早在2005年5月,新闻媒体就开始报道新增房贷风险,经济学家也对此发出警告。但直到2005年12月监管层才开始推出监管指引,时隔9个月后,这份姗姗来迟的指引才最终定稿。监管的缺失,使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

(五)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CDS业务不受政府管制,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这种交易风险被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比喻成已启动的定时炸弹。但大家都觉得自己够聪明,不会拿到最后一棒,每个经手信贷违约掉期的人都在找下一个卖家,认为通过交易把这项合约从账簿中除去,就能成功地将风险转移,而没有考虑到雪球越滚越大造成的系统风险,疏于防范CDS存在的潜在隐患。同样一直以来的市场繁荣,使得AIG公司从管理层到基层的业务人员对风险放松了警惕,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加剧。当2006年CDS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次级债风波出现兆头时,AIG没有对CDS做出严肃的处理,导致危机来临之时遭受巨大损失。

二、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接管的原因

雷曼兄弟遭拒绝申请破产保护不足两天,美联储宣布向危在旦夕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拯救了AIG使其避免破产。美联储为什么要救AIG?

(一)AIG拥有大量的普通客户

作为一个超大型金融服务集团,AIG提供从汽车保险、养老金到共同基金、存贷款甚至飞机租赁等各类金融服务,服务客户多达7400万人。如果AIG破产,其影响会波及到各个层面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形成很大的社会冲击。

(二)AIG拥有大量金融机构客户

AIG大量涉入信用违约掉期合同,众多金融机构成为AIG的交易对手方,AIG已经成为整个美国乃至欧洲金融行业的财务担保人了。如果AIG破产,全世界许多银行和投资基金将在按揭违约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失去保险保护,无法履行一些金融衍生品合约,将引发危机扩散效应,对整体经济造成影响。

(三)对美国本土经济有较大影响

AIG是一家以保险为主业的多元化、跨国经营的金融集团,对美国本土经济的影响是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等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单是在纽约州,AIG就雇佣了8000多个员工,年度工资总额接近9亿美元。此外,AIG还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同时承保着大量企业风险,包括对曼哈顿众多大楼提供恐怖袭击保险等。就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以及潜在失业人口等指标而言,美国政府并不愿看到AIG的倒塌。

三、AIG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

保险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险业安全和稳定,国家经济和金融才能安全和稳定。保险业要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前提是自身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保险业对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贡献。因此,吸取AIG被接管的教训,对维护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创新,稳步推进发展战略

尽管由于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导致了危机的发生,但决不能因噎废食。金融创新依然是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创新就没有效率,但保险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创新应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我国保险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控能力相适应,与我国监管机制的完善程度相适应。当前我国保险业的主要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够。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保险创新,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创新的方向,使保险创新有利于提高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保险监管不能偏离防风险、促发展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目标。这次金融危机扩散之快、蔓延之广、危害之深,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金融监管对市场过于放任自流,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金融体系蕴藏的重大风险,对金融体系过度依靠衍生产品实现短期繁荣的发展模式也未能及时纠正。同时,金融监管对消费者利益保护不够,一些金融产品在销售中存在误导和欺诈行为。我国保险业应切实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以监管促进和保障保险业发展。一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构建统一协调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完善偿付能力综合分析制度,强化执行力度,防范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二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督促建立健全内控与合规管理制度和准则,完善公司高管人员的问责制度;三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行为监管标准和程序,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四要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制定保险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保险机构股权投资管理、衍生品交易管理和融资融券管理等的规定。新《保险法》已颁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以此为契机,在依法、科学、有效监管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建立混业经营风险的防火墙加强监管协作

分业经营最大优势是风险隔离,不同行业的业务风险,不会直接相互传导。但混业经营后,不同行业的风险很容易在内部子公司间传导,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在此次危机中,保险业务虽然没有出问题,但是衍生金融产品带来的灾难却殃及池鱼,如AIG下属运营良好的友邦保险出现的退保潮。危机过后,AI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利德在10月3日早晨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在迅速出售世界各地的非保险业务后,将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免赔额损失方面,同时还打算向评级优良、资产负债表强劲的知名买家出售旗下业务。这表明AIG将专注其核心业务,“回归”保险业务。而在此次危机之前,混业经营也曾给企业带来高额收益。混业经营好还是分业经营好,值得深思。当前,中国金融领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混业经营趋势。金融经营机构的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按照出身原则而非功能监管原则实施的分业监管,必然导致监管边界的监管真空、非专业化监管、金融监管政策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应当探索金融监管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监管模式下,加强监管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注重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继续拓宽保险业投资渠道

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十条》以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放开,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提高,未上市银行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海外投资、不动产投资等投资渠道先后打开,无担保公司债试点、PE投资试点也开始推进,这对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增加保单吸引力和保险行业盈利能力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但放开投资渠道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投资收益有望提高,另一方面,投资业务风险也相应提高,因此,我国保险业投资渠道开放的步伐应当继续,但必须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坚持保险多元化投资原则。特别是在市场动荡时期,这一原则对控制投资风险和减少投资损失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操作中应该采用单项资产类别上的多样化、总资产类别上的多样化以及地域上的分散。投资必须要考虑资产负债相匹配的多样化原则,考虑各种准备金和股东权益,将负债的敏感性纳入决策范围,对于准备金投资和资本投资、长期和短期准备金等都要仔细分析,使用不同的风险分散策略,对提高投资的成功概率将会大有裨益。

(五)培育对投资者负责、有效预警系统性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比较弱小、稚嫩。但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在平衡金融市场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我国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健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入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地预警系统风险,成为保险公司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的核心,切实发挥信用评级的外部监督作用。

(六)完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要保证保险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必须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防范保险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要制定和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推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原则,降低高风险资产比例,防范风险传递,重点关注一些风险点较为突出的公司和地区,避免风险的蔓延和扩大。建立全行业联动的风险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做到反应及时,行动一致。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使被保险人及时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增强信息透明度,稳定被保险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定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监管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9-9.

[2]金锋.金融危机下的寿险业风险管理[J].保险家,2009-4.

[3]方洁.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安全[J].金融发展研究,2009-6.

[4]陈和午.拓展保险投资渠道或将放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5-6.

[5]段国圣,李斯.当前金融市场形势对保险投资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金融,2009-2.

[6]杨琳.国际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成因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9-3.

[7]冷煜.金融危机启示:金融一体化监管趋势下的保险监管[J].保险研究,2009-4.

[8]赵国辉.关于加强保险集团监管的政策建议[J].中国保险,2009-3.

[9]杨文生,张倩.美国国际集团被接管的教训及对中国保险业的警示[J].金融与保险,2009-5.

[10]钱瑶.金融危机对我国风险管理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4.

[11]王茂琪,陈秉正.AIG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9-2.

[12]田辉.次贷危机中的美国保险业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8-8.

[13]吉昱华.全球金融动荡下的保险业风险管理[J].中国保险,2008-10.

[14]孙祁祥,郑伟,肖志光.保险业与美国金融危机:角色及反思[J].保险研究,2008-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