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保险业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保险业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持有信用抵押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将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但是国际保险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持有次级债券和破产或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的股票和债券等相对有限,但影响不容忽视。此外,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加大了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下降的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保险业发展

——基于短期和长期视角的分析

张宗军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保险业的冲击

2008年对国际保险业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年份,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众多保险公司或被政府接管、或破产、或陷入了财务危机。首先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的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巨大损失,面临破产的边缘,而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随后,全美排名第一的寿险商大都会保险,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也陷入财务危机,2008年10月,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下滑至6亿美元至6.75亿美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大跌48%。2008年10月,创立于1911年,在日本保险公司内排名第10位的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的首家金融机构。大和生命保险曾积极寻求投资回报以弥补高额营运成本,其投资组合中,摆放在对冲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等另类资产的比例相对偏高。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不断加剧,股市下跌、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使该公司的证券投资等资产业务严重下跌,最后导致破产。英国最大的金融保险和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截至2008年10月已跌去50%,在市场做空压力下大厦将倾。世界三大保险集团之一,法国最大的保险企业安盛保险公司,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其2008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净利润锐减三成。

据瑞士再保险预测,2008年在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债券和房地产价格水平不变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资产盈余预计与2007年底相比下降最少10个百分点。其中非寿险业务资产盈余下降10%到15%;寿险业务资产盈余大约将下降15%至20%。持有信用抵押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将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债券保险商的损失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损失额度超过了债券保险商自有资产的一半。保险公司对债务抵押债券和其他结构性资产抵押金融产品业务的损失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

但是国际保险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经营的特点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产品的销售以收取保费为前提,而对保险赔付的支出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非寿险保险业务的赔付支出必须以出现保险事件损失为前提,寿险保险业务的支出必须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赔付条件,所以即便在出现资产恐慌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仍然将拥有充足的资本金用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此外,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比较注重结构组合,多样性的投资组合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再加上各个国家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都处在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所以国际保险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保险业的挑战

虽然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在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的保险业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短期内表现为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信心受挫

信任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交易的达成都离不开信任的支持。对于交易的双方,如果一方对对方商品的质量、功能、价格等存在着不信任,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偿付能力和履约概率等存在怀疑,那么交易就很难达成。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对保险业或保险公司的信心对保险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此次危机中,AIG遭受重创,瑞士再保险、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英国英杰华等世界知名保险公司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国际许多声名显赫、资产庞大的保险航母陷入危机,这无疑给国内消费者造成了“保险公司不保险”的印象。在国内保险业自身诚信度不高、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这将进一步打击公众对保险业的市场信心。例如,虽然中国人寿、平安、太保等三家公司都明确表示未持有海外次级债券以及AIG、雷曼、美林等公司出售的债券,但三家上市公司股票仍然连续急剧下跌,接连跌破发行价。这中间固然有国内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原因,但美国金融风暴、特别是海外保险公司在这场风暴中的表现无疑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例如,AIG危机发生后,在一项4000多人参与的调查中,65%投票者表示不会购买友邦保险。在消费者本身保险意识薄弱、更加注重储蓄的前提下,此次危机可能进一步制约保险业的发展。

(二)利润大幅下滑

保险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承保收益,一个是资金运作收益,即投资收益。由于承保收益是保费收入中除去营业费用和赔付后剩余的部分,所以承保收益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息等货币政策,这使我国保险公司银行存款资产将面临收益急剧下跌的压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持有次级债券和破产或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的股票和债券等相对有限,但影响不容忽视。以中国平安为例,截至2008年底,平安保险因其投资的富通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近230亿人民币,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随着保险资金境外运用开闸,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条件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也可能面临重大损失。此外,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加大了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下降的压力。以上各种情况引起了保险业整体利润的大幅下滑,国内三大保险集团2008年前三季度的财务状况与2007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恶化。2007年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达到历史性的12.17%,而2008年上半年仅2.4%,第三季度又下降到2.1%。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数据(单位:亿元)

img28

(三)需求环境恶化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集体陷入了衰退:2007年,美、欧、日世界三大经济区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首次同步放缓;美国2007年全年GDP增长2.2%,2008年为1.1%,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经合组织预测美国GDP2009年将收缩4%;欧盟经济2007年增长2.9%,2008年进一步下降为0.9%,欧盟委员会预计2009年欧盟经济将收缩1.8%;日本2007年GDP增长2.0%,2008年下降为负0.7%,日本央行预计2009年继续收缩2%;我国2007年GDP增长为11.4%,2008年下降为9.0%,世界银行预计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为6.5%。受美、日、欧等经济体大幅衰退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减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重,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使一些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和支付能力下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单月保费收入就已呈下降的趋势。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保险业的机遇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内给国内保险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但为应对危机,国内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投资政策,具有长期的效应,在长期国内保险业蕴藏着历史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货币政策凸显寿险产品吸引力

2008年9月16日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利率上调以来的首次降息。在其后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频率之高,历史罕见,而最近一次降息的幅度也超乎市场预期,如此高频大幅降息,预示了又一个降息周期的来临。降息虽然在短期内会给保险业的利润产生不利的因素,但在长期内却能刺激保险产品的需求。长期内对保险需求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于两个方面。

最近三次存款利率下调情况(单位:%)

img2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首先,对投保行为的影响。银行利率提高,投保人会觉得将资金存入银行比买保险收益更高,这样就会抑制投保人的保险需求,造成寿险业务萎缩;如果银行利率下降,就会刺激投保人的保险需求,有利于寿险公司业务拓展。从投资角度分析,降息周期中的投资收益普遍下降,这使得部分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属性的保险产品吸引力增强,与定期存款的比较优势增强,保险产品在降息周期中更有吸引力。

其次,对已有保单的影响。人寿保单中有两个特殊条款是不丧失现金价值条款和保单质押贷款条款,为寿险资金的流出设计了很好的机制。不丧失现金价值条款规定,当投保人交付保费满两年后,保单就具有现金价值,这部分现金价值不会因为保单效力的变化而变化,被保险人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部分现金价值。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退保领取退保金;二是利用现金价值修改原保单,将原保单改为展期保险或缴清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条款是为了帮助投保人克服暂时经济困难,减少退保,维护保险公司经营稳定而作的规定。在保险费缴纳满一定时间后,投保人如在经济上有临时性需要,可以凭保单向保险人申请贷款,贷款限额一般不超过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并要承担贷款利息,当贷款本息超过保单现金价值时,保险合同立即终止。

银行利率下调,投保人会把保单持续到保险期满以领取满期保险金。而如果银行利率上调,投保人将会做出两种选择:一是退保,利用寿险合同中的不丧失现金价值条款,领取退保金;二是利用保单质押贷款条款,以保单为质押从保险公司取得贷款。然后将退保金或贷款转入投资收益更高的其他金融工具上。因此,利率下调有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二)投资政策为寿险业提供资金运作出口

我国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以来,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保险资金总额也迅速的扩大,2000年保险资产总额仅3374亿元,2008年超过33000亿元。保险业可运作的资金也由1985年的约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万余亿元。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承保发展到了目前的用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跑路。而且投资带来的收益已逐渐成了保险公司主要的利润源泉。但是历史上形成了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严格限制,虽然,近几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但保险资金仍然主要运用于传统的渠道,即银行存款、政府债券、股票市场、基金。资金运作渠道的单调必然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此处所谓的不动产主要是指基础建设领域。因此,“国十条”为保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领域开了一道门缝。此后保险公司逐步尝试投资基础建设领域,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信托开展了包括山西高速公路、湖北荆东高速公路、柳州自来水项目在内的收费公路、铁路、城市水务以及电力等多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业务。2007年末,平安联手太保、泰康等保险公司,成功入股京沪高铁项目,实现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上的重大突破。据了解,京沪高铁预计将于2010年建成,预期最高年收益率水平可达12%。但是,限于政策操作性的局限和前景的不明朗,保险公司在基础建设领域仍然是小心翼翼,相比其他投资渠道,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和规模仍然非常的小。

2008年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努力扩大内需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政府将可观的保险资金纳入了视野,保险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先是2008年8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大幅拓宽:第一百零九条第二款的“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修改为“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并增加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的规定。这为保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投资提供了合法的依据。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发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这进一步向保险资金为扩大内需提供资金发出了激励。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将近3万亿元。先前的政策和法律铺垫加上目前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使得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大门彻底敞开。这将为由于股市的冰封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处于寒冬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带来了大好的拓展机遇。而投资于基础设施资金运作的周期较长,这正适合寿险业的特点。

(三)财政政策为产险业拓展保源需求

与寿险的长期性特点相反,产险业具有典型的短期性特点。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性显然不适合产险业。但是,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带给产险业的是巨大的保源。根据国务院的安排,资金的主要投向和分配额度大致如下:一是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该部分资金分配大致2800亿元;二是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配大致3700亿元;三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配大致18000亿元;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资金分配约400亿元;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分配大致3500亿元;六是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占用资金约1600亿元;七是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资金安排约10000亿元。

从4万亿投资的分配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投资工程建设,意味着为工程保险带来了大量的保源。涉及工程方面的约34000亿元的投资,意味着为产险业带来了34000亿元的保额。工程保险这一项以0.5%的国际平均费率计算则可以带来170亿元的保费收入。而且,34000亿元的工程还可以创造约3000万人的务工岗位,增加了3000万人的建筑工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源,按照每人150元的平均保费,则可以带来45亿元的保费收入。这两项保费收入就达215亿元,两年的投资平均每年直接带动保费增加107.5亿元,2008年财产险保费以2200亿元计算的话,可以为财产保险业贡献近5%的增长率。

同时,这次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为保险公司开拓工程保险市场,提高建筑工程投保率,发展财产保险业务增长点提供了一个机会。我国保险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重新启动,而建安险及相关责任保险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开展。开展初期,先实施于一些国家大型的重点工程,然后再缓慢的向其他工程渗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保险公司经营该险种的历史较短,宣传不力,再加之建筑市场对此还没有概念,使该险种一直徘徊在一些大客户之间,而缺乏对中小型企业和工程的渗透力。再加之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为了中标相互杀价,能省则省,所以,保费成了其首先考虑剔除的费用。这种状况既使得许多工程项目缺乏风险的保障,又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开展业务。虽然,早在2002年10月2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曾经就工程保险市场的问题做了批示,要求建设部和保监会研究解决。但时至今日,我国的工程保险市场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每年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工程,保险业却始终在门口徘徊。与发达国家投保率超过了98%的工程险相比,我国还不到15%的投保率意味着工程保险市场的巨大挖掘潜力。因此,财险公司可以和寿险公司紧密合作,在向基础建设领域大量投资的同时,利用投资关系大力推广工程保险,拓展工程保险及其相关联的保险业务市场,扭转我国工程保险市场巨大但投保意识薄弱的局面。既为财产保险业增加新的增长点,又可以使我国庞大的工程建设项目获得保障,实现保险业和建筑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吉昱华.全球金融动荡下的保险业风险管理[J].中国保险,2008(10).

[2]彰井泉,宋军.降息周期对寿险公司的影响及产品对策[J].保险研究,2009(2).

[3]孙祁祥,郑伟,肖志光.AIG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警示[J].保险研究,2008,(11).

[4]段国圣,李斯.当前金融市场形势对保险投资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金融,200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