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货币供求理论与货币供给机制
本章摘要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包括:(1)费雪的现金交易说: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仅为了满足交易之需要,货币需求量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而根据其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所以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认为货币不仅是交易媒介,而且可作为财富储藏。因此,财富水平也影响对货币的需求,这取决于个人偏好,以及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即利率的变化。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提出的对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预防(或谨慎)、投机动机。认为,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的函数。
3.凯恩斯将资产分为两类:货币与债券。因此,当利率低于正常值时,人们会预期(债券)利率上升,人们会更愿意持有货币来保存其财富,从而货币需求会上升。反之,当利率高于正常值时,人们会预期(债券)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会实现更大的资本利得,债券收益率为正(超过货币收益率)。人们会更愿意持有债券来保存其财富,从而货币需求会下降。结论: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下降。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反比例关系。
4.鲍莫尔(Baumol,W.J.)的平方根公式:鲍莫尔认为,即使是交易动机之下,人们也不会完全持有现金,而是也会持有非现金资产。待需要交易时再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并得出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公式,又称“平方根法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鲍莫尔—托宾模型。它表明:(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交易量或国民收入越高,交易货币需求也越多。反之,交易量或国民收入越低时,交易货币需求越低。(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与盈利性资产之间转换成本越高,交易货币需求也越多。反之亦然。(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利率上升,交易货币需求越低。反之,利率下降时,交易货币需求上升。
5.惠伦(Whalen,E.L.)的“立方根公式”: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一是非流动性成本;二是持有该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三是收入和支出平均值的变动情况。并得出货币需求的“立方根公式”。它表明:最适度预防性货币余额与净支出的方差及出现流动性不足时的损失呈正相关,与利率的立方根呈负相关。
6.托宾模型:凯恩斯在货币投机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计是自信的,并在自信的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保持债券,由于各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保持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托宾模型”主要研究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所以又称为“资产组合理论”。
7.弗里德曼研究货币需求时注意力不再在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上,其“资产”概念要宽泛得多。凯恩斯只以债券作为货币以外的资产;而弗里德曼关注的资产除货币以外还有债券、普通股和实物资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有:第一,恒久性收入Yp,货币需求与之正相关;第二,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货币需求与之负相关;第三,持币的机会成本;第四,其他因素(u)。并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8.对于货币供给的全面讨论需要既考虑基础货币B,又考虑货币乘数m。设M为货币供给量,可知三者的一般关系式为M=mB。
9.存款创造模型:(1)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为:第一,实行转账结算制度;第二,实行部分现金准备制度。(2)存款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e+c+t·rt)。
10.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流通中的现金(C)与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R)之和,又称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负债。
11.中央银行变动基础货币的方式之一是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与不同对象进行政府债券的交易,具有不同的影响。
12.货币供给并非纯然是“外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生”的特点。所谓“内生”,指的是货币供给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经济变量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所谓“外生”,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本章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交易货币需求、预防货币需求、投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派生存款、货币外生性、货币内生性、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借入准备金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2.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3.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人们持有的金融资产可分为( )。
A.货币和债券 B.现金和股票
C.现金和存款 D.股票和债券
4.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5.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6.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公共权力动机
7.在给定时间内单位货币被用来购买最终商品和劳务时的平均次数,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支付乘数
C.货币乘数 D.货币流通速度
8.假设货币供应量是500个单位,名义收入是3 000个单位,则货币流通速度是( )。
A.60 B.6 C.1/6 D.不确定
9.交易方程式的公式是( )。
A.M×P×V×Y B.M×V×P×Y
C.M/V×Y/P D.M×V×P×Y
10.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被视为常数,是因为( )。
A.制度因素,如支票结算速度在短期内变化较慢
B.持币的机会成本趋于零
C.以上两个原因都是
D.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
11.在欧文·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中,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 )。
A.利率
B.实际GDP
C.经济体中影响个人交易的制度因素
D.价格水平
12.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如果货币数量翻番,则( )。
A.产出将会翻番 B.价格将会下降
C.价格将会翻番 D.价格将会保持不变
13.( )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A.Keynes's B.Fisher's C.Friedman's D.Tobin's
14.凯恩斯假定,交易货币需求基本上决定于( )。
A.利率水平 B.货币流通速度
C.收入水平 D.股票市场价格水平
15.在凯恩斯的三个持币动机中,他认为( )对利率最为敏感?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无私动机
16.在鲍莫尔—托宾模型中,交易货币需求是( )。
A.与收入水平无关 B.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C.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不相关 D.以上A和B都对
17.托宾的预期货币需求模型表明人们持有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形式,是为了( )。
A.降低风险 B.减少收入 C.规避税收 D.以上理由都对
18.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 )。
A.主观意愿上的需求 B.不受客观制约的资金需求
C.社会学意义上的资金需求 D.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9.货币供应量与给定基础货币之比称为( )。
A.货币乘数 B.法定准备金比率
C.存款比率 D.贴现率
20.其他条件不变,在超额准备比率下降时,会导致( )。
A.货币乘数上升 B.货币乘数下降
C.法定存款准备金上升 D.超额存款准备金上升
21.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 )的影响最主要。
A.国外净资产 B.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
C.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22.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出售国债100元,则银行系统准备金将会( )。
A.增加100元 B.增加100多元
C.减少100元 D.减少100多元
23.如果非银行大众以现金方式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政府债券,则( )。
A.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都减少 B.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都增加
C.基础货币减少,准备金无变化 D.基础货币减少,准备金无变化
2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25.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 )。
A.货币供给量 B.货币需求量
C.不兑现信用货币 D.基础货币
三、多项选择题
1.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动机概括为( )。
A.交易动机 B.储蓄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2.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
A.交易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
B.交易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C.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
D.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的立方根成正比
3.根据惠伦模型,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
A.预防货币需求是净支出方差的减函数
B.预防货币需求是净支出方差的增函数
C.预防货币需求与利率的立方根成反比
D.预防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平方根成正比
4.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有( )。
A.实际收入水平 B.恒久收入水平
C.持币机会成本 D.随机因素
5.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有( )。
A.部分准备金制度 B.转账结算制度
C.存款保险制度 D.最后贷款人制度
6.影响存款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是( )。
A.再贴现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D.现金漏损率
7.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是( )。
A.国外净资产的变动 B.对政府债权净额的变动
C.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变动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公开买入政府债券时,其结果是( )。
A.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增加 B.银行准备金增加
C.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减少 D.银行准备金减少
9.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 B.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C.超额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D.与现金漏损率成正比
10.银行准备金从其来源上可以分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超额存款准备金
C.非借入准备金 D.借入准备金
四、判断改错题
1.( )外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素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
2.( )在经济学家费雪看来,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满足价值储藏的需要。
3.(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的。
4.(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相对不稳定的特点。
5.( )鲍莫尔—托宾模型证明了预防货币需求也与利率相关,是利率的反函数。
6.( )剑桥方程式重点分析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职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7.( )凯恩斯认为,预防货币需求是利率的正函数。
8.( )凯恩斯将资产分为:股票、债券与货币。
9.(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通货与活期存款之和。
10.( )从来源看,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而注入到流通中的通货及增加的银行准备金,称为借入性基础货币。
11.(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实际收入水平。
12.( )通常,银行体系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大于基础货币乘数。
13.( )惠伦的“立方根公式”表明:最适度预防性货币余额与净支出的方差及出现流动性不足时的损失呈负相关。
14.( )如果中央银行出售债券给商业银行,将导致中央银行负债-银行准备金的增加。
15.( )中央银行外汇净资产的增加,将导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相应减少。
16.( )居民个人以现金购买国债时,一定会导致货币供给的相应减少。
17.( )理论上,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的基础货币部分是借入性基础货币。
18.( )如果出售债券给中央银行的个人或公司把中央银行支票在当地一家银行或在中央银行兑现,结果会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基础货币也增加。
19.(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其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呈正比。
20.( )剑桥方程式分析的货币量是一个流量概念。
五、填空题
1.所谓“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 )二是( )。
2.根据传统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必然引起( )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3.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
4.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首先提出。著名的剑桥方程式为( )。
5.在剑桥方程式中,k表示的是( )的比例。
6.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 )、( )、( )。
7.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他认为( )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利率的减函数。
8.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进一步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对凯恩斯( )动机的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9.托宾认为人们资产选择的原则不是预期收益的极大化,而是( )的极大化。
10.基础货币是银行准备金与( )的和。
11.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
12.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重视货币的( )功能。
13.鲍莫尔—托宾模型对凯恩斯的( )货币需求进行了发展与改进。
14.惠伦的“立方根公式”发展了凯恩斯的( )货币需求理论。
15.凯恩斯将资产仅分为货币和( )两大类。
16.中央银行外汇净资产的增加,将导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相应( )。
17.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其超额存款准备金呈( )关系。
18.货币乘数等于( )除以基础货币。
19.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条件有两个,一是( ),二是( )。
20.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可分为( )和( )。
六、计算题
1.已知:法定准备金比率为10%,流通中通货为400亿元,支票存款为800亿元,超额准备金为0.8亿元,那么,货币供应量是多少?
2.已知:法定准备金率为10%,流通中货币为400亿元,支票存款为800亿元,超额准备金为0.8亿元,那么,货币乘数大致是多少?
3.现假设银行系统的原始存款为1 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4%。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两位小数)。
(1)此时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多少万元?
(2)此时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多少?
(3)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多少万元?
(4)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多少?
七、简答题
1.比较费雪、剑桥两种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异同点。
2.试推导交易货币需求的鲍莫尔—托宾模型公式,并说明其含义与意义。
3.凯恩斯认为哪些动机决定了货币需求?为什么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可预测的一个变量?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在弗里德曼理论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如何?
5.简述货币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
6.简述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
7.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8.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9.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如何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10.中央银行、银行系统和非银行公众的行为是如何决定货币乘数的?
八、论述题
1.试述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试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3.试评价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
一、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答: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微观主体(包括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其财富中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经济学中的需求并不单纯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否则需求就是无限的。货币需求也不例外,人们拥有的财富数量构成货币需求能力的上限,需求主体的各种持币动机形成了货币需求的愿望。
2.交易货币需求
答:交易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满足日常交易之需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交易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收支的时距。由于收支的时距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交易货币需求是总收入的正相关函数。后来,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认为交易货币需求与交易总量的平方根呈正比例关系,与利率的平方根呈反比例关系。
3.预防货币需求
答:预防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开支或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预防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而预防货币需求是收入的正比函数。经济学家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
4.投机货币需求
答: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持有财富:货币和债券。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资产分别能带来的预期报酬。凯恩斯认为,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化关系。人们将根据他预期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来决定是持有货币还是持有债券。经济学家托宾提出了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资产组合理论,从而发展了凯恩斯的投机货币需求理论。
5.货币供给
答: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放、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余额,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6.派生存款
答: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7.货币外生性
答:货币外生性,也即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物价水平、利率以及实际产出等因素,而不是相反。无论是在以一般均衡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中,还是在以IS-LM模型为代表的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中,都假定货币供给是外生性的。
8.货币内生性
答:与货币外生性相反,货币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现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它表明:流通中的货币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并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
9.基础货币
答: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西方经济学中首先使用的概念。它通常由银行准备金与流通中通货这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但在中国,银行准备金中不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
10.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其一般公式是:
其中,rd、e、c分别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出率。
11.借入准备金
答:由于某种原因,商业银行有时会出现暂时的支付困难,此时,商业银行会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以应付这种情况,借入的这部分资金就称为借入准备金。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以贴现贷款的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
二、单项选择题
1.(B);2.(B);3.(A);4.(B);5.(A);6.(C);7.(D);8.(B); 9.(D);10.(A);11.(C);12.(C);13.(B);14.(C);15.(C);16(B); 17.(A);18.(D);19.(A);20.(A);21.(D);22.(C);23.(D); 24.(B);25.(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2.(B、C);3.(B、C);4.(B、C、D);5.(A、B); 6.(B、C、D);7.(A、B、C);8.(A、B);9.(A、B、C);10.(C、D)。
四、判断改错题
1.(错误)将“外生变量”改为“内生变量”。
2.(错误)将“价值储藏”改为“交易媒介”。
3.(错误)将“同”改为“反”。
4.(错误)删除“不”。
5.(错误)将“鲍莫尔—托宾模型”改为“惠伦模型”或者将“预防”改为“交易”。
6.(错误)将“剑桥方程式”改为“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7.(错误)将“利率”改为“收入”。
8.(错误)删除“股票”。
9.(错误)将“活期存款”改为“银行准备金”或者将“基础”改为“狭义”。
10.(错误)在“借入”前加上“非”。
11.(错误)将“实际”改为“恒久”。
12.(错误)将“大”改为“小”。
13.(错误)将“负”改为“正”。
14.(错误)将“增加”改为“减少”。
15.(错误)将“减少”改为“增加”。
16.(错误)在“一定”前加上“不”。
17.(错误)在“借入”前加上“非”。
18.(错误)将“银行准备金”改为“流通中现金”。
19.(错误)将“正”改为“反”。
20.(错误)将“流量”改为“存量”或者将“剑桥方程式”改为“费雪交易方程式”。
五、填空题
1.(持有货币的愿望,持有货币的能力);2.(一般物价水平);3.(欧文·费雪,MV=PT);4.(马歇尔,M=kPY);5.(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与总财富); 6.(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7.(交易);8.(投机);9.(预期效用);10.(流通中现金);11.(递增函数);12.(储藏);13.(交易);14.(预防); 15.(债券);16.(增加);17.(正比);18.(货币供应量);19.(转账结算,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20.(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六、计算题
1.已知:法定准备金比率为10%,流通中通货为400亿元,支票存款为800亿元,超额准备金为0.8亿元,那么,货币供应量是多少?
答:一种解释:狭义货币供应量为流通中通货与活期存款之和,所以,它等于400亿元加上800亿元,得1 200亿元;
另一种解释:
所以,货币供应量=Ms=480.8·2.50≈1 200亿元
答:货币供应量约为1 200亿元。
2.已知:法定准备金率为10%,流通中货币为400亿元,支票存款为800亿元,超额准备金为0.8亿元,那么,货币乘数大致是多少?
答: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约等于2.50倍。
3.现假设银行系统的原始存款为1 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4%。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两位小数)。
(1)此时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多少万元?
(2)此时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多少?
(3)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多少万元?
(4)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多少?
解:
(1)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额为:(万元)
所以,派生存款总额为:5 000-1 000=4 000(万元)
(2)银行系统的派生乘数为:
(3)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额为:
此时,派生存款为:16 666.67-1 000=15 666.67(万元)
(4)如果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
七、简答题
1.比较费雪、剑桥两种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异同点。
答:两种货币需求函数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都认为货币可以作为交易的媒介。
它们的主要差异可归纳为下表:
2.试推导交易货币需求的鲍莫尔—托宾模型公式,并说明其含义与意义。
答:(1)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公式是:。推导过程如下:假设①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收入,而支出是连续的和均匀的。②人们将预期收入的大部分先投资于债券以获取收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卖出一部分债券收回现金以应付日常交易。③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变现量相等。
设Y为交易者收入,每次支取数量C,从而总共将支取的次数为Y/C。每期持有现金来满足交易货币需求会发生两类成本:一是机会损失,为(C/2)r;二是转换成本,为(Y/C)b,其中b为每次转换现金时发生的经纪人费用。设总成本为TC,有: TC=(C/2)r+(Y/C)b。
交易者将通过选择C来使上式最小化,为此,我们求上式关于C的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得:,解此式得:
由于人们在整个支出期间的平均交易余额为C/2,所以,若以代表实际现金余额,则有:
或者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
(2)含义:它表明: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交易量或国民收入越高,交易货币需求也越多。反之,交易量或国民收入越低时,交易货币需求越低。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与盈利性资产之间转换成本越高,交易货币需求也越多。反之亦然。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利率上升,交易货币需求越低。反之,利率下降时,交易货币需求上升。
(3)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凯恩斯交易货币需求理论,一方面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另一方面认为,交易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0.5和-0.5,而不是凯恩斯所说的一比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具有规模节约的特点。
政策意义在于:第一,它论证了交易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这一论证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凯恩斯主义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的合理性,而且,向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表明,不能影响利率的货币政策,其作用是有限的。第二,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其他因素不变,收入增长要快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反过来说,一定比例的货币供应量会导致收入的更高比例的增长。鲍莫尔—托宾模型因此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3.凯恩斯认为哪些动机决定了货币需求?为什么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可预测的一个变量?
答:(1)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持有货币可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未来的不测。对于以上两个持币动机来说,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水平。人们还会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持有,即为了投机的目的。投资动机决定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当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将下跌时,出于投机动机他们会持有更多的货币,因为此时持有债券可能会带来负的收益。
(2)凯恩斯认为,既然货币需求随着利率变化而变化,当利率发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变化。另外,既然货币需求依赖于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而未来是捉摸不定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在弗里德曼理论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如何?
答:(1)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恒久性收入、债券预期收益率、股票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预期收益率。
(2)恒久性收入的上升将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债券收益相对于货币收益的增加和股票收益相对于货币收益的增加都会导致货币需求的下降。实物资产收益相对于货币收益上升,或者说预期通货膨胀率相对于货币收益上升,则货币需求下降。
(3)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流通速度由实际收入与恒久性收入之比例所决定。当经济处于高涨时,实际收入增加,恒久收入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因此,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可知:由于货币需求增加的慢于收入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4)利率不会影响弗里德曼理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因为,货币与其他资产的相对收益是相对稳定的。
5.简述货币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
答:(1)货币学派根据MV≡PY的恒等式,在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真实产出Y长期内不受M变动影响的前提下,得出货币量(M)决定价格(P)或名义收入(PY)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供给是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主义者利用一般的货币供应公式Ms=B·m,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从而证明其货币外生性的观点。
①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②影响货币乘数的各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长期而言也常会起反向作用而相互抵消,因而货币乘数可看作是常数;
③基础货币比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要大;
④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不但可以主动增减基础货币量,还可抵消货币乘数内某些系数变动的影响。
(2)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认为,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因此,他反对凯恩斯提出的需求管理,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他认为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操作,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其内容包括:
①货币调控的范围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即M2;
②货币数量增长率的确定:认为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
③货币数量增长率在年内或季内是否变动:认为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6.简述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后凯恩斯学派,也称新古典综合学派,他们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是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体制受到冲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被扰乱这一背景而产生的。他们对货币是否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和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凯恩斯的“内生货币供应论”。其理由如下:
(1)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作为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除了满足商业银行“交易需求”之外,别无选择,否则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困难。因此,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
(2)信用货币的供给内生性。他们把货币分为三种,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从各种实物演变而来,最后体现在黄金上的货币;政府货币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这两种货币都是外生的;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这又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和贷款的期限,因而信用货币的供给并不脱离于其需求,具有内生性。
(3)基础货币的内生性。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对象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它们通常已经将其资产用于有价证券或者商业贷款,一般不会有闲置的资金参与公开市场买卖。所以,中央银行不能顺利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基础货币量。在再贴现的运用上,中央银行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提高再贴现率虽可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它却不能阻止商业银行向贴现窗口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
(4)负债管理使基础货币呈现“自给性”。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而无需等待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注入。
(5)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他们把金融市场分成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前者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市场,后者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市场。在批发市场上,商业银行是贷款条件的接受者和贷款数量的决定者,而在零售市场上,商业银行则是贷款条件的决定者和贷款数量的接受者。这就是说,公众在零售市场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将通过商业银行直接传导至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批发市场予以满足,货币供给因而由货币需求决定。
7.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西方经济学中首先使用的概念。它通常由银行准备金与流通中通货这两部分组成。这两种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所以,基础货币通常可以通过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分析。
根据资产等于负债的原理,得:
AB+AG+AF+AO=LC+LR+LG+LF+LO
整理后得出基础货币的方程式:
B=LC+LR=AB+(AG-LG)+(AF-LF)+(AO-LO)
因此,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其中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变化是最为重要的。
(1)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的变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表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增加,这种再贴现和再贷款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增加,所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反之,收回贴现贷款则使基础货币减少。
(2)对政府债权净额的变动。中央银行是以向政府贷款或购买政府债券的形式,构成对政府的债权的。以购买政府债券为例,若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表明中央银行对政府债券的直接购买增加,假定这种购买是中央银行以现金方式从公众手中购买,结果通货增加。假定这种购买是中央银行以支票形式从商业银行处购买,结果银行准备金增加,这两种方式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
(3)对国外净资产变动导致的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动。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这些资产都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收购的,其数量的增加相对应地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如果中央银行直接向居民和企业收购外汇,则会使居民和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从而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也会增加,基础货币增加。
(4)其他项目净值的变动。其他项目净值,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基础货币量的变化。
8.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答:(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包括流通中通货和银行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就形成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与不同对象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对基础货币的构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但对基础货币总量的影响是确定的。
①对商业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此时,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将只影响银行准备金,而不影响流通中的现金。例如,当中央银行从一家商业银行购买1 000元政府债券,支付1 000元支票,这家银行或者把支票存入它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中,或者把支票兑现,计入库存现金。两种情况都意味着这家银行增加了1 000元的准备金资产,减少了1 000元的证券资产。对于央行来说,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1 000元,也就是基础货币增加1 000元。
因此,中央银行买入商业银行证券的结果是,准备金增加1 000元,基础货币也增加了1 000元。反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其结果是银行体系的证券增加,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相应减少。
②对非银行公众的公开市场操作。此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假设向中央银行出售1 000元债券的个人或公司把中央银行支票存入他的往来银行,当往来银行收到这张支票后,在存款者账户上贷记1 000元,然后把支票存入该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从而增加了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也增加了。反之,中央银行将国债卖给非银行公众,而非银行公众以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支付购买款项,此时,商业银行的存款和准备金都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第二情况是:如果出卖债券给中央银行的个人或公司把中央银行支票在当地一家银行或在中央银行兑现,结果会导致银行准备金无变化,而流通中现金增加了,从而基础货币也增加。
(4)以上分析表明,公开市场购买对银行准备金影响不同,这取决于债券出售者将所得款项以通货形式保存还是存入银行。如果是前者,则公开市场购买对银行准备金无影响;如果是后者,银行储备金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动。这就是说,尽管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准备金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却是确定的。所以,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控制基础货币的变动。
9.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如何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答:(1)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借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2)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包括流通中通货和银行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就形成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贴现政策影响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原意是指银行将它为客户办理贴现业务而收进的各种票据再出售给中央银行,即中央银行购买商业银行票据。但事实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贷款并不一定是以票据贴现的方式进行。
贴现贷款的增加将直接表现为获得贷款的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假定某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 000元的贴现贷款,这1 000元就成为该银行可以动用的准备金,从而整个经济中的基础货币就增加了1 000元。当然,当该银行将这1 000元贴现贷款归还中央银行时,这新增加的1 000元基础货币将随之回笼。
(4)我们还可以将基础货币从其来源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而注入到流通中的通货及增加的银行准备金,称为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另一部分是由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而增加的银行准备金,称为借入性基础货币。于是,基础货币又可以表示为:
基础货币=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借入性基础货币
因此,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借入性基础货币部分。通常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贷款的利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从而影响贴现贷款量。
(5)但是,由于在贴现贷款中,中央银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借入性基础货币部分。比如,当整个经济处于萧条时期,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银行仍然不会扩大贴现贷款量。同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使它在贷款决策时也处于被动的地位。
10.中央银行、银行系统和非银行公众的行为是如何决定货币乘数的?
答:(1)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其一般公式是:
其中,rd、e、c、rt、t分别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出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由中央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率e取决于银行的行为,现金漏出率c及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则取决于非银行公众的行为。所以,中央银行、银行系统和非银行公众的行为都能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这也表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控制要困难得多。
(2)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rd和rt进而影响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在国家法律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央行通过规定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代表的是法律要求银行保留在央行手中,不能贷放出去的资金。因此,它们不能进入下一轮的存款创造,所以,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向的。
(3)银行系统的行为影响超额准备金率e,从而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是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没有发放贷款的部分,因此没有参加货币的创造,货币乘数自然就小。这表明: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增加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就会缩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会减少。如果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就会变大,从而货币供应量也会增加。
而几乎所有银行都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原因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持有超额准备金意味着放弃贷款或投资的收益,被放弃的收益就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收益是银行因持有超额准备金而避免的因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的大小取决于:①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②出现流动性不足时从其他渠道获得流动性的难易程度。
所以,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越强,即在必要时获得流动性补充的渠道越是畅通,费用越是低廉,它所愿意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率就越低。
(4)非银行公众的行为影响c和t,从而影响货币乘数。现金漏出率越大,意味着在存款创造过程中从银行系统中漏出的资金越多,从而能够支持存款扩张的资金越少,货币乘数就越小。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越大,意味着用来支持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就越多,在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用来支持活期存款创造的准备金就越少,因而能够创造出来的活期存款便越少,从而(狭义货币M1)货币乘数就越小。
而非银行公众对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选择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选择行为,也就是财富所有者选择以何种资产组合持有其财富的行为。根据标准的资产选择理论,财富所有者对某种资产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①财富总额。随着财富总额的扩大,以现金形式持有资产将显得越来越不方便,而以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将变得更有吸引力。而随着财富的增加,除了应付日常交易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定期存款显然是一种比现金和活期存款更有吸引力的财富持有形式。所以,流通中现金同活期存款的比率c将随着财富的增加而下降,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会随着财富总额的增加而稳步上升。
②该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持有现金的预期报酬率为零,而持有活期存款则不仅可以获得少量的利息,还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某些服务。显然活期存款利率提高,或银行提供的服务增加,都会使现金漏出率c下降。相应地,当活期存款利率提高,或定期存款利率下降时,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会随之下降。
③该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流通中现金是最安全的资产,活期存款则具有一定的风险,即银行倒闭风险。因此,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银行倒闭,从而使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比例急剧上升,货币乘数下降。从风险的角度看,当银行倒闭时,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面临同样的风险,所以,这对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的影响不大。
④该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越不发达时,人们更习惯于用现金进行交易,现金的流动性就高,c就会上升。反之,当金融越发达时,人们就更习惯于用支票进行交易,c就会下降。
八、论述题
1.试述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答: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发展。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分为早期货币数量论和近代货币数量论。由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构成的近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更为深远。
①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最好的概括,建立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名义收入(Y)与货币数量(M)、物价水平(P)以及货币流通速度(V)之间的关系:
MV=PT或者P=MV/T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即:
上式是由传统货币数量论导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它表明人们持有货币仅为了满足交易之需要,货币需求量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而根据其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所以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
一般认为,费雪方程式的错误在于:把货币只当成一种交易媒介,假定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内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以及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是注重制度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②由剑桥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庇古(A.C.Pigou)等人发展起来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也得出了与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但分析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并提出了现金余额方程式:M=kPY,其中k代表持币比例,即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现金余额方程式相对于现金交易方程式而言,其进步之处在于:第一,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或储藏的功能。第二,它是真正地研究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变量,即k、P、Y。第三,它特别重视人的持币动机和判断的作用。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可把这两种需求合二为一,即第一类货币需求,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称为第二类货币需求,即M2=L2(r),其中,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水平,L2代表M2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M=M1+M2=L1(Y)+L2(r)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是不稳定的。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后凯恩斯学派深入研究和扩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①鲍莫尔—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交易货币需求理论。他们认为,即使交易货币需求同样对利率敏感,交易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0.5和-0.5,而不是凯恩斯所说的一比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具有规模节约的特点。
②惠伦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预防货币需求理论。他们发现,预防货币需求也与利率相关,并且与利率成反向变化关系。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1/3。利率越高,此项货币需求越小;利率越低,此项货币需求越大。而收入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净支出的方差间接表现出来的。
③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对凯恩斯投机货币需求的发展。凯恩斯在货币投机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计是自信的,并在自信的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保持债券,由于各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保持债券,二者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却与凯恩斯的理论不相吻合,投资者对自己预计往往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往往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托宾认为,人们选择财富持有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和风险。因此,人们会选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持有其财富。
(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以货币这种资产持有其财富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恒久收入(YP)、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rm)、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债券的预期报酬率rb、股票的预期报酬率re、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动率)。据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代表其他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由于作为财富代表的恒久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真实生产因素的状况,其变动是相对稳定的;银行竞争使利率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少,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因而,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2.试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答:(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将人们持币的动机归纳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可把这两种需求合二为一,即第一类货币需求,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称为第二类货币需求,即M2=L2(r),其中,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水平,L2代表M2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M1+M2=L1(Y)+L2(r)
(2)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创立了现代货币数量论。他认为以货币这种资产持有其财富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恒久收入(YP)、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rm)、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债券的预期报酬率rb、股票的预期报酬率re、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动率)。据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代表其他因素。
(3)虽然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的,弗里德曼与凯恩斯一样,也看重流动偏好,如其引入非人力财富概念后指出的,为避免其滞销而需要增加货币需求。
但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关于“资产”的范围不同。弗里德曼的“资产”概念要宽泛得多。凯恩斯所考虑的仅仅是货币与作为债券的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关注的资产除货币以外还有股票、债券和实物资产。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与实物是相互替代的,因此,他将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因素。这暗示着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直接地影响社会总支出的变化。
②对于货币的预期收益率的看法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比如,当市场利率上升引起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上升时,银行就会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存款来发放贷款,从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也就会随之上升。
③关于“收入”的内涵不同。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实际收入水平”。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恒久收入水平”,即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收入水平。
④货币需求函数的性质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认为,由于作为财富代表的恒久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真实生产因素的状况,其变动是相对稳定的;银行竞争使利率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少,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因而,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⑤影响货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强调利率的主导作用,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到货币需求量。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性,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⑥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与否的看法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Md/P=f(Y,r)可以转换为:P/Md=1/f(Y,r),进一步地:V=PY/M=Y/f(Y,r)。因此,由于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关系,当利率r上升时,f(Y,r)下降,进而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而利率是经常波动的,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经常波动的。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隐含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是V=Y/f(YP),由于Y与Yp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相对可预测的,所以V也是很好预测的。
3.试评价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
答:(1)货币供应,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放、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余额,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2)货币供应的基础方程式:MS=B·m,其中,MS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由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组成,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四个: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的变动、对政府债权净额的变动、对国外净资产的变动和其他项目净值的变动。这四个净额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基础货币减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乘数的公式是:其中,rd代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e代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代表现金漏损率。以上变量共同影响货币乘数。
(3)因此,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变量主要有五个: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出率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中央银行只能直接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后三个变量并不由中央银行所控制。这说明,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乘数,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它的变动直接由商业银行所掌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来决定持有多大比例的超额准备金。
②现金漏损率主要由社会公众所掌握。这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财富水平与消费倾向、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持币的机会成本等等。
③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与社会公众的行为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由社会公众所掌握。它取决于定期存款利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等等。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来调控基础货币。其中,贴现政策可以影响借入性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而增加的银行准备金,称为借入性基础货币),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影响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总额减去借入性基础货币)。
(5)但是,由于在贴现贷款中,中央银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借入性基础货币部分。比如,当整个经济处于萧条时期,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银行仍然不会扩大贴现贷款量。同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使它在贷款决策时也处于被动的地位。
(6)因此,中央银行能够确定地影响非借入性基础货币,而对借入性基础货币的影响比较被动,能够确定地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不能直接调控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事实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进行,也证明了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应的“总闸门”并不总是有效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