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均衡计算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均衡计算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内潜水蒸发仅在漫滩水位埋藏较浅,砂、卵石裸露地表的地段。城关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为山间地表水。栾川乡各行政村居民主要取于安全饮水工程,生活用水取地下水仅占10%左右,按此计算,地下水生活用水开采量为35.68万m3/a。因此,区内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量日趋减少。3)松散岩类孔隙水均衡分析将以上计算的各种数据代入式(3-1),得到研究区内地下水均衡结果,见表3-16。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均衡计算_豫西山区盆地地下

1)均衡方程式的建立

见公式(3-1)。

2)各均衡要素的确定

(1)降水入渗补给量。

计算公式如下:

Q降补=a·x·F(3-9)

式中:Q降补——降水入渗补给量(m3/a);

a——降水入渗系数;

x——多年平均降水量(m);

F——降水入渗补给区面积(km2)。

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3-10、表3-11。

表3-10 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一览表

表3-11 丰、平、枯及特枯年份降水入渗量计算一览表

(2)河流补给、排泄地下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

Q河补=K·I·B·M·t(3-10)

式中:Q河补——河流入渗补给量(m3/a);

K——补给排泄地段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d);

I——补给排泄地段地下水水力坡度;

M——补给排泄地段含水层平均厚度(m);

B——侧渗补给排泄断面的长度(m);

t——时间(取280d)。

计算结果见表3-12。

(3)灌溉回渗补给量。

计算公式如下:

Q灌补=F·β·x(3-11)

式中:Q灌补——灌溉回渗补给量(万m3/a);

F——灌溉回渗补给区面积(km2);

β——灌溉回渗系数(取0.1);

x——灌溉定额(采用300m3/亩·a)。

计算结果见表3-13。

表3-12 河流补、排地下水量计算一览表

表3-13 灌溉回渗补给量一览表

(4)地下水径流补、排量。

计算公式如下:

Q=K·I·B·M(3-12)

式中:Q——侧向径流补给、排泄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I——水力坡度;

M——含水层厚度(m);

B——径流补给断面的宽度(m)。

计算结果:Q=32.85万m3/a。见表3-14。

(5)潜水蒸发量。

区内潜水蒸发仅在漫滩水位埋藏较浅,砂、卵石裸露地表的地段。根据经验值,蒸发极限取3.5m。潜水蒸发量计算公式如下:

Q=C·ε·t·F(3-13)

式中:Q——潜水蒸发量(m3/d);

C——潜水蒸发系数(取0.065);

ε——水面蒸发系数(取0.95);

t——产生蒸发的时间(取280d);

F——蒸发面积(m2)。

潜水蒸发量计算结果见表3-15。

表3-14 地下水径流补、排量计算一览表

注:水力坡度(I)取790m,水位线0.01。

表3-15 潜水蒸发量计算一览表

(6)地下水开采量。

①农业灌溉开采量计算:

根据栾川县水利局于2011年水利普查资料,栾川乡机电井、人力井共170眼。农业灌溉面积4055亩,按灌溉定额250m3/亩·a计算,农业灌溉开采量101.375万m3/a。

②地下水生活用水开采量计算:

根据栾川县统计局2013年人口统计资料,城关镇人口67 701人,栾川乡人口30 064人,总计97 765人。人均生活用水按100L/d计算,生活用水量为356.84万m3/a。

城关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为山间地表水。栾川乡各行政村居民主要取于安全饮水工程,生活用水取地下水仅占10%左右,按此计算,地下水生活用水开采量为35.68万m3/a。

以上两项合计:地下水开采量总计为137.06万m3/a。

栾川城关镇需水量采用地表水水源。栾川乡各行政村自2006年以来,先后建起了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因此,区内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量日趋减少。根据本次调查,区内零散分布的新、老民井约30余眼,各企事业单位的自备井,以及1980年以前为建县城供水水源地,在城区多处施工的水源井、傍伊河大口井等,基本上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已停止使用,仅有极少数井作应急取水。

根据访问及调查,研究区内地下水开采除生活饮用外,农业灌溉开采在不同年份变化不大。

3)松散岩类孔隙水均衡分析

将以上计算的各种数据代入式(3-1),得到研究区内地下水均衡结果,见表3-16。

表3-16 均衡计算统计表

由表3-16可以看出,在丰水年,研究区内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均衡差为正值;多年平均,区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基本持平,有微量结余;其他年份,包括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区内地下水补给量均小于排泄量,均衡差为负值。现状年为有记录以来的最枯年,均衡差为-113.19万m3/a,将其值代入公式(3-1),计算得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幅度:ΔH为0.38m,这与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几乎一致(表3-17),说明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选取是合理的。

表3-17 地下水位观测统计表 (单位:m)

续表3-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