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储备体系及其发展
国际储备体系就是指在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下,确立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各种资产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和安排的总称。其核心问题是在不同的货币体系之下以何种货币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并将该中心货币与其他储备货币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国际储备体系的演变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发展到牙买加体系,国际储备体系也从单元化的储备体系演变到现今多元化的储备体系。这种演变的过程在实质上是主要储备货币资产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延伸与扩展。
(一)金本位制下的黄金—英镑储备体系
在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只有金币能完全执行货币职能,因此此时也只有黄金能充当储备货币。此后,英国逐渐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了统治地位,于是英镑和黄金一起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储备货币,此时的储备体系被称为黄金—英镑储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仍然占主导地位。
(二)非典型性金本位制下的过渡性储备体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金本位制出现崩溃的迹象,一战爆发以后,国际金本位制宣告崩溃。战后虽然世界各国着力恢复金本位制,但也仅有美国实行了完整的金本位制,其他资本主义国际实行的则是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法国等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法郎和美元也开始成为储备资产的组成部分,此时的国际储备体系是一种过渡性的储备体系,预示着国际储备体系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黄金储备体系
当19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到来后,国际金本位制在国际流动资金的冲击下彻底崩溃。二战爆发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取代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霸主的地位,因此确立了以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支配国际储备的关键性货币,黄金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这一储备体系与金本位制下储备体系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的中心货币是实体货币——黄金,而从美元—黄金储备开始,国际储备体系的中心货币均为信用货币。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国承诺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信用保证为基础的,所以当美国的经济出现危机,美元的价值开始下跌时,美元的中心地位发生动摇时,这一体系便开始瓦解。
(四)牙买加体系下的多元化储备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6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订案后牙买加体系正式形成。随着黄金非货币化的实行,外汇储备成为了国际储备的主体部分。而储备体系也正式从单一化的储备体系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储备体系。美元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日元,欧元等货币也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二、多元化储备体系形成的原因
(一)美元—黄金体系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不同于其他国家。对于美国来说,为了保证美元币值的稳定,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则必须控制美元的输出量,避免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而对于其他各国来说,为了保证国际清偿力,则必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储备,而各国的美元储备则是通过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输出的。这显而易见的矛盾是储备货币自身带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因此也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元—黄金体系必然被取代的内在原因。因为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元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美元输出日益增加,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加剧,人们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开始产生怀疑。当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时,就会不断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处于上升趋势的“硬通货”,最后导致美元危机爆发。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储备货币的三大特点决定了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基础前提。当连年的收支逆差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时,日本、西欧等各国的经济则在战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崛起使这些国家的货币被人们看好成为硬通货。频频爆发出的美元危机使人们对美元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美元兑换成日元、马克和法郎等,使国际储备资产分散化。
(三)美国和西方主要工业国储备意识的变化
作为储备发行国可以直接用本国货币对外支付和偿还债务好,还可以发放贷款和进行国际投资来获取收益,也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来控制他国经济,因此在美元危机爆发前美国一直坚持维护美国作为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而上述西方国家则因为不愿意完全开放本国金融市场,追求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原因而一直拒绝本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
美国强硬的态度在美元危机爆发以后有所转变,美国经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美国表示愿意放弃美元的垄断地位,与其他国家的一起分享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利益。而20世纪70年代末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迫使日本、西欧各国的储备意识也发生变化。石油危机使得这些国家收支一直逆差,资金外流,货币汇率不断下跌,于是政府和货币当局终于选择放弃严格的外汇管制,实施鼓励外资流入政策,这些政策加速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进程。
(四)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
1973年,大多数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这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越来越高。为了达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各国开始有意识地将储备货币分散化、多元化,以此将风险分散化保证资金安全。
三、多元储备体系的影响
多元储备体系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在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一)多元储备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1.打破了美元的垄断地位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提供了多种储备货币,使世界各国得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从而打破一直以来美元的垄断地位。这样的改变对美国和其他各国都是十分有利的。对美国来说,世界各国国际储备的增加不再单一依赖于美元,这有效缓解了特里芬矛盾给美国自身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外汇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下降,美元连年来逆差的局面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各国来说则可以不用再担心美国通过控制或操纵储备货币的发行量来实行金融霸权主义,各国都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储备货币而不必在特殊时期储备黄金来免受超国家权利的干预。
2.增加了储备货币的供给
在单一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下,常常因为供给来源单一而出现国际储备资产供不应求的矛盾,这不仅使美国需要承受巨大的逆差压力,还使其他各国因国际储备不足而产生各种问题,不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而在多元储备体系下,储备资产由美国、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的硬通货组成,扩大了储备资产的供给来源,供给总量也相应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多样化的储备资产也为各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利于政府和货币当局运用国际储备来达到本国外部均衡的目的。
3.分散了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
当汇率变动单一的储备货币若遭遇贬值时,则必将带来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缩水,因为各国无法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在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国可以根据国际汇率的走势来选择处于上升中的硬通货来保值和增值外汇资产。当一国的国际储备是由多种货币组成的时候,由于充当储备货币的都是主要几个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在贸易中使用量最大的货币,所以即使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贬值,其他货币的相应升值也会与贬值带来的损失相抵,保证外汇资产的安全。
4.促进了各国金融领域内的合作和协调
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下,各国的国际储备不再依赖于美元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经济,相反是各国储备货币之间相互竞争,使任何一国都不能将本国的经济危机转移到别的国家,国际货币纪律得到了加强。此外,保证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的实行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只有各国积极合作,共同干预与管理才能促进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健康发展和保证国际金融形式的稳定。
(二)多元储备体系带来的难题与挑战
多元化储备体系给世界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在两次石油危机、两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严重的债务危机等严峻的考验中得到充分体现,但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1.加大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
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之前,各国要进行储备资产的管理只要密切关注美元的汇率变化和黄金的价格走向即可,相对来说管理难度较低。在储备货币多元化分散化之后,各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发展状况,各国对储备货币需求变化,以及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上的不平衡,都会引起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化和汇率的涨跌,这要求各国都密切关注多个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政治动态,密切关注多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化,再根据各个货币地位和汇率的变化不断调整本国储备货币的数量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持发达的通信系统,还需要具备灵敏的判断力和熟练的操作技巧的人才,因此可以说储备货币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了。
2.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数量增加了,同时各种投机资本也在不断成倍增长。这些流动速度极快的国际资本天生具有趋利性和投机性,在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光速移动,寻找可乘之机。当储备货币中的一种货币表现出明显的升值趋势,各国为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值保值便会竞相购买该种货币而大量抛售其他储备货币。这将导致外汇汇率的剧烈波动,而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在创新金融工具的乘数效用下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力度翻倍加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了各国稳定外汇的难度。
3.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
特里芬矛盾是储备货币同时充当世界储备资产和本国货币两种身份时不可避免的冲突。当只有美元充当储备货币时,美元无法克服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储备需求和保证美国收支顺差提高美元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单一化国际储备体系崩溃,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形成的内在原因。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里芬矛盾,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每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仍然面临两难的抉择,而且仍然没有制定有约束力有权威性规则来监督和协调储备货币的供应。各发行国决定发行量多是建立在本国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现状的基础之上。当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和维护本国经济目标发生冲突时,无法保证各发行国会采取一致的措施来维护世界金融秩序。
(三)多元化储备体系中的区域矛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中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储备货币的来源、流通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两个方面。
1.储备货币来源、流通的不对称
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之下,虽然储备货币呈分散化格局,打破了美元垄断的局面,但其实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必定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旧处于相对弱势的不利地位。发行储备货币能给一国带来至少两方面的好处:首先,当市场对储备货币需求增加时必须通过发行国的收支逆差来增加供给,但对发行国来说,逆差意味着国外资源的流入,适当数量的逆差不仅不会给发行国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反而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其次,发行储备货币可以取得一定的铸币税的收入,这也是美国最初不愿与他国分享的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可得利益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利地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需要增加国际储备量时,必须以本国资源来换取储备资产,这会造成资源的净流出,而发行国只需增加本币发行量即可;其次,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外借款筹资的能力较低,因此会相对而言持有较多的自由储备,于是当汇率波动影响储备资产价值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成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2.特别提款权分配的不对称
特别提款权的分配数量是根据成员国上缴的份额来确定,发达国家上缴的份额要远远多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也可以得到更多的SDR。拥有适量的SDR能够缓解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还能用于偿付收支逆差和归还IMF的贷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储备需求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对SDR需求也要高于发达国家,但却只能得到少量的SDR,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金融资源的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