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1 主要区带资源规模
1.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应用分析
在本次资源评价中,借鉴区内原“三次资评”的研究成果,补充完善样本点,对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进行必要的研究,采用类比法预测造山带南侧资源潜力。
(1)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下限。目前,对于烃源岩国内外采用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基本一致,一般认为有机质丰度下限值(残余有机碳)为0.4%或0.5%。
(2)类比评价参数体系与参数取值标准。类比评价参数体系与参数取值标准是类比法的基础。类比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成藏条件的评价。一个评价单元成藏地质条件主要取决于烃源、储集、盖层、圈闭与配套五项成藏地质条件。本轮选用的评价体系与参数取值标准以四川盆地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区带地质评价取值标准为依据(表5-1-1),对评价区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分析。
表5-1-1 四川盆地各标准区资源丰度汇总结果表
(3)油气地质资源丰度。油气资源丰度是指单位面积/体积评价区或刻度区内的油气资源量,即评价区或刻度区资源量与其面积/体积比值。确定油气资源丰度本次主要采用通过对刻度区的研究,建立不同类型评价单元油气资源丰度与其他地质要素的拟合方程,通过与标准区类比确定评价区在不同概率条件下的油气地质资源丰度。
2.资源量计算结果
造山带南侧海相领域总体上勘探程度较低,本次油气资源量分析与预测主要是借鉴《江汉探区油气资源评价》(即“三次资评”,2000)的研究成果确定的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对新的构造单元油气资源量进行了重新预测和计算(表5-1-2)。
表5-1-2 研究区及周缘中古生界油气资源量统计表
本次计算调整主要是对资源丰度的应用调整。新划分构造单元中的“当阳滑褶带及荆州-大冶对冲干涉带的宜昌稳定带和荆州干涉断褶带”大致相当于原“当阳复向斜”范围,因此上述三个区块的资源丰度应用了原“当阳复向斜”的数据;“荆州-大冶对冲干涉带的沔阳干涉断褶带和大冶对冲带”是原“沉湖-土地堂复向斜”的主体,其资源丰度应用了“沉湖-土地堂复向斜”的数据;“大洪山前陆冲带”上组合资源丰度应用了“沉湖-土地堂复向斜”的数据,上三叠统—侏罗系则应用了“沉湖-土地堂复向斜”的资源丰度数据。
本次研究计算的油气资源量是22 269.72×108m3(表5-1-2),与“三次资评”油气资源量有所增加,造成两次资源量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一些区块由于构造单元边界的调整使得计算面积有所增减;②在资源丰度的选用上,考虑到油气运移距离,古构造条件、保存条件等因素后,在下组合资源量计算中选用了统一的资源丰度,造成大洪山前陆冲断带资源量增加。
3.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
从层系上看,造山带南侧资源量主要集中于下组合,油气资源量为17 044.38×108m3,占南侧总资源量的76.54%,主要分布于宜都鹤峰复背斜和桑植-石门复向斜;其次是上组合,油气资源量为3286.52×108m3,占总资源量的14.76%,主要分布于当阳滑褶系和沔阳干涉断褶带;上三叠统—侏罗系资源量为1938.82×108m3,占总资源量的8.7%,也主要分布于当阳滑褶系和沔阳干涉断褶带。
从区块资源量分布看,湘鄂西宜都-鹤峰复背斜最高,油气资源量为5455.92×108m3,占总资源量的24.5%;其次是桑植-石门复向斜带,油气资源量为4683.12×108m3,占总资源量的21.03%;大洪山前陆冲断系油气资源量为3539.45×108m3,占总资源量的15.89%;沔阳干涉褶断带油气资源量为2477.90×108m3,占总资源量的11.13%;当阳滑褶系油气资源量为2276.59×108m3,占总资源量的10.22%;大冶对冲带油气资源量为1380.46×108m3,占总资源量的6.2%;荆州干涉断褶带油气资源量为1130.16×108m3,占总资源量的5.07%;宜昌稳定带油气资源量为695.76×108m3,占总资源量的3.12%;秭归盆地最低,油气资源量为630.36×108m3,占总资源量的2.83%。
5.1.1.2 影子盆地潜在油气资源远景
研究表明,研究区北侧逆冲推覆系以主滑脱拆离带城口-青峰-襄樊-广济韧性剪切断裂带为界,以北为多层次的推覆片体,具深构造层次的厚皮构造变形特征;以南为前缘叠瓦状褶冲带,具浅构造层次的薄皮构造变形特征。卷入的地层表现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层区地层(如青白口纪武当山群、南华纪耀岭河组等)逆掩于扬子台地区地层之上。
原型盆地分析表明,在震旦纪鄂西北地区表现为两台一盆的古地理格局,即南部、北部的郧县—丹江口地区和神农架地区均为碳酸盐岩台地,中部为水体相对较深的盆地环境,而鄂西北地区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沉积岩相带明显斜交“武当隆起”,在武当山地区不同岩相带互相叠置交叉,甚至突然消失,例如,青峰镇以南的扬子型碳酸盐岩台地相被较深水盆地相覆盖,这些都说明后期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沉积相带平面上的展布,即由于逆冲推覆作用造成部分沉积相带被逆掩。据夏竹等(1997)研究认为,武当山东段石花镇红山地区由于受逆冲推覆作用影响,使郧县—丹江口地区碳酸盐岩台地相超覆于神农架地区碳酸盐岩台地相之上,因此,地表缺失了次深水盆地相沉积记录,即武当山地区在震旦纪至古生代不是古陆区,而是沉积区。
上述分析表明,由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使推覆体之下掩伏的扬子台地区、台盆转换带以及盆地区的地层成为潜在的勘探领域。袁学诚、任纪舜等(2002)对邓县-南漳陆壳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广济断裂带是消失于大约20km深上地壳底部滑脱带的大陆壳俯冲断裂带,扬子克拉通的大陆壳沿此滑脱面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并认为已有大约150km宽度的扬子克拉通大陆地壳消失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之下。
对于逆冲推覆系下盘掩伏体是否能够成为潜在勘探领域的关键是下盘掩伏体的规模。对于该推覆体的推覆距离不同学者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推算(表5-1-3)。从表中可以看出,逆冲推覆构造推覆距离一般都大于100km,按照推覆距离测算,有数万平方千米的沉积体掩伏于逆冲推覆系下盘,使之成为潜在的勘探领域。
表5-1-3 逆冲推覆距离推算表
中扬子北缘北侧地区在早古生代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繁盛时期强烈的拉张、断陷和全面快速沉降期,沉积了数千米良好的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这些烃源岩主要有:
(1)下寒武统杨家堡组、庄子沟组、鲁家坪组和箭竹坝组:发育于城口、安康—兵房街地区,主要为一套灰、深灰色泥岩、泥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达到3.71%、3.59%,烃源岩总厚度304.1m,其中很好—好级别烃源岩厚达274.14m。
(2)中寒武统毛坝关组:主要发育于高滩—兵房街地区。主要岩石组合为灰、深灰色、黑灰色泥灰岩、灰质板岩及石煤层,平均有机碳含量2.99%,最高达15.32%,烃源岩厚335m,其中很好—好级别烃源岩厚130m。
(3)洞河群:发育于紫阳—镇坪地区,底部为含碳绢云母泥岩与碳质板岩及碳质灰岩互层,中部为碳质板岩,上部为灰质千枚岩夹泥灰岩,平均有机碳含量0.76%。
(4)下志留统大贵坪组:为碳质泥岩和碳质千枚岩,平均有机碳含量为7.05%,最高达14.05%,烃源岩厚180m,属很好级别烃源岩。
综上所述,南秦岭地区及扬子北缘地区在早古生代时期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该时期位于鄂中台地北侧台盆转换带,各种沉积相带频繁交替地区,是生储盖配置良好和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印支期以来的逆冲推覆使之掩伏于推覆体下盘成为潜在的勘探领域。按照下组合平均资源丰度0.161×108m3/km2、逆冲推覆系下伏影子盆地面积40 000km2(以推覆距离100km,研究区北部宽400km)计算,预测潜在资源量6440×108m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