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区评价方法研究

选区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勘探程度没有统一标准,经调查与研究,本次选区评价采用如表5-2-1所示的分类。本次研究结合对评价参数选区调研,以造山带北侧的凹陷为例解剖了不同勘探程度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评价油气条件概率时,根据勘探程度的不同从选区基础数据表中重点提取不同的评价参数项进行研究,并进行概率赋值,最终进行评价结果的图表输出,并对评价单元作出基本判断。得到的评价结果要与专家意见对比,进行复查。
选区评价方法研究_东秦岭-大别造山

5.2.1.1 战略选区评价思路、原则

战略评价区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否具备、油气成藏动态演化是否匹配是战略选区的根本,资源战略价值及其工程技术适应程度也是基础性、前瞻性战略选区评价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次战略选区评价中,按照“风险与价值”的理念,在“统一评价平台、统一优选”的思路下开展评价研究工作,也即以资源基础为前提,地质综合评价为依据,兼顾工程技术适应程度,进行综合选区评价,达到统一评价、统一排队、统一优选的目的。

油气勘探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地区的认知程度,处于不同勘探程度的地质评价单元,勘探中所面临的地质风险不同,所能获取的地质信息的详尽程度不同,评价中考虑的地质关键因素也不同。因此,选区评价过程中不同勘探程度的地质评价单元不宜直接对比,而应针对评价单元以勘探程度划分为基础进行分类对比与分析评价,因此,选区评价中采用了如图5-2-1所示的评价技术路线。

图5-2-1 选区评价模型技术路线

5.2.1.2 选区评价双因素模型与勘探程度划分

以盆地(凹陷)为评价单元,以地质综合评价、资源潜力评价和经济技术评价为主要评价依据,采用双因素评价模型(图5-2-2):①油气发现概率,它是评价单元的烃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匹配条件与圈闭条件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根据勘探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②资源战略价值,它是区块的资源规模、资源丰度和勘探技术适应性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参数。

图5-2-2 价值与风险双因素法评价模型

根据技术路线,勘探程度的划分是选区评价的基础。由于勘探程度没有统一标准,经调查与研究,本次选区评价采用如表5-2-1所示的分类。

表5-2-1 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5.2.1.3 参数赋值原则与评价参数选取

根据评价单元的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概率赋值一般遵守如下原则:①有充足的资料证实某地质条件存在,赋值范围(0.8,1.0];②有一定的资料证实某地质条件存在,赋值范围(0.6, 0.8];③无权威性资料证实或否定某地质条件的存在,赋值范围(0.4,0.6];④有资料证实某地质条件可能不存在,赋值范围(0.2,0.4];⑤有资料证实某地质条件不存在,赋值范围[0,0.2]。

评价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历来油气评价系统的研究者较为重视评价参数的选取。本次研究结合对评价参数选区调研,以造山带北侧的凹陷为例解剖了不同勘探程度下的主要影响因素。

1.油气发现概率

(1)低勘探程度。在低勘探程度下,例如谭庄-沈丘凹陷的石炭系—二叠系勘探层,烃源岩的落实程度是制约油气形成的关键因素,该套烃源岩初次生烃规模及是否满足二次生烃条件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该勘探程度下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对于这类勘探程度低的评价单元,计算油气条件概率时采取如下公式:

低勘探程度:P油气条件=P烃源

(2)较低勘探程度。对于较低勘探程度的评价单元,例如太康隆起二叠系勘探层,二叠系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煤和灰岩厚度大、分布广,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层系。该区块虽然有部分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但是对该套烃源层二次生烃模式与规模认识不清,生烃演化过程与盖层配置关系等是主要考虑的地质因素。因此,对于这类勘探程度较低的评价单元计算油气条件概率时选取了烃源条件、保存条件与匹配条件的组合,计算公式如下:

较低勘探程度:P油气条件=P烃源×P保存×P匹配

(3)中等勘探程度。对于勘探程度中等的评价单元,例如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勘探层,下白垩统储集条件西好东差、北好南差。谭庄凹陷以及沈丘凹陷北部下白垩统砂岩发育,储层物性较好;沈丘凹陷南部周参11井、沈1井揭示下白垩统砂层不发育,储层物性差。从现有油气发现看,对于烃源条件和保存条件有较为落实的认识,但是这两个条件影响油气发现的规模,而该勘探程度下,储层条件与圈闭条件是影响油气发现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了烃源条件、保存条件、储层条件与圈闭条件此四个因素,油气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中等勘探程度:P油气条件=P烃源×P储层×P保存×P圈闭

因此,对于评价单元的油气条件概率,应根据各个评价单元勘探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参数项进行计算。

2.资源战略价值

对于评价单元的资源战略价值,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评价单元资源潜力的大小,包括资源规模、资源丰度;二是工程技术难度的大小,包括地面环境条件与地下地质条件。由于不同勘探程度的区块都需要衡量这两种因素以共同决定其战略价值的大小,因此,对于评价单元资源战略价值不受勘探程度限制,选取了统一的评价参数,即资源规模、资源丰度、勘探工程技术条件适应性。

对于评价单元的资源战略价值采用了统一的计算公式:

Q资源战略价值=Q资源规模×Q资源丰度×Q勘探技术适应性

5.2.1.4 选区评价流程

依据选区评价技术思路,建立了选区评价的工作流程:①根据地质单元与勘探层系不同划分评价单元;②对评价单元进行勘探程度的鉴定;③按评价单元的勘探程度不同,重点对不同评价参数进行研究;④根据赋值原则对评价参数赋值;⑤对评价结果进行输出,包括二维优选与一维排队;⑥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图5-2-3)。

图5-2-3 选区评价工作流程

根据勘探程度划分标准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勘探程度后,进入综合评价部分,分别评价各单元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战略价值。在评价油气条件概率时,根据勘探程度的不同从选区基础数据表中重点提取不同的评价参数项进行研究,并进行概率赋值,最终进行评价结果的图表输出,并对评价单元作出基本判断。得到的评价结果要与专家意见对比,进行复查。

图5-2-4 选区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5.2.1.5 选区评价结果优选模型

选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出下一步有勘探潜力的地区,因此根据“选优剔差”的基本原则,考虑油气条件概率P与资源战略价值Q的关系,将计算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图5-2-4),首先以油气条件概率最好和资源战略价值最大的点向外划弧,得到Ⅰ类区块,其次以油气条件概率最差和资源战略价值最小的点向外划弧,得到Ⅲ类区块,最后将剩余部分以角平分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中以Ⅰ类区块、Ⅱ1类区块、Ⅱ2类区块、Ⅲ类区块为1∶3∶3∶1比例建立划分标准,确定Ⅰ类区块与Ⅲ类区块油气条件概率与资源战略价值取值半径为0.4。

按上述评价模型把评价结果分为三类:

1.Ⅰ类区

油气地质或成藏条件好,油气条件概率高,资源战略价值大,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属于值得部署与投入的地区。

2.Ⅱ类区

Ⅱ类区为综合研究区,包括需要侧重落实资源量与技术适用性的Ⅱ1类区块和需要侧重落实成烃、成藏地质条件的Ⅱ2类区块。

1类区块: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油气条件概率较高,具有一定资源战略价值,该类区块需要深化基础地质条件与技术条件研究,进一步判断能否扩大资源规模,进而升级资源战略价值,即需要重点落实资源量与技术适用性。

2类区块:资源战略价值较大,但油气成藏条件不甚明朗,根据目前资料判断具有一定资源战略价值的地区,该类区块需要细化综合油气成藏条件研究,降低油气发现的风险,重点落实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3.Ⅲ类区块

为油气成烃或成藏条件与资源战略价值都较差、勘探潜力较低的地区,该类区块应适时部分或全部退出勘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