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特点
掌握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特点,确定成长前期特别是成长期的融资策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成长前期的中小企业主要特点有:规模小,人员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一阶段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渠道获得资金,内部融资和非银行融资就成了它们的主要支持。在我国,最能体现中小企业成长前期特点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前期,科技人员提出高新技术设想,通过其创造性的探索研究,形成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发明或者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项目成果。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即把创意做成样品、样机的过程中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从创意提出到形成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项目,淘汰率高达95%。这一阶段主要投入的是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智力劳动,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一般仅占创业过程中投入资金总量的5%~10%,可通过内部融资等方式得到满足。
当企业在资金的支持下冲破限制,由成长前期进入快速发展稳定的成长期时,企业主要产品定型,销售额快速增加,利润快速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资金需求也大幅提高;而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开始完善,创新和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企业形象也开始形成。当企业在市场上能立足生存,基本自食其力时,就可算企业成功度过了成长前期,之后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在此阶段,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会变得十分突出。当一家企业的年销售增长35%或更多的时候,如想依靠内部融资来解决企业资金增长的问题就不太现实了,这时多渠道融资就成为必然。
具体而言,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资金投入大。无论是市场占有增长率还是规模扩张率,成长期企业都是变动最快的。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生产和市场扩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具体而言,不仅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硬件投入,还包括引入有经验有才干的经营管理者,支付技术熟练员工工资以及对广告宣传及市场开拓投入的成本。因此,这一时期,企业成本相对于产品销售额而言比值较高,微利经营是普遍情况。
(2)企业经营战略开始调整。当企业从成长前期走向成长期,其公司经营战略也会随之改变。在成长前期,企业主要忙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这是确定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一旦产品推向市场,企业进入成长期,企业的重点就从研发转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市场开拓,企业资源的配置重点也相应从研发转向产品和市场,从而向成熟期迈进。因此,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转变,忽视市场投入,那么企业必然会面临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这种情况在高科技企业中更为突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技术,如果不能很好地推广应用,那么等待高科技企业的只能是失败。
(3)企业成长前景良好。成长期企业存在两个“不匹配”:一是企业在当期的支出短期内不能从净收益中反映企业价值的增长,这是因为对产能的扩张,对市场的开拓难以在当期反映;二是企业现金股利发放比例小,企业在成长期有限的现金难以大比例地作为股利和收益发放给投资人。不过,成长期的企业只要推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建立一定的知名度,有了一批固定客户,就可以拥有可以预见的良好前景。这需要管理层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确保企业在各领域的有序增长。
(4)企业经营风险依然存在。在销售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成长期企业纵然获取了充裕的现金流,也必将其大量投入到各类成本支出中,用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然而,成长期企业的投入一旦达不到增长预期,就会出现现金流短缺现象,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迅速暴露。因此,企业在成长期的融资需求仍十分强烈,风险依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