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次研究成果与研究区勘探现状,分别按照区域地质结构解剖、早期评价、区带评价、目标评价地震部署以及风险钻探的部署建议。累计部署二维地震3711km,风险探井4口、进尺18 250m。
5.4.2.1 区域结构解剖——地震大剖面部署
开展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攻关,进一步解剖造山带南侧中扬子东部地质结构,了解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黄陵隆起与周缘构造关系,深化区域地质认识;其次针对造山带北侧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分布,部署一条东西向横贯造山带北侧中央凹陷带的区域大剖面并结合2007年实施的南北向区域大剖面形成控制网,整体解剖造山带北侧地质结构和残留地层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深入研究构造-沉积演化史,提升对油气成烃、成藏条件的认识。
(1)黄陵—随州地震、地质大剖面(250km)。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解剖北部造山带与中扬子之间的关系,了解中扬子北缘加里东期古隆起的后期改造规模,研究大洪山前陆冲断带—黄陵隆起各二级构造带之间的关系,概查当阳滑褶带北部地腹构造。
(2)黄陵—董市地震大剖面(75km)。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董市构造群圈闭形成演化史、动力学机制,查明宜昌稳定带与黄陵隆起构造关系;探讨黄陵隆起的性质、演化及其对两侧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
(3)北侧区域大剖面(760km)。在2007年实施的南北向区域大剖面的基础上,建议部署两条南北向和一条东西向横贯造山带北侧中央凹陷带的区域大剖面,共760km/3条。从而整体上解剖造山带北侧地质结构和残留地层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综合研究并评价造山带北侧古生界油气勘探潜力打下基础。
5.4.2.2 区带评价与目标落实——地震部署
(1)宜昌斜坡、当阳滑褶带区带评价。针对宜昌斜坡、当阳地区地震测线资料老、品质差,测网与构造走向斜交的现状,建议在宜昌斜坡、当阳滑褶带部署二维地震概查测线530km/4条,其中北东向主测线380km/3条(其中,过1条鄂深3井、建阳1井、官1井联井剖面),北西向联络测线150km/1条,落实、概查地腹构造,侦察目标,达到评价研究宜昌稳定带中、下组合以及当阳滑褶带上、中组合勘探潜力的目的。
(2)小板凹陷立体评价。针对沔阳干涉断褶带小板凹陷中、新生界的勘探和认识的现状,解剖区域地质结构、深化地质认识,立体勘探上古生界、新生界,评价有利区带,整体部署地震测线320km/8条。地质任务是进一步查明小板凹陷与周缘通海口凸起、岳口低凸起、龙赛湖凸起的结构关系,研究其区域地质结构,开展构造样式及演化研究;以古近系新沟嘴组、潜江组和海相上组合为主要目的层系,落实上古生界、新生界局部构造圈闭,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3)秭归盆地早期评价。部署150km/2条十字重力、电法、地震综合地球物理测线解剖秭归盆地结构以及盆地与盆缘构造关系。开展1∶5万10 000km2精细重力、磁力详查,结合地震查明秭归盆地基底结构及与周缘黄陵隆起、神农架隆起等的构造关系;解决印支运动构造界面的起伏特征,重点查明海相地层及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的赋存状态;发现局部构造,为下步构造详查部署提供依据。
(4)洛阳-伊川凹陷区带评价(500km)。部署二维地震测线500km/15条,使其测网密度达到4km×4km。其目的是落实查清构造带划分、主要断裂分布,三叠系、石炭系—二叠系和寒武系—奥陶系的赋存范围与厚度变化、断裂展布和整体构造格局等;进一步查明和落实局部构造形态,评价优选有利勘探目标。
(5)谭庄-沈丘凹陷目标评价与落实(1004km)。在谭庄-沈丘凹陷部署二维地震测线1004km/29条,测网密度4km×4km。其目的是提高地震剖面中、深层信噪比,改善剖面质量为刻画区内断裂、落实局部构造。
(6)倪丘集凹陷目标评价与落实(622km)。在倪丘集凹陷近深凹区二次生烃有利区部署二维地震测线622km。其目的是加密地震测网密度,落实凹中隆深部含气构造,落实局部构造。
5.4.2.3 目标钻探部署
1.南侧海相内幕构造——XQ1井
为进一步评价构造弱变形区的勘探潜力,针对宜昌稳定带勘探程度较高的现状,选择董市构造作为突破口,打开宜昌稳定带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勘探局面,建议在董市构造上部署一口探井——XQ1井,井位位于湖北省枝江县董市镇,构造位置为宜昌稳定带董市构造高点,设计井深6500m。
钻探目的是探明董市构造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上寒武统及志留系的含油气状况及油气资源规模,获取地质、地球物理参数。
2.北侧洛阳—伊川地区致密气勘探——XQ2井
洛阳—伊川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两套主要烃源岩系,其中石炭系—二叠系全区分布,烃源岩主要为煤层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处于油气兼生期,主要分布在洛阳—伊川地区。区内中、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以深成作用为主,其中上古生界烃源岩存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次生烃过程,且以印支—燕山早期为主要生烃期;燕山早期是三叠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喜马拉雅期生烃范围仅限于古近系深埋区。
区内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发育河道砂和湖相浊积砂体为储集体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与鄂尔多斯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成藏条件基本一致(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和盖层条件等),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研究认为上古生界是寻找煤成气相对有利的勘探层系,三叠系上统是近期取得突破比较现实的勘探层系,地层岩性油气藏是洛伊地区近期勘探的重要突破口,致密砂岩油气是洛伊地区上古生界和三叠系油气取得突破的重要勘探领域。其中,洛阳凹陷东部煤层生烃强度大,后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是勘探上古生界天然气相对有利的目标区;伊川断鼻构造带上古生界和三叠系保存完整,发育多套成藏组合,是勘探致密砂岩岩性油气藏的首选地区。建议针对致密砂岩油气实施风险勘探井1口,井深2500m。
3.北侧中生界油气预探——XQ3井
谭庄-沈丘凹陷为下白垩统及上古生界(深源浅聚,古生中储)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周参12井、巴1井等井已经获得低产工业油气流,为尽快实现该区中生界油气勘探突破,建议在周参12井北断鼻的北断块部署定向探井1口,进尺5000m,完钻层位下白垩统巴村组。部署依据是周参12井北断鼻圈闭落实(图5-4-1、图5-4-2),主要勘探目的层圈闭叠合面积13km2,圈闭油气资源量2039.58×104t。圈闭形成于燕山晚期,定型于喜马拉雅中期,与下白垩统喜马拉雅期大规模生烃相匹配;处于下白垩统有效生烃区范围内,周参12井、巴1井揭示现今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油高峰期,下白垩统自生自储条件好;主控断层断穿巴村组,深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亦可通过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在永丰组圈闭形成古生中储型油气藏;周参12井北断鼻位于安庄-巴村三角洲及南部扇三角洲的前缘,储层发育,分选较好;平面上,物源主体来自于南侧,整体上由巴1井往南到周参12井,无论是永丰组还是商水组,砂岩孔隙度逐渐增大,储集层物性逐渐变好。结合周参12井、巴1井实测物性数据,推测该构造永丰组砂岩孔隙度4%~9%,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图5-4-1 双楼田周参12井北断鼻商水组局部构造图
图5-4-2 双楼田周参12井北断鼻永丰组上段局部构造图
4.北侧上古生界油气风险探井——XQ4井
倪丘集凹陷是造山带北侧上古生界勘探最有利的突破口之一。上古生界烃源岩发育,古近系砂岩发育,储盖组合好。凹陷内油气显示最为丰富、显示级别也最高。前期勘探的重点是凹陷内的高部位,探井主要部署在凹陷高部位上的构造高点,以找浅层煤成油为主,没有紧邻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区,是造成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主因。为此,在倪丘集凹陷近深凹区二次生烃有利区加密地震测线的基础上,选择有利圈闭进行针对上古生界为目的层的风险钻探,以期获得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设计井深4500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