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论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绩效评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剖析了新农保产生的动力、方式,变迁的效率;对照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运用计量和保险精算方法对新农保的有效性进行定量测算和评估。根据新农保存在低效率和供给不足的情况,指出在新农保制度框架之内仍然存在继续修补、完善的一个持续变迁过程,以挖掘新农保制度框架所允许的潜在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变迁路径和相应的完善对策。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书选取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作为研究对象,需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探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一种制度形式向另一种制度形式演变的过程中,两种主要变迁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方式如何,两种方式是独立起作用,还是相互交替起作用。二是要分析和测算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绩效,并进行比较,新制度的效益是否比原制度有所提高,以此判断制度变迁过程是否属于“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探求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并预测其可持续发展路径。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的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介绍本文的基础理论。在“绪论”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重点论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阶段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辨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几种表述,这是研究的前提。根据绩效评估的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对制度变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产品属性与政府责任等相关理论的论述,为全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制度变迁理论贯穿于全文,属于核心理论。

其次,论述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传统农保变迁的方式、变迁的动因、变迁的效率;对照绩效评价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绩效测算和评估;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传统农保锁定在低效率状态下的成因。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反思。

再次,论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绩效评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试点阶段(2002—2009年),即地方自行创新的阶段;中央政府统一政策的阶段(2009年—)。通过对地方三种典型模式的剖析,提出了地方新农保的变迁方式,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成因,以及对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启示。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剖析了新农保产生的动力、方式,变迁的效率;对照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运用计量和保险精算方法对新农保的有效性进行定量测算和评估。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反思。

最后是结论、对策与展望,根据历史变迁的阶段分析以及各阶段的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提炼和概括出全书核心观点以及具体结论。根据新农保存在低效率和供给不足的情况,指出在新农保制度框架之内仍然存在继续修补、完善的一个持续变迁过程,以挖掘新农保制度框架所允许的潜在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变迁路径和相应的完善对策。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书研究路径如图1-1所示。

img2

图1-1 研究路径与框架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