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省市对农村养老模式探索

各省市对农村养老模式探索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两个发展阶段的绩效测算,可知新农保的绩效总体高于传统农保。在此基础上得出全书的核心结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推进的一种帕累托改进。这为考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史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本书是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确实有一定的研究难度,本人在此仅仅是作一个尝试。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几点创新

(1)核心观点上的创新。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探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一种制度形式向另一种制度形式演变的过程中,两种主要变迁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方式如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考察和分析,可得出局部结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耦合的过程。二是要分析和测算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绩效,并进行比较,新制度的效益是否比原制度有所提高,以此判断制度变迁过程是否属于“帕累托改进”。通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两个发展阶段的绩效测算,可知新农保的绩效总体高于传统农保。在此基础上得出全书的核心结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推进的一种帕累托改进。

(2)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阶段划分。本文根据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全景,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并充分考虑到对等性原则,将其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56—200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2年—)。前者又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56—1986年)、探索阶段(1986—1992年)、曲折发展阶段(1992—2002年)。后者又分为两个阶段:试点阶段(2002—2009年)和制度统一阶段(2009年—)。其划分的依据和视角均有别于已有的文献资料,并且相对完整和科学。

(3)理论分析框架上的创新。本书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运用经济理论来解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史。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的两个二级指标是制度变迁效率和制度的有效性。其中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指标又包括生产力标准、交易成本标准和合意一致性标准三个定性指标;制度的有效性包括两个二级指标:覆盖面大小和保障的有效性,其中覆盖面大小由覆盖率和参保率两个定量指标来表征,保障的有效性由人均养老金和替代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得绩效评价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为考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史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1.6.2 有待完善的地方

本书是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确实有一定的研究难度,本人在此仅仅是作一个尝试。

其次,史料搜集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一环,史料是否丰富翔实将直接关系研究成果的质量甚至成败。本书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而实地调查的资料较少,使得文章某些局部论证不够充分。

此外,由于一些数据搜集存在较大难度甚至不具可得性,本书的实证部分没有区分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进行论证,使得实证结果略显粗糙,但不影响本书的结论。

鉴于以上不足,笔者将在以后研究中重点加强。

【注释】

(1)数据来源:2007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数据来源: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所作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中国政府网,2008-08-29

(3)凯恩斯著,徐毓、木丹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1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19~20

(5)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7

(6)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11

(8)列宁全集(第1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49

(9)庇古.福利经济学[M].伦敦:麦克米伦公司,1972:87~89

(10)维克赛尔.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0

(1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

(12)具体数据见表2-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论证报告[R].民政部,1995

(14)刘书鹤.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J].国研网,2002-07-23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1

(16)笔者根据以下著作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3~60;林义主编.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6~25;邓大松主编.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40~41;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00~301

(17)上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第二条.2002

(18)以2002年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起点,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划分,因为在2002年之前,传统农保处于停滞阶段,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如东莞市已经开始了地方新农保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