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新农保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制度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存在的困境方面。本章主要从制度“有效性或成败”的视角对新农保进行定量研究。根据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农保有效性的测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覆盖面大小和保障水平。其中,重点研究对象为新农保的替代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探求新农保替代率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新农保的健康发展和政策完善提供某种理论依据。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测算与评估
关于新农保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制度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存在的困境方面。刘迪平(2010)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的实践基础、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探讨了新农保的可行性。主要采用ARIMA(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财政支持能力和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的可行性进行了模型预测和实证分析。邓大松等(2010a)从个人、集体、政府的筹资能力视角,运用简单的数学关系分析了新农保推行中的难点,指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有缴费能力,中央财政不差钱,筹资困难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较落后地区。卢海元(2010)、刘军民(2010)等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新农保的创新和缺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要领。
本章主要从制度“有效性或成败”的视角对新农保进行定量研究。根据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农保有效性的测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覆盖面大小和保障水平。其中,重点研究对象为新农保的替代率。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简称ELES),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线测算模型,并根据农村居民退休后基本生活支出的特点选取测算指标,运用相关统计、计量软件测算出农村养老保险的最低替代率;再通过相关精算模型测算出新农保的替代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探求新农保替代率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新农保的健康发展和政策完善提供某种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