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业板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06年以后,全球交易所加速了跨境整合的步伐。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泛欧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对OMX集团、伦敦证券交易所对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等一系列并购事件,导致了全球交易所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同时也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前景。此外,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全球范围内对潜在上市资源的激烈争夺,促使各地创业板市场不断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具体而言,在新的市场版图中,全球创业板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市场格局二元化趋势
根据目前市值规模和上市公司家数,可以将海外创业板市场划分为四个梯队。
1.第一梯队
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且上市公司家数接近或超过1000家的市场为第一梯队,包括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日本佳斯达克、韩国科斯达克和加拿大TSX-V。
2.第二梯队
市值在200亿~1000亿美元且上市公司数量在100~1000家的市场为第二梯队,包括中国台湾店头市场(OTC)、日本MOTHERS、日本Hercules New Market、中国香港创业板。
3.第三梯队
市值在10亿~200亿美元的市场为第三梯队,包括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创业板市场。
4.第四梯队
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下的市场。
数据显示,第一梯队市场具有发达的金融基础、充足的上市资源、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合理的制度设计等优势,而由于证券市场具有“自我反馈”性质,优势一旦确立就容易被不断强化,从而促进市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相反的是,南非、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的创业板市场虽然成立时间较长,但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偏小,上市资源相对稀缺,市场流动性也一直偏低,有被日益边缘化的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看,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还将继续向第一梯队集中,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两极分化的格局日趋明显。
与此同时,由于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近年来的良好表现,吸引了不少国际资本。印度、巴西的创业板市场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如果其经济能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继续开放,监管制度能更加健全,上市资源能被充分开发,那么有可能进入第一或者第二梯队的行列。另一方面,中国香港创业板、新加坡凯利板和波兰的SiTech存在上市资源不足或者交投清淡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制度改造,则有可能成为后面梯队的成员。
★发展战略动态化趋势
资料显示,除了纳斯达克、佳斯达克等少数市场之外,其余创业板市场的设立都采取了附属于主板这一模式。如果说以往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战略更注重保持其相对独立性,那么未来的创业板发展脉络与治理结构将更多地与所属主板的战略布局和治理机制相对应。总体来看,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较为成熟的创业板市场,而且也体现在一些新兴国家的创业板市场中。
1.治理结构倾向于公司化
研究表明,美国证券交易所ECM的关闭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不力导致的结果。由于美国证交所实行了会员制,而会员们缺乏足够的激励来经营ECM,导致ECM的发展不受重视,这才是其被关闭的真正原因。数据显示,全球目前的创业板市场中,仅有不到1/3采取了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其余全部是公司制。而采取会员制的创业板主要是塞浦路斯、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南非、澳大利亚等位于第四梯队的市场。2000年以来,随着全球交易所从会员制向公司制的转变,大股东们日益重视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和发展,并在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与主板相衔接的思路。
2.演进方式倾向于内部板块细化
目前,海外一些创业板市场出现了内部板块细化的发展态势。这主要体现在两类创业板市场:第一类是处于前面梯队的成熟市场。这类市场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较大规模,因此有能力衍生出更为细致的板块,以便吸引更多不同发展阶段的上市资源;第二类是关闭后重新开立的市场。这类市场一般具有足够的失败教训,因此在重新设立时,板块设计就更有针对性。在内部板块细化的过程中,这些创业板市场更加注重各板块之间以及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对接。在转板制度方面,趋于灵活和便利。
3.扩张方式趋于并购重组
与主板市场的扩张战略相对应,创业板市场也在不断进行海外整合。其一是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其二是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但由于纳斯达克在欧洲和日本的失利,以及东道国市场对外国证交所分支机构的排斥,目前进行海外扩张时更多地采取了并购的方式。海外并购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上市资源,还可以通过联合监管来降低市场风险。例如,2005年刚成立的OMX集团创业板市场First North以及2007年合并的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Alternext,都是通过并购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竞争策略全面化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上市资源一直是近年来各个创业板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从创业板发展趋势看,争夺海外上市资源的策略将更加全面化、制度化。
1.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争夺的重点
“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上市资源,是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争夺的重点。资料显示,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在内的知名市场不断加大吸引海外公司上市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放宽了海外公司的上市条件,在会计准则和审计工作上逐步采取趋同和等效的做法。截至2009年年中,除了中国以外,其余三个国家都已设立了创业板市场,但都有相当部分的本土企业到海外创业板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到海外创业板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00多家,其中纳斯达克超过50家,AIM超过60家。
2.便利的制度设计吸引企业上市
一些市场通过便利的制度设计吸引企业多地上市和分拆上市。例如,AIM的“指定市场”制度,对于在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9个海外市场的上市公司实行快速通道,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上市;纳斯达克对于分拆上市的公司也有一系列的特别标准,目的在于简化上市程序、降低上市费用;爱尔兰Enterprise Exchange的上市标准与AIM基本一致,目的是方便两地上市的企业。
★行业结构差异化趋势
总体而言,全球创业板的行业结构经历了“不清晰——单一——多元化——差异化”的演变过程。目前,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应对竞争的需要,不少创业板市场开始在行业多元化的基础上体现出企业的差异化、个性化。对于很多开设时间较短、规模有限的创业板市场而言,更加注重通过差异化的行业定位,来吸引上市资源。
例如,巴西Novo Mercado定位于内部治理水平良好的中小企业,Alternext定位于创业企业的重要购并市场,OMX集团Firth North定位于造纸、服装、机械等符合北欧经济特点的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的定位进行行业细分,与开放性的市场扩张战略相结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上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扩大市场规模、吸引投资者的目的。
★制度设计创新化趋势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金融基础、企业发展状况、制度沿革都有所不同,如果简单复制别的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而不考虑本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是行不通的。现实中,有不少简单模仿AIM或者纳斯达克而遭遇失败的案例。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各市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目前许多创业板市场在制度设计时立足于现实和创新之间的平衡。
1.发行上市标准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给予本国重点扶持的行业和企业以优惠,例如科斯达克降低了风险企业的上市标准,巴西SOMA重点支持私有化后的电信企业。
2.制定与市场投资者特征相符合的税收制度,例如AIM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税收优惠刺激了这类投资者的积极性。
3.充分考虑市场风险。据统计,几乎所有的欧美市场都采取了保荐人制度,保荐期限从1年到持续不等,其中一些市场的保荐人还承担着部分做市商的功能。
4.一些成熟创业板市场的产品线已经延伸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领域,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从而增加流动性和市场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