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微型金融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微型金融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微型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理应成为小微企业金融供给的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新业务需建立在一定盈利性的基础之上,以小额贷款为核心的微型金融可以为金融机构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四节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微型金融

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小微金融需求

微型金融的发展过程是适应农村乃至县域金融需求变化的过程,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县域金融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原始的小额度的融资需求,而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这就对微型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需求。当前市场环境下,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以低碳经济为中心的绿色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将获得重点发展,这将催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及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新兴产业的兴起将引致大量弱势群体转岗或二次创业,由此将产生大量的民生性金融需求。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化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导致金融需求的类型日趋多样化,不仅融资方式出现多种创新型模式,担保、保险、转账支付等也越来越普遍。

城市化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状态,这种发展的不对称,必然会成为提升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瓶颈。国内很多城镇正处于农村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快速向城市集聚的阶段,也是城乡由分割向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必将为地方金融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引导和满足城市化进程中诸多金融需求则为微型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金融需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金融需求集中表现为“新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新农业发展就是在城市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贯彻到底,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将引致诸如资金规模、资金用途、信贷风险等金融需求发生新的变化;新农村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几年内,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农民队伍中的主体,他们自主创业意识强烈、对土地的依赖情结减弱,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创新性社区金融服务日显迫切。实现落后地区的有效成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努力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微型金融机构需与地方紧密结合,确保这些地区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以激活其发展的潜能。

特定群体创业中的金融需求。第一,失土、离地农民创业金融需求。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土、离地农民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来保障和改善其生活水平。但是,大多的失土农民往往原始积累较少,缺乏资金投资实业,需要外部必要的资金支持。第二,高校毕业生创业金融需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引发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有必要加大对其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对于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具有重大意义。第三,经济转型升级中失业或转岗人员就业创业金融需求。“十二五”期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引致大量弱势群体转岗或二次创业。因此,需通过构建创新型社区金融体系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这就给了微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空间。

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不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理论和实践表明,微型金融机构与微型借款人及所在地区之间的长期互动,促进信息的流动,使其积累起关于借款人品质及当地市场状况等定性化的软信息。微型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理应成为小微企业金融供给的主体。

二、县域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中的小微金融

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实践也证明,选择“向下走”战略,开辟微型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适应监管与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2011年8月,银监会公布了枟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枠,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贷款拨备率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商业银行监管办法,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这一办法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需在持续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信贷规模增长速度,这对传统银行业务来说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微小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到75%,降低了小额贷款的资本占用,加快银行向微小企业和零售业务方向转型。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传统信贷市场上拥有小型金融机构无法企及的天然竞争优势,可以依靠传统信贷业务实现持续增长,而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资金规模和业务结构必须与大型商业银行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着眼于小客户,着眼于长远利益。微型金融业务则是与小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水平相适应的,同时可以为其培养未来的优质客户。

引富助贫共同致富的需要。多年来国内外的微小贷款实践证明:微小贷款机构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完全能够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穷人能够借此获得创业或者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自身经济状况,最终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可以说,微小贷款业务的开展是一种对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有利的帕累托改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随着市场的深化,其财富如何保值增值、如何传承日益成为困扰财富拥有者的问题;同时,县域经济中占主导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十分困难,其创业发展中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到5%。县域金融机构急需通过拓展微型金融业务引导富人资金帮助金融弱势群体创业脱贫致富的同时,自身也达到财富的保值增值。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新业务需建立在一定盈利性的基础之上,以小额贷款为核心的微型金融可以为金融机构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世界上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回报率能够达到20%以上,不仅规模大,而且有低息的资金来源;国内首批引进国际先进微贷技术的台州银行、包商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也充分说明小微金融大有作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微型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必将日益丰富,其盈利能力必将更加广阔。与此同时,小额贷款资产组合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不同,通过向大量的小额借款人提供贷款,银行的贷款组合本身可以变得多样化,同时也可以为银行培养一批将来的优质客户。

由此可见,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实现从传统信贷领域到微型金融领域的战略转型既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新的金融需求对金融机构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刘雅祺,张非,王清漪.微型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特色模式.农村金融研究,2008(10).

[4]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注释】

[1]www.m icrocre‐ditsumm it.org.

[2]焦瑾璞、杨骏:枟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