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微小贷款运营保障
一、组织架构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金融机构要开展微小贷款业务,首先要任命一个项目主管和一个跨部门的领导团队。微小贷款项目主管推动整个战略实施,负责微小贷款业务实施各阶段的工作,负责组织和实施以下工作:(1)确定微贷员的选择标准并指导招聘工作;(2)制定微贷员和有关员工的培训项目要求;(3)规定并不断完善微小贷款的条款、方针和业务流程;(4)完善业务评估工具,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支持微贷员的工作;(5)制定微小贷款的工作手册、表格和工作报告;(6)参与并支持审贷会的工作;(7)完善微小贷款监控流程;(8)提出控制微小贷款风险水平的策略;(9)规定微小贷款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10)确定合同及其实施的有关规定;(11)帮助建立和管理微小贷款的激励体系;(12)提出微小贷款的成长与扩张策略,使微小贷款业务适合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微小贷款主管的上述工作要由一个他领导的跨部门团队来共同完成,在银行内部建立一支核心团队来监督和管理微小贷款的设计、发展和实施是重要的,它可以对微小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挑战作出系统的反应。这个跨部门团队应包括信贷部门和支行的负责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管理、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当用于该核心团队成员的选择和培训上,对发展组织内部能力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微小贷款业务的开展需与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进行物理和财务上的分离,独立运作。物理上的隔离是为了减少微贷员与老信贷员之间的接触,避免工作程序与方式高度标准化的微贷员被老信贷员传统的工作作风所同化,也是为了减少不当竞争和不必要的摩擦。财务独立要求银行在微小贷款业务成本、利润的计量和核算上独立进行,这是微小贷款业务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所要求的,同时便于实现与银行其他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
在微小贷款业务试点阶段,可以考虑在总行建立“支行式”的事业部模式。这个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考核,人力、财力和行政都相对独立,对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大,而且即使经营不成功,对全行其他业务的影响也比较小。同时,微小贷款事业部管理层级少,组织架构清晰,易于大规模快速拓展。当微小贷款业务模式成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挑选个别支行或者地区组建专业支行,逐步推广。
二、人员安排与制度基础
一个完整的微小贷款流程只需要五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包括一位前台接待员,两位微贷员,两位审贷会成员。客户首先在前台接待员的协助下填写贷款申请表,这是客户进入微小贷款程序的第一步,也是微小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前台接待员在向客户阐释清楚微小贷款的基本要件之后,帮助客户梳理自己的基本情况并尽可能详细地填写申请表,同时在交谈中观察客户,进行初步的客户筛选。当前台接待员判断客户符合微小贷款基本条件后,将其申请表上交给特定的两位微贷员,进入第二步程序:实地调查。微贷员在仔细阅读客户申请表,掌握其基本情况并对相关行业进行必要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现场调查,一般在填写申请表的第二天进行。现场调查遵循“眼见为实”和“两人四眼”原则,微贷员需正确运用微小贷款相关技术收集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并在调查结束之后及时进行信息整理和分析,编写调查报告。审贷会一般由主调查员、两名资深微贷员三人组成,根据微贷员的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并最终作出贷款决定,包括贷款额度、利率、期限以及还款方式;暂时不能决定的,可要求微贷员收集更多的信息后再次召开审贷会。
微小贷款业务的开展以“制度先行”为基础,先制定基础性的规章制度并准备好必要的标准化文件,然后在其指导下开展业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微小贷款业务流程、微小贷款业务考核办法、微贷员工作纪律等,标准化文件主要包括营销资料和记录表格,包括宣传手册、微贷员名片以及客户申请表、现场调查初步记录表和自编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这些制度和文件需进行本土化的创新,以体现当地小微企业需求的特点和适应实际经济情况。
三、管理信息系统
微小贷款业务不仅要对过程中的相关纸质文件存档管理,而且要求建立功能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功能如图3‐3所示。
图3‐3 管理信息系统
资料来源:赵坚、金岩:枟微小企业贷款的研究和实践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微小贷款业务中有大量相互独立的活动:客户信息收集与分析、贷款决定与发放、不同的还款期限与不规则的还款、对不同企业或行业的经济特点分析。这些都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要求,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有了丰富的内容。
四、绩效评价
微小贷款业务开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和效率指标上。由于微小贷款不同于传统的贷款业务,不同的贷款机构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评价这项业务,再加上微小贷款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目前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评价微小贷款。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微小贷款,以下的若干指标(见表3‐4)都可以反映出微小贷款机构提供微小贷款的业务经营情况。需注意,微小贷款业务是自成体系、独立核算的,因而所有的指标计算都只涉及微小贷款单项业务,而与银行的其他业务完全分开。
表3‐4 微小贷款业务评价指标
资料来源:据赵贤、金岩:枟微小企业贷款的研究与实践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61—68页资料整理而成。
分析这些指标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提供微小贷款业务与提供传统贷款业务在财务、经营战略以及社会影响方面的区别,进而比较它们在成本和利润上的不同。这有助于微小贷款机构发现提供微小贷款业务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不同,并确定实现最终目标的战略计划和组织人员安排。
五、信贷员招聘与培训
在招聘方面,首先需构建信贷员的能力模型,重点就表达沟通能力、亲和力、财务及数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制订相应的招聘程序和题目库。招聘程序包括招聘公告、简历收集、笔试(逻辑及智力数学、作文)、集体面试、单独面试、体检、政审、报名录用等八个主要环节,确保招聘质量;整个培训期间,坚持“先固化,再优化”的原则,主要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两方面,建立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理论培训方式主要是通过由微贷岗位优秀的员工自编本土化课程讲义担任内部讲师并主讲,在教室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辅助性采用一些交互方式的培训,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在最初的理论培训结束之后,整个培训过程应该通过接触微小贷款的潜在客户来转向实际的应用,这种实地的培训主要包括个人工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践培训导师队伍实行“1+1”或“1+2”师徒式实习以固化微贷技术。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张保民,等.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范香梅,彭建刚.国际小额信贷模式运作机制比较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7(6).
[3]郝芳.农村信贷的思考———联保贷款的缺陷与创新.价值工程,2006(10).
[4]焦瑾璞.探索发展小额信贷的有效模式.中国金融,2007(2).
[5]裘益群.国外小额信贷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师,2007(6).
[6]唐红娟,李树杰.农户联保贷款的运行机制及其实践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
[7]王健康,高沐晗.农村小额信贷自组织制度缺陷及完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7).
[8]王三贵,李莹星.印尼小额信贷的商业运作.银行家,2006(3).
[9]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学萍.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博弈机制及其完善.理论月刊,2005(11).
[11]张改清,陈凯.小额信贷的小组联保机制运行机理与创新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3).
[12]赵坚,金岩.微小企业贷款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注释】
[1]为全面介绍国际微小贷款发展情况,本章节不仅仅以微小贷款为分析对象,还讨论既包括个人贷款也包括群组贷款的微小贷款运作模式。
[2]详见章元枟非对称信息下的团体贷款研究枠,2004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尽管该文中以团体贷款为例进行证明,但相关观点和分析方式也适用于个人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