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山
齐国凡,1926年生,浙江青田北山张岙人。我国珍稀罕见大型“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发现研究的地质学者。在长江工程大学、湖北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深受同学爱戴。
齐国凡早年就读于北山小学。1943—1945年在温州市初中念书,1946年在省立处州中学高中肆业。他性情耿直,有话直说。年轻时受党的爱国民主思想熏陶,极力反对贪污腐败。1946年在省立处州中学读书时,曾领导同学积极开展反对当年学校领导,挪用学生伙食费与商人合伙开戏院评理斗争。由于得罪领导,期末被逼退学。1947年转入温州瓯州瓯海高中部。1948年春,全国青年学生轰轰烈烈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运动。温州市各校学生也积极响应,罢课上街呼口号游行。齐国凡在温州市最热闹的五马街当众演讲,揭露国民政府的种种腐败恶行。事后温州市学联主办的油印刊物,进行了表扬报道。1949年初参加中共浙南游击队,青田县城的地下联络工作。青田县城解放前夕,中共浙南游击队与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共同商定于1949年5月13日解放青田城。但是,盘踞在县城的青田自卫总队,在中共浙南游击队和民兵的强大压力及百万大军过长江,青田上游丽水、下游温州相继解放的胜利消息震撼下,5月12日下午,他们狼狈向水南阜山方向逃窜了。当时城内空虚秩序大乱,少数留城的残兵勾结地痞流氓,企图开仓抢粮,私分归己。齐国凡得此消息后迅速赶到城内上店街金巷底,在仓库前面大声讲解党的政策,劝他们离开。几分钟后,被骗的群众相继散去,他迅速地贴上封条,保住了仓库内的全部粮食。齐国凡讲述解放前夕受党的委托,掩护同事安全,紧张书写和张贴欢迎解放军进城标语,站在城内最繁华热闹的上店街,向群众宣传,不要相信谣言,共同携手维护社会秩序等事项,如数家珍宝、记忆犹新。1949年5月13日,青田县城和平解放,齐国凡被委任青田县人民文化馆馆长兼中等学校接收委员。
1957年齐国凡毕业于吉林省长春地质学工程地质系(调干学员),参加过河南鸭河口水库、陕西石泉水库、贵州乌江渡水库、长江葛洲坝水库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坝址工程地质勘察。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考察过4 700余米的天山冰川及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吐鲁番盆地等许多高山低地河谷。工作认真踏实,实践经验丰富。
1966年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齐国凡刹那间失去了自由,遭受过多次的残酷批斗。1969年以“白专道路典型”“现行反革命”“漏划逃亡地主”“死不坦白,顽固到底分子”等罪名,被开除公职,强制遣返押回浙江青田北山张岙原籍监督劳动。由于老家山多地少,分不到可以种植的土地,又没有住房,无法生存。经生产队批准,独自一人去深山老林种植药材,自食其力。他在高山石棱间的田坪荆棘丛中,开出一小块平地。几根小树杆作柱,稻草树皮作瓦,搭起一个用树枝作门的茅屋,在荒芜野莽中,过着与弃尸乱坟为邻、鸟兽为伍、食不裹腹的穷困生活。
1972年齐国凡饱含满肚委屈,从老家青田奔赴武汉,向原单位领导申诉,要求按政策重新核实。原单位拒不接待,暗地里积极布置要进一步扩大打击批斗。齐国凡闻讯后,连夜乘车奔向北京,向中央信访部门申诉,受到代号“401”首长的接待。青田—武汉—北京—青田往返20余次,在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的督促下,由湖北省公安厅牵头,4个不同单位抽调7名精干人员联合进行全面核查。1973年按政策昭雪平反。但原单位领导心里不平衡,复职后常常无故被穿“小鞋”,工作不顺心。1979年调入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地理系讲授地质学。
1984年齐国凡与同事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在长江北岸新洲阳逻镇半边山,偶然在农民采石场边缘看见一个被甩在草木丛中的大型化石木(硅化木)。这个化石木树型完整,纹理清晰,随后将它运回实验室。由于这是基础研究,要钱要人都十分困难,这项研究只得暂时搁置。
1987年齐国凡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在家了。闲来无事心中时常惦记着这个大化石。此时他又想起中央信访部门“401”首长排除干扰、落实政策的严正作风,终于鼓起勇气,试着要把这个化石木谜底揭开。该化石在室内通过多次取样、切片、磨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是被子植物化石木。自然界植物按种子裸露或包裹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我国化石木分布很广,但学者在新疆、辽宁、四川等地发现的化石木都是年代较老的裸子植物,却未见内容结构丰富的大型被子植物化石木。这个新的发现对武汉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地质、地理、古气候、古环境都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踏遍青山人未老。齐国凡在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过多次残酷批斗,妻离子散,备受煎熬。平反后的80年代,我国科学研究初显曙光,他没有考虑“文革”动荡年代自己身体和心灵遭受的创伤,没有居家欢度幸福晚年,离休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新的科学长征。
在武汉市政府各级领导的积极鼓励支持下,他得到荷兰化石木专家杜乃正教授、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学专家杨家驹先生等的鼎力相助。他从武汉带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去阳逻野外继续寻找化石。他20多年来不计报酬,共采集大小化石木标本600多块,重量达数十吨,最长的一棵树干13余米,最大的直径80cm。这些化石木纹理清晰,色泽鲜明。远看为木,近观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已经鉴定的树种有秋枫、武汉楸木、武汉杜英等12科13属20种,其中有被子植物化石9科9属1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属我国迄今“独一无二”的被子植物化石木群。它具有两个世界之最:①为世界已发掘、采集规模最大的被子植物化石木群;②同一地区世界被子植物属、种最多的产地。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研究成果,相继在国家的《植物学报》《古生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填补了我国新生代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的空白,丰富了世界植物研究资料。其中有的被俄罗斯《古生物学报》等刊物摘要转载,有的被美国权威性只读光盘(CD-ROM)数据库BA《生物文摘》收藏。从而引起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们的重视和关注。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仁教授,年近80高龄还亲临湖北大学察看,并欣然题词:“被子植物硅化木——秋枫在我国首次发现”。德国著名古植物学家斯威彻教授说:“中国的这一发现,对研究世界被子植物有很大意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库柏教授说:“它的被发现,是对国际植物研究的巨大贡献。”齐国凡质朴单纯不图回报,这些天赐武汉的珍稀宝贵遗产,全部无偿捐献给湖北大学化石木专题陈列馆、武汉市科学技术陈列馆永久展出,供人们观赏。它们将使参观的人们感受自然灵气,享受精神乐趣,丰富科学知识。
齐国凡长期从事野外室内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贾兰坡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签发出版了《中国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专著。2006年中国气象局又将“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与古气候”专题拍摄,搬上银幕。齐国凡一生宠辱不惊,为人正直,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2011年3月24日
1.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原国际植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仁教授(左一)亲临湖北大学审视中国首次发现樟型木并题词:
2.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贾兰坡等7位院士,在作者等依据自己在野外和室内试验观察、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中国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专著扉页上,高度评价其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陈列观赏价值:
3.德国波恩大学古植物学家斯威彻(Schweizher)来湖北大学地质实验室后指出:“中国的这个发现,对研究世界被子植物很有意义。”他非常高兴地去了化石木场地现场观察,回到实验室还提出指导建议,并对进一步如何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德国波恩大学斯威彻教授在地质实验室(左二)与李承森教授(右一)及作者(左一)共同探讨进一步研究问题
场调查之一:徐瑞瑚教授(左一)、斯威彻教授(左二)、李承森教授(左三)、李刚教授(左四)
现场调查之二:斯威彻教授(中)
4.德国原古植物学会主席、著名被子植物化石木研究者塞米尔教授到湖北大学交流学习。
塞米尔教授到实验室参观化石木实验
塞米尔教授(中)与湖北大学地理系两位主任及作者夫妇留影
塞米尔教授在实验室观察化石木薄片
德国塞米尔教授(后排中)与作者夫妇(前排中、右一)留影
塞米尔教授(右五)参观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标本及实验室后,离校前合影留恋
5.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库柏教授和波兰教授来参观交流被子植物化石木及研究成果后说:“中国这项发现是对国际古植物研究的巨大贡献。”
美国古植物学家库柏教授、波兰教授在湖北大学实验室参观交流后与作者(左三)等留影纪念
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的教授、专家们对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的发现和研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波兰古植物教授仔细观察化石木林及实验室科研成果后,与作者共同游览中国名楼——黄鹤楼
6.荷兰莱顿大学古植物学者杜乃正教授认为中国被子植物化石木众多树种的发现,是对世界植物研究的重大贡献,他不为名利,无私支持援助,两次自费来实验室,在高倍显微镜下工作。
杜乃正教授(左)、王清萍实验员(中)与作者(右)
7.武汉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研究组主要成员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解剖学家杨家驹教授、中国科学院林学钰院士、俄罗斯著名木材解剖学家阿里克什教授等数十名教授专家来湖北大学参观被子植物化石木。
中国林业科学院杨家驹教授(左一)与作者(右一)共同在武汉阳逻化石木产地现场留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