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希望所在·促进宁夏经济总量“膨胀”、科技进步和管理提升的“一号工程”
一、促进宁夏经济总量“膨胀”
宁东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和宁东能源化工两大基地,是自治区的“一号工程”,也是国家规划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七大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和西部地区六大优势产业基地之一。基础设施好,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关系着宁夏经济、民生的长远发展。两大基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煤炭资源丰富,将煤炭资源规划做好,合理利用,就能把“一号工程”建成生态、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据初步测算,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规划建设项目建成之后,现有工业规模翻2.5~3倍,转化当地煤炭资源2300~2400万吨,消费天然气16亿立方米,带动采掘、运输、电力、包装、机械、维修第三产业等行业的发展提供2.5万个劳动就业岗位,促进10多个大企业集团的建设和发展。将新增工业增加值297.6亿元,并拉动其他产业和部门形成产值897.39亿元,每年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
二、促进科技进步
项目建设开局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结构调整方针,坚持走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的发展路子,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宁夏科技进步步伐。为宁夏工业起跳注入了活力,为宁夏跨越发展积蓄动力,为宁夏强区富民打造推力。
宁东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和宁东能源化工两大基地,推进了宁夏循环经济的进程。抓住煤炭液化这一中心环节,在煤炭液化的基础上,形成煤炭-煤化工-建材、煤炭-焦化-煤气-电石-化工-建材等五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同时形成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以及基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循环经济配套产业。通过循环经济工作的实施,将宁东基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不造成对生态与环境的污染,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目标。预计到2010年,基地的整体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基本全部纳入循环经济系统,包括煤矸石、煤层气、粉煤灰等在内的废弃物基本实现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两大基地建设,促进了宁夏节能环保技术的提高。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工程的建设,刷新了多项第一:宁夏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西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燃煤发电机组,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空冷发电机组。特别是国际先进水平空冷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空冷发电“节能环保冠军”的诞生,促进了宁夏节能环保的水平的整体提高。
两大基地建设,探索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羊场湾煤矿建设工程在短短的25个月内,就完成了通常需8至10年才能建成的矿井,创下国产综采设备单面日产原煤2.06万吨、月产原煤40.83万吨、回采工效95吨/工的纪录;国际领先的进口综采设备,创下宁夏煤炭工业史上单面日产2.82万吨、月产45.18万吨、回采工效129.65吨/工的最高记录,为宁夏乃至全国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树立了样板。
两大基地建设,为宁夏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雄厚基础,新建盐中高速公路盐池至马儿庄段,扩建机场高速公路,完成银古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上马盐中高速公路太阳山连接线工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为曾经荒瘠的宁东铺开了腾飞的跑道。
三、促进管理机制完善和管理水平提升
宁东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和宁东能源化工两大基地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了现代化管理,完善了科学管理机制,提升了管理水平,为宁夏今后经济社会建设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经验,创新了模式。经初步总结,在以下方面确定了较好的可以借鉴利用的经验: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严格制定园区产业准入政策;整合资源,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利用政策优势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依托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三废”排放,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强宏观经济研究,注视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支持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完善管理监督机制,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完善管理体制;坚持实行项目决策咨询制、项目投标招标制、工程监理制;规范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资金超支;健全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实现各方良性互动,实现质量、进度、效益的最佳组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