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金定投的误区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此投资方式不但能平均成本、分散风险,而且投资方式类似于“零存整取”储蓄,只要去银行或证券营业部签订一份协议,就可实现自动投资,坐享收益,所以基金定投又被称为“懒人投资术”。不过,定投毕竟是一项新业务,很多投资者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定投虽能平均成本、控制风险,但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收益一般较稳定,定投和一次性投资效果差距不是太大,而股票型基金波动较大,更适合用定投来均衡成本和风险。
误区之二:定投只能长期投资。定期定额投资基金虽便于控制风险,但在后市不看好的情况下,无论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投,均应谨慎。已办理的基金定投计划也应考虑规避风险的问题。例如,原本计划投资五年,扣款两年后如果觉得市场前景变坏,则可考虑先获利了结,不必一味等待计划到期。
误区之三:扣款日可以是任意一天。定投虽采用每月固定日扣款,但因为有的月份只有28天,所以为保证全年在固定时间扣款,扣款日只能是每月1~28日。另外,扣款日如遇节假日将自动顺延,如约定扣款日为7月8日,但如果次月8日为周日,则扣款日自动顺延至9日。
误区之四:只能按月定期定额投资。一般情况下,定投只能按月投资,不过也有基金公司规定,定投可按月、双月或季度投资。现在多数单位工资一般分为月固定工资和季度奖。如月工资仅够日常之用,季度奖可以投资,适合按季投资。如果每月工资较宽裕或年轻人想强迫自己攒钱,则可按月投资。
误区之五:漏存、误存后定投协议失效。投资者有时会因为忘记提前存款、工资发放延误及数额减少等因素,造成基金定投无法正常扣款,这时有的投资者认为这是自己违约,定投就失效了。其实,部分基金公司和银行规定,如当日法定交易时间投资人的资金账户余额不足,银行系统会自动于次日继续扣款直到月末,并按实际扣款当日基金份额净值计算确认份额。所以,当月扣款不成功也不要紧,只要尽快在账户内存钱(三个月内)就可继续参加定投。
误区之六:定投金额可以直接变更。按规定,签订定期定额投资协议后,约定投资期内不能直接修改定投金额,如想变更只能到代理网点先办理“撤销定期定额申购”手续,重新签订《定期定额申购申请书》后方可变更。
误区之七:基金赎回只能一次赎清。很多投资者以为赎回时只能将所持有的定投基金全部赎回。其实,定投的基金可以一次性全部赎回,也可选择部分赎回,或部分转换。如资金需求的数额小于定投金额,可用多少赎多少,其他份额可继续持有。
误区之八:赎回后定投协议自动终止。有人认为定投的基金赎回后,定投就自动终止了。其实,基金即使全部赎回,之前签署的投资合同仍有效,只要银行卡内有足够金额并满足其他扣款条件,此后银行仍会定期扣款。所以,客户如想取消定投计划,除了赎回基金外,还应到销售网点填写《定期定额申购终止申请书》,办理终止定投手续;也可以连续三个月不满足扣款要求,以此实现自动终止定投业务。
误区之九:因恐惧而暂停。基金投资首先必须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基金的特点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往往能够获得与大盘同步甚至超越大盘平均水平的收益。但是,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基金净值往往也会暂时地缩水,许多投资者因恐惧,在下跌时停止了定投(甚至赎回基金)。其实,投资者只要坚持基金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坚持下来,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下来,从而无惧市场涨跌,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
误区之十:因上涨而赎回。一些客户在定投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基金净值上涨,担心市场反转而选择中途赎回,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与其当初进行基金定投的初衷相违背的。事实上,许多人参加基金定投的原因是个人没有能力判断市场涨跌,必须借助定投来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而一旦因净值上涨而赎回,实际上就是人为对股市涨跌进行了判断,从而再次陷入了“短视投资”的陷阱。基金定投如同财富之旅上的长途列车,只有坐到终点(通常坚持5年以上)才能有最大机会完成财富之旅,实现“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事先规划的理财目标。
误区之十一:选错定投品种。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类型和风险收益特征缺乏了解,以为所有类型的基金都能够定投,从而选择了错误的基金进行定投。事实上,定投平均成本、控制风险的功能不是对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一般较稳定、波动不大,定投没有优势。而股票型基金长期收益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更加适合基金定投。
误区之十二:对未来现金需求估计不足。许多投资者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缺乏规划,尤其是对未来现金的需求估计不足,或者将过高比例的资金进行房地产、实业等投资,一旦现金流出现紧张,可能中断基金定投的投资。由于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中途下车可能离目标还很远,尤其是股市有涨有跌,如果在股市低潮时急需用钱,就可能因“被迫下车”而遭遇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