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
当所有人都看好市场时,就该离开。记住: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多年资本市场的实践表明,在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市场中,少数人赚钱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多数人只是参与或者赔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成为少数人,成为少数的赚钱者,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和大多数人保持对立,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操作策略。
当一波行情渐涨渐高,其实也是泡沫和风险逐渐积聚的过程,但在表面的盈利效应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眼前的收益所吸引,希望将自己全部资金投入其中,此时是资金投入最大化的阶段,往往也是行情高点和头部所在,一旦后续资金流跟不上,不能维持不断提高的市场价格,行情就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
回顾沪深股市十多年的历程,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准确性。每当行情进入高潮,营业部大厅人满为患,投资者汗流浃背、神情亢奋,股指往往面临着头部。相反,当市场陷于谷底,证券机构门可罗雀,即便反复动员,投资者也是应之寥寥,结果却是安全的底部。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当股市持续冲高、人人都想进场的时候,作为少数者就可以逐步分批抛出,不要等市场下跌时才恐慌性抛售。而当行情一再暴跌,所有人都失望、悲观甚至绝望的时候,却可以分批进场、分地吸纳。此时,一些价值型的股票因为暴跌,矫枉过正、价值低估,是中线进场的好机会。对基金购买新手,我们有两点建议:
第一点是基金不是获取暴利的工具。虽然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人可以多购买些股票基金,但不要有短线获取暴利的想法,应该作长期打算。在国外,1年之内算短期,3~5年是中期,5年以上才算长期。
第二点是投资人应该购买合适自己的基金产品,而不是跟从排名榜。基金管理公司的销售人员应该只向客户销售合适他们的产品。如果产品的风险收益与客户的目标不一致,则宁可损失客户,也不宜做推销。
所以,我们提倡投资人做个性化投资,而非跟风,按照排名榜买基金的方法需要商榷。有些基金产品的定位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好比乘坐翻滚过山车,带来的刺激和惊喜自然很多,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心脏承受力。如果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健康状况不良,玩这种游戏就会变得非常危险。所以,事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很重要。害怕承担风险的人还是选择一些安全性高、收益过得去的投资品种比较合适。
目前,内地基金产品的分类不是特别明晰,完善的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这给有意买基金的投资者带来了不少困扰。有人面对两只完全不同类型的基金拿不定主意,也有投资者误以为“博时3号”(货币市场型基金)可以达到“博时1号”(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水平。对此王鸿嫔表示,这是因为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历史还不够长,散户投资者对基金还需要有一个从认可到熟悉的过程。当然,基金公司和散户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不足、信息分享不充分也是原因之一。投资者要多学习、多了解,找到自己适合的品种。
投资基金产品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先是设定理财目标,考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确定投资方向,即选出需要投资的基金品种和数量;再是选出绩效在同类型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基金,在适当的时候购买;最后还要定期关注手中基金的投资组合报告,为它们做“健康检查”,不良的要剔除。
对于如何选基金,有这样两点建议:
第一,不要迷信“排行榜”。有一位投资者喜欢盯着年底排行榜买基金,而且多数是国际知名基金公司旗下的各类旗舰基金。结果若干年下来,账面亏损近半。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位客户每次都买在了高点。
第二,按照自己的需求做基金组合。目前内地的基金产品简单地分为“偏股型”、“股债平衡性”、“偏债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等,随着市场的发展,分类将会更加细化。以一个30岁左右、有一定积蓄的未婚青年为例,他可以把可用资金的一部分存银行或者买货币市场基金以备不时之需,一部分买风险收益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再有一部分买风险收益适中的平衡型基金。
对于评价和选择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如果基金能够连续3年以上将业绩保持在同类型基金排名的前1/3,应该基本可以信得过了。至于合资基金公司是否更有水平,判断其成功的关键是本土化,现有的几家由于开业时间尚短,目前还很难辨明各自的风格。
如果某只基金在六个月内的回报率不断上升,例如达到了30%、40%甚至50%,必然会吸引投资人的关注。许多投资人会经不起诱惑,开始购买这只热门基金。追逐热门基金,是不是明智的投资决策呢?
随着市场的波动,基金的风格、市值、投资行业分布等因素影响着基金回报率的高低。如果基金的投资风格恰好与市场上升行情一致,基金短期内的回报也会随之攀升。不同的时期,市场热点也不同,例如在美国,90年代末是高科技基金和大盘成长基金,2000年是医疗保健类基金,随后的两年则是小盘价值基金和沉寂多年的黄金基金。
热门基金总有冷却下来的时候。当市场环境改变时,热门基金往日的光芒也会黯淡下来。而且,往往是在热门基金达到顶峰开始回落的时候,投资人才开始关注这些基金。美国的PBHGGrowth基金在1992年至1995年间,虽然业绩优秀,但并没有吸引更多新资金。在1996年初,其三年来平均年回报率达到了30%,从而吸引了投资人的关注,大量资金开始流入该基金。仅仅头六个月,就有2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但在7月份,基金的回报率却迅速下滑了10%。当该基金亏损了一段时间后,投资人在1997年初开始卖出,结果又错过了该基金在第二季度的回弹。上述实例说明一个投资中常见的现象:投资人通常将短期的业绩作为判断基金好坏的标准。
晨星研究表明,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债券基金的投资者,如果追逐热门基金,都会为此付出代价。对于股票基金,特别是波动性较大的激进型基金,投资者的损失更大。晨星对美国小盘成长型基金的研究表明,在选取的某一五年时期内,与定期定额投资相比,投资人一次性投资于热门基金的损失每年达到1.8%。特别是追逐小盘成长型基金和中盘成长型基金。
为了避免追逐热门基金可能造成的损失,投资者应选择具有业绩稳定性的基金。虽然业绩稳定的基金不像波动性大的基金那样容易吸引市场的关注,却是比较可靠的选择。无论市场环境如何,业绩稳定的基金都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投资人会倾向于长期持有,而不会频繁地买入卖出,从而能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1998年,晨星对业绩稳定的基金和业绩波动较大的基金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虽然业绩波动较大的基金十年总回报率较高,但在考虑了资金流入流出的因素后,业绩稳定的基金回报更好。当市场下跌时,业绩波动较大的基金亏损较大,投资人容易卖出基金;而当基金开始反弹时,投资人由于错过机会而造成的损失每年将近3%。因此,如果投资人对基金业绩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差,不妨选择业绩较稳定的基金。
对于业绩表现不好的基金,投资人是否应该远离?
基金业绩较差者,有绝对业绩差和相对业绩差两类。绝对业绩差的基金有可能是一项好的投资。现实中,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实际的择时水平不尽如人意,往往高位买进、低位卖出。如果采用反向操作法,逆向而动可能会带来不错的未来回报。因此,如果一个基金绝对业绩差,而投资风格与其相同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差,意味着这种投资风格类型的基金最近一段时间内在市场上“失宠”,整体业绩较差。反向操作购买这类“失宠”基金不失为一个有潜力的投资。如果采取反向操作绝对业绩差的基金,投资者可选择其中相对业绩较好者。
不应完全排除那些某段时间内相对业绩较差的基金。有些基金在同类投资风格基金业绩差时,其相对业绩也较差,但在市场发生转变、同类基金业绩好转时,其相对业绩也会较好。当然,投资者不应仅仅因为某只基金的业绩差而去购买,而应在分散投资理念的框架内进行考虑。
各类风格的基金某个时段内波动方向不同,投资者可利用分散投资来减小投资组合的波动,从而增加长期投资的回报。如果基金由于其投资风格、行业或资产类别在市场中暂时业绩较差,而投资者可以用这类基金来分散风险,这只基金就可以考虑购买。但投资者应根据投资偏好,充分考虑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否需要这类基金。
星级评价是对基金以往业绩的定量评价,不是买卖基金的建议。有时候尽管基金星级下降了,仍然是值得投资的。例如,在2002年以前,先锋资本机遇三年评级、五年评级和综合评级都是五星。该基金集中投资于高科技股票,因为这两年市场不好,其三年评级降到了一星,综合评级降到了三星。尽管该基金因为波动大和投资理念独特而不适合于保守的投资人,但它并没有失去独有的魅力,晨星分析师仍然关注其优秀的管理团队、一贯稳定的投资方法和理念、突出的长期回报和较低的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