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
1.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
资本市场的建立推进了企业所有制改革,促进了以公司制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公司制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主体。资本市场的建立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让位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的法人治理模式。资本市场的建立,还促进了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按资分配”的新趋势,打破了传统“按劳分配”一统天下的分配格局。
2.彻底改变了企业投融资体制和吸引外资模式
传统的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方式开始让位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到2004年7月底,累计为企业筹集资本金11208亿元,仅发行A股筹资就超过8200亿元。通过资本市场吸引外资(H股、B股、N股等)也逐年增多。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和合理,改变了过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率低下的状况。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加大了新产品、新工艺的投资开发力度,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电信、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上市融资使企业得以快速低成本扩张,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例如,海尔集团在上市后,成功地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飞速发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先后在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菲律宾、约旦等13个国家投资建厂,到2004年底,已经发展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3亿元、净资产71亿多元、产品品种齐全的世界第二大生产白色家电的跨国公司。2003年,“海尔”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一,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品牌,其品牌价值以503亿元蝉联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再如,燕京啤酒原来只是北京三家地方性啤酒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先后并购了江西吉安、广西漓泉、福建惠泉、内蒙赤峰、山东莱州、曲阜、江苏常熟等多家啤酒厂,到2005年6月底,资产总额已经达到84亿元,是上市时的10多倍,年啤酒产量超过100万吨,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跃居世界15强。
5.拓宽了企业的再融资渠道
到2004年7月,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再融资手段,累计筹资超过3000多亿元,占资本市场融资总量的1/3左右,其中仅通过A股配股融资就达到约2258亿元。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所募集的资金远远超过首发融资,如四川长虹1997年配股募集资金23亿元,是1994年上市时首发募集资金的27倍。武钢股份2004年6月增发新股募集资金近90亿元,是首发融资的6.5倍。
6.提高了企业信用程度,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由于过去资本积累不足,我国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高、资产质量和信用程度低的问题。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吸引直接投资,资本实力大为增强,权益资本的增加使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信用程度。
7.拓宽了公众投资渠道
虽然从2001年下半年起我国股市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调整,但投资者的热情不减。到2005年6月底,投资者累计开户接近7274万户,平均不到20个居民就有一人参与了证券投资,这还没有包括在场外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券等的投资。居民的资产组合也更加多元化,出现了由单一的银行存款变为存款、国债、股票、保险等多种投资组合并存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