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贷计划管理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汪玉贵 慕逸仙 雷大琛
根据总行工作部署,结合目前计划管理工作实际,对往年各项贷款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今后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初步设想。
一、全行业务运行特点及计划管理现状
(一)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运行特征及发展趋势
我省近年来粮食连续增产,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发展,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发展较为平稳,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但随着近几年中长期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短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2009年的61.83%降至目前的44.54%,年均下降10.36%,但降幅呈现出逐年收窄的态势。
2009—2012年各项贷款余额、年度增加额构成情况(单位:%)
从全行短期贷款结构来看,以各级粮油储备贷款、准政策性粮棉油购销贷款以及产业化龙头和加工贷款为主,约占全部短期贷款的58%左右。近几年,全省粮食增产增收,粮油储备贷款余额逐年增长,2009年以来年均增幅达20.8%;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贷款也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由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及期限等因素决定了其较强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受季节性因素及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全年来看,上半年贷款投放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从7月份夏粮收购工作开始逐月递增,9月、11月为全年信贷投放高峰,12月随着各项收购、加工工作进入尾声,信贷投放下降。综合来看,一般二季度短期贷款降幅最大,平均降幅达7.16%;四季度短期贷款增幅最大,平均增幅达15.59%,10月份为短期贷款余额增幅最大的月份。
2009—2012年短期贷款余额季度间增减变化情况(单位:%)
(二)中长期贷款运行特征
甘肃省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自2007年全省开办中长期信贷业务以来,逐渐成为拉动全行各项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2012年年末,全行中长期贷款余额234.54亿元,较年初增加39.72亿元,增幅20.39%,较2009年增加138.17亿元,年均增幅34.51%,2009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量平均占我行全部贷款增量的80.57%。受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中长期贷款增幅、增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降幅达12.07%。
2009—2012年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度增加额构成情况(单位:%)
注:余额占比、增加额占比均是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和增加额的比重。
从结构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占比较大,呈稳步上升态势。根据总行信贷政策引导,土地储备贷款和水利建设贷款成为全行近两年来中长期贷款新的增长点,贷款余额年增幅达235%,增量占2012年全行净增额度的22.89%。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和产业化龙头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从中长期贷款投放收回情况来看,由于项目审批周期长,以及外部监管逐渐趋紧,信贷投放的规律性并不明显。2009年以来,全行中长期贷款月度间投放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12月,约占全年投放中长期贷款总额的21.5%。在收回方面中长期贷款规律性较为显著,受往年该类贷款主要集中在年底投放以及监管部门还款规定的影响,贷款回笼呈现出W型波动,即1月、6月、12月为收回高峰,回笼量占年度中长期贷款收回的45.43%左右,尤其是12月当月回笼量约占全年的26%。
二、目前我行计划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年,由于全行信贷计划趋紧,全省在总行有关要求的基础上,逐步细化计划管理方式,强化监测考核力度,全力确保计划的用好用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信贷计划管理职能在不断完善和扩充,在日常业务管理中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计划管理调控功能未充分发挥
一是由于农产品的周期性导致贷款季度间增量波动较大,贷款投放在品种、时间上高度集中,以后年度中贷款短期内大幅波动的情况将不可避免。二是在现行的计划管理模式下,信贷计划对整体资源的配置和调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在省级分行层面上,信贷计划调控对全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较为有限,基层行计划随着项目走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意识、长远意识。目前计划管理方式多局限于本年度信贷业务和微观层面,对未来年度业务发展的宏观规划不足。
(二)计划分配方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新形势
以往的计划分配方式即根据各行年度需求切块下达的粗放型管理已难以满足目前复杂形势下的管理要求。计划分配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分配原则的科学性、分配过程的流程化均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计划预测、执行情况监测难度不断加大
一是计划分类口径与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形成有效对接,造成计划监测不准确,也对历史数据的连贯性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计划预测难度大,准确率低。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难以通过考核计划预测偏差率等手段对各行计划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约束,虚报、夸大计划预测数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计划监测手段单一,数据适用性窄,难以适应当前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制度建设落后
计划管理制度性约束不足导致管理方式、方法缺乏有效依据,计划管理被动性管理任务居多,主动性管理缺乏有效抓手。
三、强化计划管理的一些初步想法
(一)总体上解决计划定位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计划管理主动性,应首先解决计划的定位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以计划管理为主要抓手,积极调整全行资产结构,提升计划管理对全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刚性控制,推动计划管理与全行发展战略目标的深度结合。真正做到计划先行,信贷项目以计划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计划管理的职能将更多地体现在对全行发展的规划和调节上,其次才是微观层面计划的执行和监测。
(二)转变计划管理理念,逐步向精细化发展
计划管理精细化是信贷计划管理适应农发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计划管理精细化的目标是:各项贷款年度增量比例合理、资产期限结构与负债有效匹配、不同行业(产业)贷款发展有保有压以及区域间业务的均衡发展。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办法,减少政策、办法的随机性,增强管理过程的连贯性;其次要建立简单可行的常规化工作流程,明确各有关部门相关职责,充分发挥部门间合力;最后要明确标准化的分类方式,在计划预测、执行以及监测方面,能够与统计数据实时对接。计划管理精细化应当是建立在广泛信息对称和多部门协同作业的环境下,通过明确管理办法,严格、细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主观因素而造成工作效率损失和质量的下降。
(三)细化计划分配原则和依据,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
计划分配是计划管理的核心环节,计划管理对银行资产结构、资源配置等的调控功能最终都体现在计划分配上,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计划分配指标体系,通过格式化、程序化的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信贷计划对全行业务的综合调节作用,在保证发展落后的地区计划需求的同时,使有限的信贷计划资源向业务发展质量更好、管理更规范的行倾斜,最终实现信贷计划管理的整体目标。
(四)建立计划管理联席工作制度,强化计划执行考核力度
计划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工作日益繁杂、责任重大,涉及全行各业务部门,从测算、分配、执行到监测都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协作,沟通协调工作将成为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切实可行的联席工作制度,有效贯穿计划管理的全部内容。同时,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要进一步强化计划管理的严肃性,通过强化计划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考核力度,有效落实责任,切实提升基层行管理水平,不断深入推动计划管理精细化。
(五)搭建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加大信息系统运用
应建立全面而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设立信贷项目审批进度台账,实时跟进项目具体进度;建立便捷、通用的计划和存量贷款监测系统,尤其是在对到期还款和中长期贷款按合同约定还款的监测功能上,进一步强化计划数据与其他统计数据的对接;建立计划预测上报系统,实现与信贷项目审批进度台账以及计划和存量贷款监测系统的实时对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计划预测的影响。
总而言之,计划管理精细化是当前计划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行将在总行资金计划部的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积极探索计划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全力推进计划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