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构管理的基础

机构管理的基础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点统一管理体现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使用上,几家支行网点共享杂务人员、会计人员或其他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各支行网点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共享资源。行长的敞开式办公室 管理层鼓励支行行长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员工。

第五章 机构管理的基础——支行网点

建网点也要看风水 在银行决定建立网点以后,银行的主要负责人都会亲临现场查看是否适合,包括风水都是观看的内容,看似有些迷信,但也充分反映出银行对设立一家支行的重视。银行为投入一家支行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因此,各种不利因素都要考虑在内。曾经有家银行建立后效益一直不好,后来有人提议,让风水先生看看,发现有一过街天桥正插入银行的大楼中间,表面看好比一把匕首,实际上是交通影响着银行业务。银行只好花巨资拆掉了天桥,可见银行对网点效益的重视,已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

建立网点的可行性报告 支行网点的合理布局是发挥整个网络作用的关键,既要为便利客户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考虑到支行网点的分布匀称,相隔位置适当,又要为今后的业务拓展和理想的盈利顾及支行网点设立的必需条件。银行建立一个网点的可行性报告主要要考虑到三个因素:

1.分析市场供求因素,确定网点是否适应公众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分析网点的业务发展潜力和拥有的客户量。

2.分析银行同业的竞争因素,了解同一地区银行同业网点的分布以及对本行网点的影响,确定新网点是否有利于与同业竞争。

3.分析设立新支行网点的利与弊,确定网点是否有利于加强网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否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是否交通便利,方便储户,而最重要的是建立网点能否盈利。

新网点不寻常的待遇 银行将新网点作为扶植的重点,在筹备小组和新网点的人员配备上,选用最得力的管理人员和督导人员,他们将新网点比做一个新生婴儿,刚出世就要让他茁壮成长,这样在将来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健康的人。因此,银行对新网点的人员、设备都从最优处着手,全行各单位尽全力支持,调动全行的精英支持新支行,一些业务尖子确因需要不能久留新支行网点的,也要在新支行创业期内工作一定时间,给新支行助上一臂之力,尽上一份努力。

网点设计为客户着想 为了树立良好的外观形象,银行不惜重金,聘请专业企业形象顾问和设计公司对网点门面和内部进行设计,运用计算机模型进行各种设计比较,从美中选美,特中选特。虽然每个网点要根据银行的CI,进行设计,但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必须充分利用具体环境,显示出本银行的独特个性。从设计到布局,从装修材料到规格和标准都反映银行为客户着想,为业务着想的独具匠心,虽然银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它为银行赢得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支行的总预备队 为了节省人力,各家支行的人员很少配备备用人员,一家支行由于两位员工生病,立即向支行管理部求援,支行管理部立即派员前去,由支行管理部组建支持小分队,以解决各支行网点因员工临时病、事假(正常休假因事先有计划,不会影响工作)而造成人员不足的困难,支管部统一调配全支行网点的人力,发挥了整体优势,节省了每家支行需留有后备人员的人事开支。网点统一管理体现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使用上,几家支行网点共享杂务人员、会计人员或其他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业务授权人员也可共享或兼职,钟点工(一天只干几个钟点)已被一些网点使用。各支行网点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共享资源。

行长的敞开式办公室 管理层鼓励支行行长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员工。为此目的,支行行长办公室布局采用“敞开式面朝柜台的玻璃房间",即行长能从办公室看见营业一线的办公,银行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支行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障分隔,要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为管理人员和员工沟通提供方便。对支行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可以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

支行行长的一周时间表 一位支行行长的时间大致可以这样分解:60%的时间用于行政管理,40%的时间用于销售管理。行政管理包括会议、处理信函、书写报告和计划、参加培训、内部稽核、人事管理、督导员工、监察逾期账款和透支款项、处理账务等。销售管理包括访问客户、接触客户、服务客户、跟踪服务、调查资信、市场分析、业务推介和员工销售培训等。行政管理是主项,它关系到全支行的管理,包括支行员工的管理和推动,包括业务的策划和组织。销售管理所用的时间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对于银行的作用则是非常大的。

支行行长的“备忘录” 对一家支行行长来说,小支行有十几个人,大支行有七八十位员工,事务性工作非常繁忙,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下是王行长的“备忘录”,也是他的工作体会或者说经验介绍:

1.要确定每日的工作计划,按照优先缓急,依次序完成。

2.把精力放在少数最重要的工作上,而不是放在琐碎事项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定工作时限,对自己有激励作用。

4.下属要各尽其责,在授权范围内,必须自行解决,不得请示,不得推诿。

5.制定一些例行事务处理办法,将这些公事变得公式化,将诸如文件、信件、报表、账目等工作让属下员工去完成。

6.约见客户要事先安排,控制见客时间。

7.减少电话干扰,打来的电话由下属接听,无急事通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回复,如上午下班前半小时和下午下班前半小时。

8.避免过多社交应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拓展工作中。

9.发挥副手的作用。

10.减少报表、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出差、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减少文字、多用电话。

11.多方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将有限的工作时间用在客户最需要的工作上。

12.授权下属处理客户投诉及咨询服务,授权必须与权责相称。

网点计划管理 支行管理在银行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划管理是其关键,他们将计划管理的实施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支行策略,按四个步骤制定:

(1)找出能为支行带来盈利的客户,辨认支行的基本客户,并编排优先服务次序。

(2)找出主要客户选择银行时考虑的条件,衡量各条件的重要性,并估计有关选择银行条件的变化。

(3)对主要客户而言,支行较同业具备什么优点,哪些地方较同业逊色。

(4)找出哪些条件是支行主要客户甚为关注的,其中哪些地方是支行较同业最大的弱点,针对这些项目制定支行策略。

第二阶段:配合支行策略,制定“一年目标"。定出一年内多个需改善的项目,并尽可能结合具体表现情况定出资料目标。

第三阶段:上报品质管理计划。

第四阶段:把“一年目标"传达至本支行有关部门,同时定出部门需开展的行动计划,以配合“一年目标"计划。具体为:

(1)先向管理人员,继而向员工传达有关计划,并传达及解释作出改善的迫切需要。

(2)让支行内改善工作小组分析“一年目标",小组分析本支行现时的能力,辨认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修订测试有关程序的方法,设立“感应器"以进行动态检查。

(3)预备行动计划,指出需改善的步骤、方法及目标。

(4)由小组检查各自的计划,以确定综合计划能够达到目标,并关注及增添人力和物资资源给不能达到目标的单位。

第五阶段:组织实践小组,各小组负责执行上述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并发挥协作精神,互补不足。

第六阶段:编排每月进度检查表,支行主管与执行计划小组按计划检查进度,查看整个过程有无问题,以便一年后订出改善计划。

第七阶段:编排年度检查表及重新开始整个过程计划表,并与制定计划的人员召开会议,对明年需改善的地方提意见。

支行的总务集成 银行统一购买办公用具和机器设备。银行发挥总务部专业人才的作用和批量购买优惠的便利,统筹全行的办公用品采购。全行支行网络定期上报计划,总务部负责全行平衡,统一管理,对有效使用资源的单位予以鼓励,对使用不善的单位予以警告和限制。当总务部大批量购置时,货比三家,价廉物美,并有专门地点统一储藏,减少各支行网点的仓库占用,降低网点的各项开支,方便一线服务。银行统一管理房产。尽管房产成本由各网点自摊,管理仍由总务部统一实施。购置、装修、维护、电话使用都由总务部统一安排,费用由各网点自付。管理统一的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统一银行标志,防止自成体系,有碍银行一体化。

金牌支行 对网点管理重点在于重视金牌支行,金牌支行是一些大型支行,大型支行网点实力强,是支行网络的主要效益来源,在管理人员配备上,大型支行主管往往由高级经理出任,他同时担任该支行区的区长。在业务投入和资源分配上,银行适当向这些大支行倾斜,以适应这些支行对银行的贡献,同时,全行各单位在业务优先上向这些大支行开“绿灯",总经理室成员经常参与这些支行的业务推广等活动,并且与这些支行建有业务辅导和联系关系。金牌支行是根据各支行的业绩和控制风险能力评选出来的,它们享有各种工作优惠,但它们的责任一样非常重,因此,金牌支行在全行的网点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木桶理论 弱小支行网点是银行发展的“颈口",银行用“木桶理论"来说明弱小支行的作用,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木桶箍上方最低的木板长度决定的,其他木板再高也是无济于事的。同样,银行的整体表现通常也不以其最优秀的支行网点为标准,而是以其最差支行为标志,它们拖了全行发展的后腿。银行对这些弱小支行“特别关照",首先是每年银行管理层都会对这类支行进行一次“会诊”,提出问题的症结,改进的方式。其次是加大投入,对这些支行分批进行整体装修,使它们改头换面,从根本上改变它们“老、旧、差"的外观形象,使它们成为银行最靓的支行网点,令街坊和老客户们惊讶不已。第三,各专业部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派出人员对这些网点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指导,业务拓展部派出拓展小组赴这些支行的居民区、商业区进行协助拓展,总经理室成员亲自率队拜访当地社团、工商大户,人事部在人力上进行适当调配。此时的弱小支行焕发了青春,业务迅速发展,效益逐步增加,使全行经营和管理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支行等级管理 银行将所属支行分为甲乙丙丁支行,分类管理,他们分类的标准是按照不同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对不同支行进行不同的授权,由不同的管理人员担任主管,这样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也为了推动支行发展,促使不同的支行加大发展业务的力度,以尽快提高等级。支行管理是通过业务授权控制风险,同时,也为了激励支行上台阶,给予不同支行不同的福利待遇。从保守的角度上讲,这种等级管理是在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从进取的角度讲,是推动支行想方设法来提高管理能力,加快发展。在全行的协作下,好支行越做越大,弱支行很快地改变面貌,逐渐地成为成熟支行。

抵消撤支行后的影响 由于机构网点调整,银行需裁减一些效益不好的网点,将其并入其他网点,或将其移到一个较好的地理位置,除了其他工作外,银行特别注意抵消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贴出布告,在网点周围散发传单,向该行客户发送通知书,同时,举办活动,感谢当地员工对银行的长期支持,并告之银行由于一些原因,迁往附近地区,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银行会将客户的账户移至新行,银行一再告诉市民,银行不是退缩,而是在调整中前进。在银行的内部管理中,特别重视对客户的影响,银行十分珍视自身的招牌和形象。而且处处以大银行的姿态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绝不会随随便便参与社团活动,以示银行为金融企业,非政治团体,防止给银行带上政治色彩。在外部形象上,为了银行的声誉,在众多企业参与中,有时花几万元、十几万元争得一个好的排名次,正像该行老总所说:“我们银行的声誉是无价的,是最珍贵的。"

支行管理也有规定动作 一家支行刚成立,所有的员工都在支行行长的带动下,忙得团团转,但效果不大,业绩不好,这时,支行行长发火了,认为员工还不够努力,于是,所有员工更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发现,都在向不同的方向跑,要么兜圈子,要么撞车,越跑越乱。行长更急了,批评员工缺乏执行力,所以专门安排一个执行力的培训课程。课程完后,大家动起来了,可还是“乱”。这时,分行督导组来到支行,一起检讨,并指出,执行力是高效有序的执行系统,是一系列管理规则的环环相扣,必须包括战略制定、计划预算、绩效管理、薪酬奖赏和管理报告等。支行接受了督导组的指引,规定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按照什么标准,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如月计划、月管理报告、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等。许多工作由行长发动或推动,由各部门按计划报告,很快支行工作有了起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