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两者主要指的是如何在治理结构中反映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与约束,尤其对董事、监事、经理、财务等人员的监督和激励问题,这也是整个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本金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具体地,本金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有:其一,从财务核心概念“本金”出发,可以对财务治理内涵作出财务学解释。

一、概念约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

由于专门研究财务治理的文章不多,为便于后文的讨论,有必要对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作概念上的约定。

(一)财务治理: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

关于财务治理的概念描述虽有不同,[24]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但是,财务治理并不是为制衡而制衡,制衡并不是保证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认为,衡量一个治理制度或治理结构的标准应该是如何使公司最有效地运行,如何保证各方的公司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由此,科学的公司决策不仅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为公司各方的利益都体现在公司实体之中,只有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才能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行,而公司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决策科学化。因此,财务治理的目的不是相互制衡,至少最终目的不是制衡,它只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

我们认为,财务治理之所以成为必要,关键在于企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代理问题或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二是不完全合约。在相关利益主体间存在的不完备和不对等的合约,本质上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引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在由财务治理结构的层次性所带来的信息问题。这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必然会导致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权力的分布;二是激励问题。前者同时又会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以把反映在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结构归结为解决这样四个问题:①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②权利的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拥有信息的主体不一定具有决策权;具有决策权的主体不一定拥有相对优势的信息。③监督问题。④激励问题。后两者主要指的是如何在治理结构中反映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与约束,尤其对董事、监事、经理、财务等人员的监督和激励问题,这也是整个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总之,财务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基于一种效率和公平的前提,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问题,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二)财务管理:一个简要的理论考察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财务管理基本上是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认为,50年代财务管理学界在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现代财务管理学的产生。与以往的一些财务管理思想比较,[25]现代财务管理学具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学科特征:一是概念之间逻辑严密,推导科学;二是具有极强的预测能力。美国著名财务管理学家Thomas E.Copeland与J.Fred Weston两位教授指出:在过去30年间,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沿着独特的道路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财务理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是1958年,在这一年,马科威茨和托宾发展了有关组合选择理论,莫迪莱昂尼与米勒发表了有关资本结构和估价的研究成果。在1958年以前,财务管理学科主要是一个行为的描述领域,在这之后,财务管理学才进入到实证科学的领域。[26]综观中外财务管理理论的丛林与理财实践的演化过程,它们与公司理论的演化过程是相关联的、是共生互动的,如表1—5所示:

表1—5 中外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及其公司理论背景

img15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系统整合:财务战略是两者联结的纽带

以上分析表明,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企业财务,即使有“很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同样,没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财务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从终极目的看,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均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各自扮演不同层次的角色:财务治理模式主要考察的是构成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它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者为实现财务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两者间的联结点就在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层次,如图1—10所示:

img16

图1—10 财务治理模式与财务管理模式系统化模型

注:该图根据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中的思想变换而成。

图1—10表明,如果把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区分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两个部分,[27]则财务战略管理的功能就是由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的,其中,董事会(或股东会)作为一个整体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上完成的是批准和监控功能,而总经理等高层执行人员则是注重于财务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财务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完全融入到整个财务战略管理的全过程,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在战略层次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①财务治理主体的形成及选择对财务战略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②财务治理主体的安排将影响财务战略主体的动力;③财务战略从其与环境的关系上可以分为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和内向管理型财务战略,财务战略主体通过不断的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可以达到局部调整财务治理结构的目的,而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的开展又依赖于企业可资利用的财务市场治理机制,内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则是基础和保障;④在组织结构上,财务治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层,总经理等高级执行人员则是决策层和下层人员的联系纽带;⑤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在企业层次上,财务治理作为基本构架规定了财务管理的导向和原则。但在具体的操作层次上,财务管理的微观活动在日积月累的作用下,会对财务治理起到调整的作用。正如钱德勒所说:当管理上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

(四)财务治理理论基础:除了公司治理理论以外的其他理论基础分析

1.本金理论

本金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本金理论认为,“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

本金理论深刻剖析了财务本质,阐明了财务运动规律,其在财务理论体系中作为基础性理论地位,决定了它对财务治理理论的重要指导、规范作用。

具体地,本金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有:其一,从财务核心概念“本金”出发,可以对财务治理内涵作出财务学解释。从“价值”角度,财务治理就是对本金流向、流量的合理协调、控制;从“权力”角度,财务治理就是对本金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等权能的合理配置。其二,由本金运动规律出发,可以初步认识财务治理职能、范围。在把握财务机制基础上对财务基本矛盾——本金投入与收益矛盾的解决、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财务运行体系和机制,就是财务治理主要职能;对本金运动各层次、各环节的一系列管治、规范等活动,就构成了财务治理的主要范围。

2.财权流理论

财权流理论是本金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深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对财务本质、财务理论的全新表述。财权流理论认为,“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财权与产权是两个相近的经济学范畴,两者交叉的领域财权构成了产权中最核心的权能”;“‘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贯穿了财务基本理论的始末,在现代财务的理论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和统制地位”。

财权流理论确立“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阐明了财权与产权深刻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财权流理论将产权经济学思想引入到财务学之中,扩大了财务学研究视野,其从“价值”和“权力”两个角度综合考查财务理论、实践问题,显得更为系统、全面,对财务学发展影响重大。

财权流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财权流理论中,有关建立一套以“财权”为核心的基本理论、运用理论研究体系,及财务基本职能——资源配置的论述,从理论上奠定了财务治理权配置在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财务治理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法人财产权的主要内容就是法人财务治理权;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

3.财务分层理论

财务分层理论是有关财务在企业内部分层次管理的理论。财务分层理论认为,“除监事会行使财务监督外,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瓜分了企业全部财权,形成了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就这三个层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和作用程度而言,分别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层次”;“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称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财务分层理论提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层次管理体系,扩大了企业财务的外延,深化了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认识,对财务理论发展影响深远。

财务分层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影响重大。例如,财务分层理论中,有关财权分层次配置的论述,为企业财务分层治理、财务治理权分层配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财务分层理论确立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为财务治理理论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即财务治理理论应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经营者财务治理,解决好该层次中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等一系列治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