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经营者财务治理到人力资本财务参与治理
自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提出以来,经营者财务理论一直受到财务学界的广泛关注。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当属汤谷良教授分别在《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和1997年第5期上发表的《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和《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承认经营者财务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并将之与出资者财务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使用。我们认为,财务分层管理的思想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完善有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看,财务分层管理思想奠定了财务分层治理,财权分层划分的基础,与之相对应,将表现为所有者财务治理(或称利益相关者治理)、经营者财务治理和财务经理财务治理等。从实务来看,现实的公司财务治理实践就是通过分层配置财权,权、责、利相结合、相统一的方式来表现的。对经营者财务的承认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经营者财务治理的存在。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所拥有的财权要以法人财产权的建立为基础,主要表现为对法人财产侧重于价值形态经营决策权和以法人财产为基础的增资权、筹资权、投资权。从财权的行使对象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经营者应该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包括了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相关人员,因而,经营者所享有的财权也就要由董事会、经理层等经营者行使。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有无数迹象表明,知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已日益凸显,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人力是否具有资本的功能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答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众多“迷团”,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首次提出并全面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他们认为,“经过训练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他们得出如下划时代的结论:劳动力是异质的,通过投资而获得的人力资本是经济递增的源泉,人力资源是比物力资源更为宝贵和重要的经济资源。从此,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已越来越被经济学家所接受,“启动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世纪革命”。[44]据世界银行专家1997年所进行的一项测算显示,全世界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比为64∶20∶16,人力资本已是世界总财富中最大的财富。[45]已有证据表明,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物力资本的短缺正在成为历史,人力资本尤其是专业性人力资本作用越来越大,逐步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地位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正逐渐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本。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谈判地位也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实践证明,不承认人力资本合法地位,仅注重财务资本的激励与报酬,只会导致大规模的浪费。中国目前仍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是因为作为财务资本惟一所有者的国家已经“承受不起人力资本的非生产性或反生产性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严重浪费”而发起的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包括员工群体和经营者群体在内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大力支持,中国2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吗?
财务活动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一方面引起人们对经营者财务理论更加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理论也对财务理论界提出了研究挑战,带来相应迫切需要研究的财务问题,比如说人力资本的筹资、投资与分配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对现代财务的冲击问题、适应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财务创新框架构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促进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是财务理论创新的一次绝好契机。于是人力资本财务理论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力资本财务理论的兴起,一个现实的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的命题也就自然引起财务理论界的注目。我们认为,既然人力资本理论承认人力资本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中就必须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合理的治理地位和治理权益,这些地位和权益,最为重要的就是体现在所享有的财权大小。考虑到人力资本所具有的专用性、波动性等基本特性,要保证在人力资本基本价值实现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造性功能,就必须使得人力资本能够合理地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依法享有较为充分的财权。由于人力资本的概念内涵已远远超出了经营者这个概念所能概括的范畴,因此,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后文我们将专门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