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两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意义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神经中枢,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功能,因此必须同步与协调发展。
首先,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既具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共性在于都是社会资金融通中介,特殊性在于期限长短相对不同,因而二者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就不尽相同。从投资人角度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一个投资市场,在风险与收益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投资人对风险与收益等方面的不同需要;从筹资人角度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又都是一个筹资市场,从中可以筹集到不同期限的资金,能够达到不同的筹资目的。
其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是资金供求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市场主体除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各种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外,还有工商企业、个人和政府单位,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不同条件下,资金供求目的不可能完全相同,资金期限结构肯定也是多样化的,这就客观上要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必须同时存在和协调发展。完善的货币市场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及其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潜在的借贷双方寻求最有利的期限和利率,把资金有效地配置到合理的收益与风险用途中去,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再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资金利率市场形成机制,具有优化资金配置效率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资金供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和公平交易,市场利率逐渐反映资金稀缺程度,使其接近于均衡价格。同时,资金价格对经济活动发挥着调节杠杆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市场进行间接宏观调控。当银根趋紧时,货币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在这个市场上,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竞争能力都充分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消费者和厂商决策,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最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对于改变我国金融市场资金投入多、占用大、周转慢、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计划经济中,对资金资源实行计划配置,通过国家财政投资计划进行无偿配给,而不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配置。由于信息滞后和资金使用软约束,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浪费就不可避免。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余缺相差较大,因此,加快经济发展和资金严重不足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便更加突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摩擦,在固有的资金使用低效率逐步消除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为了扭转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中央银行应该深化金融改革和促进两大市场的协调发展,使得新旧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