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上/水下界线的确定

水上/水下界线的确定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界线,亦即湖岸线的位置或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通常用平均洪水面痕迹线来表征。因为随着三角洲的快速进积,或者次级湖平面的相对下降,原来处于水下的、以河口砂坝为代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可以较快地建造到湖平面以上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显然有助于这两种亚相的判别。
水上/水下界线的确定_鄂尔多斯盆地东北

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界线,亦即湖岸线的位置或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通常用平均洪水面痕迹线来表征。 该界线在一定的地史时期内,由于气候、构造沉降等变化导致湖水涨落,伴随湖平面的上升、下降而发生一定范围内的来回摆动,往往表现为一个水陆过渡带或湖岸线摆动带,实际操作中很难确定出岸线准确位置。 古湖岸线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沉积环境恢复的过程,识别标志包括地貌特征、特殊岩性、古生物特征、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指标、地震反射特征以及沉积相变等多个方面(姜在兴和刘晖,2010)。 湖岸线的划分实际上就是陆上沉积与水下沉积的判断,在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就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界线划分,可用于此类判识的沉积标志有以下几点:

(1)沉积物的构造特征:例如植物的立生根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陆上暴露的标志,但在湖相浅水三角洲沉积的情况下,使用该标志则须谨慎。 因为随着三角洲的快速进积,或者次级湖平面的相对下降,原来处于水下的、以河口砂坝为代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可以较快地建造到湖平面以上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这在近代长江三角洲的河口地区明显可见,例如崇明岛、长兴岛原来是长江的河口砂坝,其表层现已土壤化,植被茂盛。 将今论古,以此可以用来解释长9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中为何常见植物的立生根迹。

(2)沉积序列特征:在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陆上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发育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为主,可出现向上变细沉积序列在垂向上的连续叠置;而水下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发育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序列为特色,可出现向上变粗再变细的复合型沉积序列(“坝上河”)。 这显然有助于这两种亚相的判别。

(3)砂体的展布特征:陆上三角洲平原亚相的砂体多为河道成因,常呈伸长带状分布;而水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砂体多呈朵状、扇形、鸟足状展布。 两者之间的“脖子”大致就是湖岸线的位置。

(4)河流注入蓄水体时,其河道延伸方向基本上与海岸线或湖岸线大致垂直。 因此,可以借鉴河道的延伸方向判断湖岸线的方向。

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根据岩芯颜色、层理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精细确定定边地区长9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的界线(图2-6),古湖岸线的确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以灰白、浅灰色中-粗砂岩为主,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叠加现象较为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颜色以浅灰、灰色中-细砂岩为主,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叠加现象较少。

②由于三角洲前缘长期覆水而三角洲平原间歇性覆水的原因,造成了三角洲平原上分流间湾的泥岩以浅灰、灰色及杂色为主,常见薄煤层或煤线以及植物根茎化石,而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泥岩的颜色以深灰、灰黑色为主。

③层理构造是沉积期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均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间湾也以发育水平层理为特征,但三角洲前缘的远端坝、河口坝以发育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压扁状层理等组合特征的复合变形层理就成为区别于水上三角洲平原的典型沉积构造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