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油运移通道

石油运移通道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在成藏过程中,主要存在孔隙型砂体和裂缝两种疏导体系。平均渗透率8.4m D,是石油运移的良好通道。前人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发育E-W向和S-N向裂缝,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这两组裂缝为区域裂缝。图5-16 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成像测井观察裂缝特征大量高角度发育的裂缝,是石油运移的高效的疏导体系。
石油运移通道_鄂尔多斯盆地东北

连通输导系统是成藏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油气从源岩运移到圈闭聚集成藏的纽带,连通输导系统的类型、样式决定了成藏的有利区域和层位,是整个成藏过程的核心。 虽然连通输导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盆地或地区,又有主次之分。习惯上把沟通各子系统的,称为垂向连通体系;在子系统内运移油气的,称为侧向输导系统。 对于输导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动态地研究油气运移的过程,从而发现油气聚集区。

目前,对于输导体系的命名与分类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但是大体上可分为砂体输导层、断层、不整合与裂隙四种简单输导体。 对于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在成藏过程中,主要存在孔隙型砂体和裂缝两种疏导体系。

(1)孔隙型砂体:一般情况下,孔隙型输导体既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有可能为油气的聚集提供空间,成为储层。 尽管在研究方法和传统认识上孔隙型输导体类似于纯粹意义上的储层,但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输导层要求有好的流体疏通能力,储层则需要一定的封堵条件。 孔隙型输导体不同于断层等其他输导通道,它在发育上具有相对均一性。因此,其物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油气输导和储集方面的能力。

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砂体发育砂岩的输导能力强,是最有利的输导体砂岩的发育区。纵向相互叠加,砂体厚度大,普遍大于20m,为输导体砂岩的发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储层孔隙以粒间孔为主,面孔率高,孔隙吼道大,物性好,平均孔隙度12.2%。 平均渗透率8.4m D,是石油运移的良好通道。

(2)裂缝疏导体系: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等多期构造活动,盆地边缘构造改造强烈,但腹部构造相对稳定,地形平坦,在不同构造阶段主要表现为整体升降,因此断裂系统相对不发育,但裂缝相对发育。

前人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发育E-W向和S-N向裂缝,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这两组裂缝为区域裂缝。 区域裂缝是指在相对未变形的区域、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分布广泛、几何形态稳定、不受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系统。 典型特点为:裂缝在大面积内发育,走向变化较小,产状相对稳定,破裂面与地层层面的方向垂直,大面积内不受局部构造控制。 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裂缝既可能表现为两组均发育,也可表现为一组裂缝发育,而另一组不发育。 陕甘宁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小,地层相对平缓,断层和褶皱不发育,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才产生和发育了区域裂缝。除E-W向和S-N向裂缝外,局部还存在NE、NW向裂缝,但数量、发育程度和规模较小。

前人研究认为,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主要产生E-W向和S-N向区域裂缝,而喜山期则主要产生NE向裂缝。

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时,发现大量的裂缝,以高角度缝和垂直裂缝为主,有的是一组或多组平行裂缝,有的是不同方向多组裂缝相互切割;有些裂缝是开启的,被钙质和沥青质充填,有的是闭合的(图5-14)。

图5-14 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岩心观察裂缝特征

在薄片观察时,也发现大量微裂隙,有的在裂隙中有荧光显示,证明油气曾经发生过运移(图5-15)。

图5-15 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薄片裂缝特征

大量地层倾角测井显示,定边地区长8、长9油层组发育高角度裂缝(图5-16),解释方向以近ES向为主。

图5-16 定边地区长9油层组成像测井观察裂缝特征

大量高角度发育的裂缝,是石油运移的高效的疏导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