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关系与东西方文化
问:在金融市场中,数字如何解读?
答:数字有双重含义。从微观来看,任何数字背后都有它事理上的含义;从宏观来看,数字的背后有另一层整体互动的含义。我们通过基本分析、产业分析、政经分析、技术分析来解读数字的含义,都是属于事理上的微观的分析。这些分析注重逻辑的合理性与连贯性,但这些分析要配合中长线的操作,才能使效果明朗化,时间是反映价值的最大要素,从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可以获得印证。但一旦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这些分析方法往往就会失灵,所以还要用另一种数理关系来辅助它。
说明:数理关系的解读方法,以个体做出发点已发展到相当完整的阶段,尤其价值分析已建立高度的理论系统与实践证明。但以整体为出发点,则还在摸索的阶段,尤其对于整体力、空、时三者的互变,西方探讨并不多。这其中的原因是西方数学与东方数学的偏重性不一样。西方数学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其逻辑性十分严密,从古代数学、近代数学、现代数学有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到了现代数学已从追求确定性转变为追求或然率。当数量无比庞大时,或然率就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当数量有限时,追求确定性并不困难。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确定性上面,信息革命是建立在或然率上面。金融市场不是建立在确定性上面,所以才有二八现象,百分之八十的人长期下来都亏钱。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变数太多了,并且很多是心理因素,是很难度量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从力、空、时、心四者的宏观角度来解读市场的整体变化,就可以求得中长期稳定的答案,而不是像西方的数学模型,只能预测中短期的变化。在西方的数理模型中,有许多的条件限制,时间一长,限制条件就产生变化,整个数理模型就失灵,所以西方的金融数学都是用来预测短期的市场变化,对于长期变化则无能为力。
东方数学的数理关系跟西方不一样,它注重天、地、人三者的整体互动关系。古代的天、地、人就是今天所说的时间、空间、力量、心理四者,其中人包括力量和心理,一阳一阴都有,所以从东方的数理关系来看,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互动的,了解这整体互动的关系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在一以贯之的过程中,如果只有理的阐述而缺乏数的推演,那么就会变成有体无用,或者大体小用。直到金融市场出现,尤其金融全球化与全球一盘棋之后,东方数学的大体大用才有英雄用武之地。
美国的金融风暴证明了西方数学驾驭不了全球化的金融市场,接棒而起的必然是以整体做出发点的东方数学,并且国内对于东方数学如何用在金融市场,已出现不少开路者,只是大家彼此缺乏交流与印证。每人都在练独门秘笈,一旦练成了可以大显身手,称霸金融市场。笔者预言,在2030年之前,中国的巴菲特必然是练成此功者,并且不止一人,而是百家争鸣,各领风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