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收流失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税收流失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税收征管人与纳税人形成串谋,造成税收流失的过程中,流失的那部分税款通过某种隐秘的形式在相关利益者之间形成收入的再分配。在税收的征纳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我们将这些存在于税收领域,有关税务人员利用职权,以国家的税收损失为代价,牟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定义为“税务腐败”。

第二节 税收流失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前面的分析基本上是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税收流失问题,更多地把税收流失的原因归结于纳税人一方。然而,征税与纳税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中,纳税人偷逃税只是致使税收流失的一方面因素,税收征管人也会联合纳税人共同导致税收的流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人员的寻租现象相当普遍。在税收征管人与纳税人形成串谋,造成税收流失的过程中,流失的那部分税款通过某种隐秘的形式在相关利益者之间形成收入的再分配。

政府官员在设计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利用职权获取个人利益的现象被广泛定义为腐败(Tanzi,1997)(18)。这会导致这些官员和部分私人个体获得公共利益的巨大份额,或者只承担了公共支出的很小一部分。在税收的征纳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我们将这些存在于税收领域,有关税务人员利用职权,以国家的税收损失为代价,牟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定义为“税务腐败”。

税务部门官员作为政府行为的代表者,其腐败行为扭曲了政府在资源分配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税务人员获取巨额个人财富的工具。这与前文对政府所有行为完全处于增大社会福利的假设不相符,因此将这个问题作为税收流失及其分配过程的特殊点进行分析。

由于腐败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单纯地使税收收入减少,更重要的是它对经济运行体制造成影响,同时可能导致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例如,世界银行报告腐败可能产生“较低的私人投资和较慢的经济增长”(World Bank, 1997)(19)。腐败吸收了更多的收入,政府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来维持政府开支。政府可以印制钞票,但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可以提高利率,但这将减少私人贷款,增加公共部门的贷款,冲击私人部门的投资,从而使经济增长受到冲击。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了多次全球范围的专题调查,资助了一大批研究项目,发表了数十项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Vito Tanzi等人根据1997年世界银行在97个国家的调查资料得出的结论:腐败程度与按人均GDP计算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都有消极的联系,腐败程度越深,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GDP增长越慢;而且腐败更多地是使那些出身“名门”、拥有高收入的群体的收益得到增加(20)。严重的税务腐败会给社会带来震荡,此时,该问题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进入政治的领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