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既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手段,又是国家直接掌握的调节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经济杠杆,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要求竞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改革进程,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用于公共事业支出,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后盾。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既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手段,又是国家直接掌握的调节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经济杠杆,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

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要求竞争。但是竞争必须是公平的,不平等的竞争必然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市场经济条件,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基本上都要通过税收的方式来实现,因而能否做到公平税负,对于保证公平竞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税负不公平,就无法开展平等的竞争。竞争又必须有统一的规则,我们有统一的税法就是竞争的基本规则之一。所以税收能促进竞争。

(二)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我们要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政策,使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合理。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推行产业政策,主要靠行政命令、发红头文件和规定指令性指标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样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完全依靠市场自发的调节也可能出现盲目性,造成社会财富浪费。那么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税收来进行调节。

税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就是针对不同的产业,设置不同的税种、税目,设计相应的税率,确定相应的税收政策,甚至实行税收的优惠减免。2005年,国务院为了贯彻支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费改税,甚至免征农业税等措施,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调节分配

税收从来都是国家参与调节社会分配的一个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调节分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税收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要通过逐步实行分税制,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来加以理顺。另一方面,是通过积极调节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也要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充分运用税收调节分配的职责就可以促使分配格局公平合理。

(四)积累资金

为国家积聚财政资金,充分发挥税收的聚财职能,过去、现在和将来仍然是税收的基本职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改革进程,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用于公共事业支出,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后盾。资金的来源,就是用税收手段从社会总产品中所作的扣除。因此,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税收的聚财职能更为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五)维护国家主权

税收中的关税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税,它对维护国家主权,增加财政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策,促进国际交往和贸易往来就有一个关税问题,所以税收起着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作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掌握以下问题:

1.什么是税收?税收的依据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征收,从而取得财政收入。税收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剩余产品为客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2.税收的基本特牲是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税收的基本职能是财政职能,调节经济的职能和监督职能。

4.社会主义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国家税收?国家征税的法律依据。

2.税收有何基本特征?

3.税收有哪些基本职能?

4.税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