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农保险发展和服务创新的政策研究
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 李向丽 傅俊 付日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家对三农保险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在防范农业灾害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三农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制约三农保险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以确保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一、三农保险发展现状
(一)保险产品不断丰富
2007年,我省开始试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五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涵盖了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水稻、油菜、花生、棉花、柑橘和森林等9大品种,产品涉及我省主要的农业生产领域。另外还有商业性烟草、肉鸡肉鸭等地方性商业农业保险作物补充,进一步扩大了我省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此外,农村“五小”车辆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保险、“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等涉农保险在丰富农村保险市场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覆盖范围不断提升
仅从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看,截止2011年,我省就已有98个县(区)开办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覆盖了全省90%以上的县区级行政单位。全年共承保水稻近2000万亩,覆盖面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承保能繁母猪125余万头,覆盖面超过70%,承保森林1.3亿余亩,覆盖面超过全省有林面积的90%,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促使更多农户享受到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最大程度发挥了国家惠农资金功效,增强了广大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从最初的只有几十个亿,发展到现在提供风险保障达到近700个亿。2007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亿多,农户获得赔款高达7亿元,受益农户500多万户次。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放大效应,使得省财政补贴资金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用较少的投入为我省广大农户提供了较大的风险保障,并且为他们灾后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持,强化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抗风险能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三农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农民自主参保积极性不高
农村市场接受一个新事物所需要的时间和周期都比较长,对于保险产品更是如此。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进入农村市场,通过长达8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才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三农保险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保险的了解不够,对三农保险的认识不足,制约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导致三农保险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
(二)产品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当前在农村保险市场推广的三农保险产品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和部分改良的涉农保险产品为主,所使用的涉农保险产品大多是通过城市销售的保险产品改造而成,针对农村居民需求专门开发的三农保险产品并不多。对于大多数农民关注的青壮年健康、保障投资、子女上学、养老医疗和抵御风险等方面的需求,适合的保险产品较少。缺乏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投放在农村市场不能很好地吸引眼球,不利于三农保险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和发展。
(三)地域广袤,现有的保险机构网络较难将服务延伸到位
农村地广人散,村落星罗密布,凭借当前保险公司的四级机构体系,难以将三农保险服务延伸到每村每户。即使保险公司在乡镇、甚至村级设立了较小的保险机构,高额的费用成本也使得保险公司无力承担,加之农村保险市场开拓难度大,在较短时间里效益难以显现,制约了保险公司发展三农保险的积极性。
(四)风险较大,缺乏有效的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开展主动性
农业生产生活所面临的风险具有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短时间难以恢复等特点,一旦灾害或事故发生,一家保险公司往往难以独立承担。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的西南大旱以及我省入夏的特大洪涝灾害都表明农业生产生活暴露在极大的风险之下,以当前三农保险的发展规模,保险公司十年的收益都无法抵御一次大规模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缺乏有效的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势必影响保险公司三农保险业务开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推动三农保险发展和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指引,实现惠农资源和保险资源的整合
一是加大涉农保险支持力度,将推动三农保险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项目中,通过政府有效的引导,增强农民对三农保险的认知程度;二是借鉴“家电下乡”模式,例如对“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农村“五小”车辆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三农保险产品给予小额的政府补贴,激发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三是实现惠农资源和保险资源整合,提高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既解决了农民生产的资金问题,又减少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例如,我省在2009年将能繁母猪保险与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结合,有效推动了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建立三农保险示范区域,加快推动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
一是利用围绕鄱阳湖城市圈建设建立三农保险示范区域。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企业、个人提供专业的三农保险服务。通过开发一揽子优质的三农保险组合产品,提供专业的风险保障,减轻政府承担的风险,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建立一个三农保险示范区域,为三农保险的发展积累经验。二是推动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的合作互动机制和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健全,增进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信用,丰富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手段,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民和涉农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三)提高产品针对性,开发适合农村保险市场和农民切身需要的三农保险产品
一是要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解决农民生活生产实际需求为主。例如,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解决农民面临的主要农业经济生产风险问题等最需要风险保障的特别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出符合农村实际的辅助社会管理模式,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政府排忧解难。二是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现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改变过去险种单一、针对性不强、风险责任小、与农民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优先开发一批保费低、保障高、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的险种,满足农民不同的防风险需要。三是要坚持便民原则,按照“绿箱”理论做到手续简便、交费灵活、理赔方便。农民不用知晓繁杂的保险条款,如2011年我省率先开发推广的南丰蜜桔树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只需简单的对照温度便可了解保险公司的赔付结果,便于农民的购买和后期索赔。
(四)深化政企合作,依托政府优势加强三农保险服务网络建设,共同推进三农保险服务能力的提升
一是依托乡镇政府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有条件的村落可以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点,发挥政府网络优势,通过“政府供条件、企业供服务”实现三农保险服务网络的迅速延伸。二是聘请乡镇干部作为乡镇三农保险服务人员,在村里聘请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作为村级三农保险协保员,保险公司统一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政府出力量、企业抓培训”,提高三农保险服务网络的服务水平。三是对于参与三农保险工作的干部或部门,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劳务报酬,通过“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共同强化三农保险服务水平,推动三农保险发展,让更多农户享受到三农保险带来的实惠。
(五)加大三农保险宣传力度,以宣传促实效,以实效保品质
一是以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唱小曲、编小调,宣传三农保险给农村生活生产带来的好处,重点解决农民参保的思想观念问题,针对农民担心的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天灾人祸、因贫辍学等问题,积极展开宣传攻势。二是切实增强三农保险服务水平。坚持“五公开、三到户”原则,认真落实保监会《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保障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以优良的品质让农户真真切切感受三农保险带来的好处,用百姓的口碑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六)加快推动建设巨灾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三农保险保障能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损失分摊机制,最大程度化解因单独核算对四级机构经营三农保险带来的效益隐患。二是在再保市场寻求有力的再保支持,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巩固保险公司风险保障能力。三是建立长效的巨灾风险预防机制,通过政府支持,增强三农保险抵御大灾的能力,促进三农保险长期稳定发展,充分发挥“三农保险保民生”的积极作用。
(七)理论结合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三农保险发展的新路子
要以服务“三农”作为开展三农保险的中心思想,积极配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情况的学习和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农村实际状况,了解农民的最实际需求,创新思维,科学分析,研究出一套适合三农保险发展的工作流程,提升三农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探索一条适合三农保险发展的新路子,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