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前两类业务列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称为表内业务;后一类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称为表外业务。下面以国内某上市公司A银行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见表10.1)为例,说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为学习银行主要业务奠定基础。
表10.1 A银行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
会商银01表
一、资产项目
资产项目表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情况及其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一般分为以下九大类。
(一)现金资产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四项。
(1)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其作用是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开支。
(2)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3)存放同业款项:主要来自同业拆借和代理业务等,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其目的是方便结算收付。同业拆借包括拆入业务和拆出业务两类。拆出资金是指商业银行拆借给境内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是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款项但尚未到账的那部分资金。
现金资产为银行提供了最基本的流动性供给,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由于现金资产基本无收益或收益率很低,商业银行应尽可能保持现金资产的适度规模,避免因过多的现金占用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此类资产的持有期一般为1年以内,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持有的债券、股票、基金等,包括应收利息。这类资产也称银行的第二准备。
(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按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一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其持有期一般不超过2个会计年度。
续表
(四)发放贷款和垫款
发放贷款和垫款是指在市场中没有报价,但有固定或可确定的回收金额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包括企业贷款和垫款、个人贷款和垫款。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资产,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最高的资产。因此,银行必须按照稳健经营的要求,加强对此类资产的管理。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在市场中有报价,且其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包括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券、基金等。此类资产通常没有明确的持有期限,但持有时期一般不超过2个会计年度。
(六)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银行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此类资产通常具有长期投资的性质。
(七)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是指商业银行为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商业银行的长期投资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下属子公司的投资;二是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三是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八)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为1年以上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机器、运输设备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属于非营利性资产。由于商业银行主要功能是融通资金,固定资产较一般企业要少。
(九)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其他资产
(1)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是指其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
(2)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银行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3)其他资产主要包括保证金、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抵债资产等。
二、负债项目
商业银行的负债是其他经济单位对本行的债权,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一)存款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占其资金来源的大部分,包括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存款、其他存款,对应科目主要是吸收存款。
(二)借款
借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它对应的科目主要有: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此类借款是商业银行进行融资交易所产生的,目的是短期获利。
(三)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主要有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预计负债、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四)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指那些一旦某种情况出现就会使商业银行承担一定债务的业务,主要有:开出信用证、承兑票据、背书票据、将要承兑的远期证券、买卖远期外汇等业务。这类科目大多为表外业务。
三、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是银行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所剩的余额,即: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构成
(1)实收资本(或股本):也称自有资本金,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合同的规定,从投资各方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两部分。
(2)资本公积:是指商业银行在筹集资本金时,因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股本的差额所形成的资本金,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银行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
(3)盈余公积:是指银行按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即净利润中提取的有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主要用来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
(4)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的含义有两层: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商业银行对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通常会被当做一般风险准备。所谓一般风险准备,是指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用于弥补亏损的风险准备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