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财务分析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常用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熟练掌握财务比率及分析方法;掌握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法和财务比率分析法,了解国有企业的内部绩效考核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财务分析信息需求者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一)投资者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产权所有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会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政策;同时,投资者向企业提供的是没有期限的永久性资本,而不是短期资本。因此,他们更为关注的是有关企业长期发展的信息,而长期发展就要求企业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主要考虑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同时,企业在长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在短期的经营中不出现问题,还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
可见,投资者为使其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需要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分配政策等。
(二)债权人
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就决定了他最关注债权的安全性。因此,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支付利息的能力及提供资金有无重大风险等是债权人分析的重点。债权人在分析时,主要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的安全性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资产变现的能力。
(三)经营管理者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着“受托责任”,为了履行和完成这个责任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经营业绩、管理质量和效率、财务结构及财务风险、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源配置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四)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政府肩负着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希望能够取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与社会效益,而信息的取得要借助于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政府不仅了解企业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预测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有效组织和调整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浪费国有资产的问题,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对企业的发展后劲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进行分析考察。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尽管不同利益主体进行财务分析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就企业总体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资产流动性分析、资产管理水平分析、负债管理水平分析、盈利能力水平分析和市场价值分析。
资产流动性是从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方面进行的分析,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强,可以迅速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有利于企业偿还短期到期的债务;资产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反映企业能否有效地发挥现有资产的作用;负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对债务的管理能力,对企业有利时,可以利用负债,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产生盈利的能力;市场价值指标是衡量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受欢迎的程度。
由于不同的人员对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因此,分析的内容也不同。不同的报表分析人员根据其目的,确定其要分析的内容。
四、财务分析的意义
企业定期编制的各种财务报表,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了制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各项数据并不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深入细致地说明,报表使用人需要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加工,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与解释,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过去。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能够检查预算完成情况,考察经营管理人员业绩,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的行为产生正确影响。
2.有助于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现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得出反映企业各方面现状的指标,如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财务结构指标、变现能力指标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对企业现状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3.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揭示企业发展的趋势,预测企业总体发展潜力,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帮助。
一、财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依次编订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在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多种分类,按照报告的时间长度可以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月度和季度终了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按照报告的内容构成可以分为会计报表(即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二、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根据企业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一套完整的报告体系,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
中国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基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表。基本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包括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及分部报表和其他附表。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与作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了企业某时点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企业资金的来源。这有助于了解企业债务规模和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以及企业债务结构和自有资金结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综合分析,还能够提供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了解企业偿债能力。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按账户式反映,左方按资产的流动性由强到弱,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按负债的清偿时间,由短到长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左右双方总额相等。表3-1是资产负债表(简表)的格式。
表3-1 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1.利润表的含义和作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一种动态报表,将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相关费用进行配比,确定企业净利润。
利润表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是评价企业绩效的基础,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主要有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反映了经营收益和成本耗费,是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十分关心的信息;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分析企业损益形成的原因,结合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还可以计算相关财务指标,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考核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信息;企业发展趋势的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利润表数据的比较分析,能够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从中可以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利润表结构有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将本期发生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得出利润,没有反映利润形成过程中收入和相应成本费用的关系。多步式利润表按照利润形成的环节,分步骤扣除成本和费用,最后得出企业的利润。多步式利润表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表3-2为多步式利润表的格式。
表3-2 多步式利润表(简表)
3.利润分配表。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一定期间对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的会计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反映了净利润的分配去向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表3-3为利润分配表的格式。
表3-3 利润分配表
续表
(三)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和作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现金和价值变动很小的短期投资。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通过对其分析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为分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提供了依据。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能提供的信息,使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指标等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同时,现金流量表还可以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政策,揭示了现金增减变动的原因。
2.现金流量的分类。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分类,按照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经营性租赁、制造产品、缴纳税款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该法时,有关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信息既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中直接获得,也可以以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及有关账户明细资料为依据,以营业收入为起点,按权责发生制调整存货、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确认本期各项收支,分析推算现金流量。
(2)间接法。即通过将企业非现金交易、过去和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递延或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对净损益的影响进行调整,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间接法以损益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某些相关项目的调整后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基本没有影响。但是,直接法提供的信息揭示了经营活动各项目现金收支的数额,有助于预测和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而间接法下提供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企业净利润直接挂钩,有助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表3-4为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表3-4 现金流量表
续表
续表
(四)几张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本年年初数一般为上年期末数);利润表反映某一时期经营成果,该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将列入利润分配表,在权责发生制下,所计算的净收益一般不等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月份表中“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年度表中“本年数”和“上年实际数”;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将年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年末未分配利润,并列入年末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其中的“净利润”与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金额一致。
企业提供的只是财务报表的基本数据,从这些基本数据中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还需要分析的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揭示财务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基本科学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财务分析指标与标准值加以比较,首先要确定分析的对象,即确定分析比较的参照物。分析目的不同,所选的标准值也不同。一般来说,分析比较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实际指标相比。这是同类指标的动态对比。通过对比,可以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这种分析方法大量应用于财务报表的综合性分析,又称为水平分析法。
2.本期实际指标与预期目标比较。将本期实际指标与预期目标、计划指标相比较,能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公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如果实际财务指标优于目标值,应及时总结经验,以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值,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改进工作。利用这一方法比较时,要注意计划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否则比较就失去了意义。
3.本期实际指标与同类公司同类指标比较。采用同行业先进指标或平均指标为标准进行比较,能够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看清本企业在同行业所处的位置,以便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发展目标。
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注意指标之间的可比性。计算口径保证一致,指标所反映的时间长度应相当,指标所代表的主体范围也应基本相同。在公司之间进行指标对比时,还要注意企业规模、技术条件是否大致相近,否则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在用绝对数不可比的情况下,可以用相对数加以比较。总之,应尽量消除不可比因素。
(二)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企业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来了解及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可以看作比较分析法的扩展。趋势分析法主要有定基分析和环比分析。
1.定基分析。这是在连续数年的财务数据中,选取第一年或某一年为基期,计算每年各项目对基期各项目的比率,用以显示其上升或下降的变动趋势。定基分析能将各期的财务数据换算为同一基期的百分比,提供时间数列数据,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某企业连续四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0万元、1200万元、1050万元和1400万元,则以第一年为基期得出的比率分别为100%、120%、105%和140%,说明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上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2.环比分析。这是对某项经济指标持续地将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进行比较,不断计算相对于上一期的变动率,揭示经济事项的连续变化趋势。
仍用上面的例子,利用环比分析得出的比率分别为:100%、120%、87.5%和133%,说明除第三年外,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运用趋势分析法时,要注意基期的选择是否恰当。基期不得为零或负数,并应剔除非常年度的极端数据,选择正常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才能正确揭示其发展规律。另外,基于物价波动的存在、企业前后各期会计政策方法的变更及其他情况的存在,趋势分析包括的时间跨度越长,其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越差。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多项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值上来分别确定各因素变化对整个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因素分析法根据其分析特点主要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
1.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指标分解法,即将经济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例如:
(2)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和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例如:
基期总资产净利率=基期销售净利率×基期总资产周转率
实际总资产净利率=实际销售净利率×实际总资产周转率
(3)依次以每个因素的实际值替换基期值,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将每次替换后的因素保留下来,得出的结果与替换前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变动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
(4)将各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即得到财务指标分析值于标准值之间的总差异。
下面举例说明连环替代法的步骤和应用。C公司2004年和2003年相关资料如表3-5所示。
表3-5 公司财务数据
实际指标体系:49.22%×0.2=9.84%
基期指标体系:48.15%×0.15=7.22%
分析对象:9.84%-7.22%=2.62%
替代第一因素销售净利率:49.22%×0.15=7.38%
替代第二因素总资产周转率:49.22%×0.20=9.84%
确定各因素对总资产净利率的影响:
销售净利率的影响:7.38%-7.22%=0.16%
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9.84%-7.38%=2.46%
最后检验结果:0.16%+2.46%=2.62%
2.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可以直接利用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假定条件下,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利用上例数据,差额计算法分析为:
销售净利率的影响:(49.22%-48.15%)×0.15=0.16%
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49.22%×(0.20-0.15)=2.46%
最后检验结果:0.16%+2.46%=2.62%
应当指出,并非所有连环替代法都可用上述差额计算法,特别是在各影响因素之间不是连乘的情况下,如分析产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总成本的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时,就不能简单地用上述方法简化。
(四)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的比率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比率有结构比率和财务比率。
结构比率是将财务报表中某一关键项目的数值作为基数(通常定为100%),计算该项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分析总体构成的变化,以揭示出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和总体结构关系,利用结构比率的分析方法是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与决策中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各个时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各项目一般都应有一个正常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分布结构,各项目的结构百分比若发生异常变化,应引起分析者的注意,并研究其变化原因,以便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动态。在资产负债表中通常以资产总额为基数,分析各项资产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以评价企业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在利润表中,可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分析经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所占比例及其变化;也可以以利润总额为基数,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目所占比例及变化,以评价企业经营方向和经营策略的合理性。
财务比率将两个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得到的相对数就是财务比率。财务比率分析具有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涉及整个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财务比率分析能基本把握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深入财务分析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指明方向。
二、财务比率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有很多方面,因此,财务比率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财务比率的内容划分,常用的财务比率可大致归纳为五大类,即资产流动性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管理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市场价值比率。
下面以H公司为例,说明财务比率的计算和运用,该公司2004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如表3-6、表3-7所示。
表3-6 资产负债表(简表)
续表
表3-7 利润表
(一)资产流动性比率
资产流动性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能力的比率,由于资产能够迅速变现,就可以用来偿还马上到期的债务,因此这类比率常常用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性比率包括:
1.流动比率。这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资产是企业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企业一年内将要到期的债务。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该公司年初、年末流动比率可计算为:
流动比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一定困难。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比如,采用宽松信用政策,以赊销为主的企业,应收账款就会较多,因此,流动比率就高于那些以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
同时也应看到,流动比率作为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还存在一些不足。过高的流动比率,也许是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此外,较高的流动比率可能反映了企业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不能将这部分多余的现金充分利用于效益更好的方面,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2.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这是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还会发生一些损失。因此,在分析中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减去,可以更好地表示一个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根据资料,可计算该公司年初、年末的速动比率为:
速动比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一定困难。与流动比率相同,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在对速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还要注重对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现金比率。这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该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资料,则可计算该公司年初、年末的现金比率为:
现金比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二)资产管理比率
资产管理比率是企业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企业拥有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它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由生产产品的多少来表现的,因此,这类比率是从周转率上反映。
1.总资产周转率。这是销售收入净额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一定的总资产带来销售收入的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使用一定资产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反之,总资产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使用一定资产能生产出较少的产品,因此,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越低,资产管理水平越低。
2.固定资产周转率。这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一定的固定资产带来销售收入的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使用一定固定资产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使用一定固定资产能生产出较少的产品,因此,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越低。
3.流动资产周转率。这是销售收入净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一定的流动资产带来销售收入的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使用一定流动资产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流动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反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使用一定流动资产能生产出较少的产品,因此,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低,流动资产管理水平越低。
4.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应为赊销收入净额,但赊销收入净额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这里用销售收入净额代替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同样,该比率还可以用来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强弱。在进行应收账款分析时,还要注意企业由于过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而没有充分利用赊销来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根据数据,计算公司2004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即应收账款账龄)。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为:
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公司2004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5.存货周转率。这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1)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在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企业生产对存货的实际需要量,防止企业为了粉饰存货管理工作而故意减少存货。
根据资料,可计算公司2004年度的存货周转次数为:
(2)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为:
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根据资料,可计算公司2004年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三)负债管理比率
负债管理比率是用来反映企业管理负债的水平,也是反映企业偿还长期债务能力的比率。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时,增加企业的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增加负债就会使企业面临偿债压力。反映企业负债管理水平的比率主要有:
1.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这是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从以上计算可见,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年末较年初为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更强。但是,企业的负债比率只占总资产的1/3左右,说明企业的负债并不高,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负债增加企业的收益。
在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者的收益增加。因此,所有者总希望利用负债经营得到财务杠杆利益,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率。但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一些,因为债权人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权益的安全方面,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债权人的权益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若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可见,企业负债经营要适度。
2.有形资产负债率。这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是一项更为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不一定能用来偿还债务,所以将其从资产总额中扣除。有形资产负债率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与资产负债率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应该注意,在资产总额中若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较大,在计算该指标时也应从资产总额中扣除。根据资料,计算公司年初、年末有形资产负债率为:
3.产权比率,又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这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用来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根据资料,计算公司年初、年末产权比率为:
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产权比率年末较年初下降了12.01个百分点,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提高了。
4.已获利息倍数。这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已获利息倍数来说,应与本行业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比较,或与本企业历年该项指标的水平比较,以评价企业目前的指标水平。
根据资料,计算公司上年、本年已获利息倍数为:
(四)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益的能力,可以从很多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的比率有:
1.销售净利润率。这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销售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弱。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促使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获利能力。
根据资料,计算公司2003年、2004年销售净利润率为:
计算表明,该公司2004年的销售净利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比前一年有所上升。
2.资产净利润率。这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资产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分析工作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根据资料,2004年资产净利润率为:
3.实收资本利润率。这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实收资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实收资本利润率是股东非常关心的一项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走势。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以外,企业负债的规模也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的,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的上升,在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根据资料,计算公司2004年实收资本利润率为:
4.净资产利润率,又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这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平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净资产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影响净资产利润率的因素,除了企业的获利水平和所有者权益大小以外,企业负债的多少也影响它的高低,一般的,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的上升。
根据资料,计算公司2004年净资产利润率为:
5.基本获利率,又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这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基本获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息税前利润(EBIT)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物越多。是非常重要的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
根据资料,计算企业2004年的基本获利率为:
6.每股收益。这是企业税后利润与普通股的比率,由于优先股股东的股利优先发放,在计算每股收益时,要将优先股的股利减去。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反映的是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的相对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水平。
使用该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要注意如下问题:①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②股票是一个“份额”的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③每股收益多并不意味着股东得的股利多,还取决于股利分配政策。
为克服每股收益指标的这些缺陷,可进一步延伸分析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等指标。
7.每股股利。这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每股股利的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是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企业的每股盈余和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五)市场价值比率
市场价值比率是反映企业在市场上受市场认可程度的指标,企业的价值要被投资者认可,投资者就愿意投资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反之,投资者就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比率主要有:
1.市盈率。这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反映投资人对每元净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它是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指标,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仅从市盈率高低的横向比较看,高市盈率说明公司能够获得社会信赖,具有良好的前景;反之亦然。
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间的比较,充满扩展机会的新兴行业市盈率一般都较高,而成熟工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但这并不说明后者不具有投资价值。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价不会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往往不会说明任何问题。
市盈率的高低受净利润的影响,而净利润受可选择会计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公司间的比较受到限制。市盈率高低受市价的影响,而市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投机炒作等,因此,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
2.市净率。这是企业的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反映投资人对每元净资产所愿支付的价格,它是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指标。市净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净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净率越高,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仅从市净率高低的横向比较看,高市净率说明公司能够获得社会信赖,具有良好的前景;反之亦然。
传统会计既不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不提供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为改变这种局面,1987年美国率先规定现金流量表为必须编制的报表,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994年国际会计准则第七号的“现金流量表”生效。1998年,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生效,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①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②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③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④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⑤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是在现金流量表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其方法体系并不完善,一致性也不充分。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A公司的结构分析数据见表3-8。
表3-8 A公司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单位:万元
1.流入结构分析。它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
该公司的总流入中经营流入占64%,是其主要来源;投资流入占17%,筹资流入占19%,也占有重要地位。
经营活动流入中销售收入(含税)占了100%,比较正常;投资活动的流入中,股利占9%,投资收回和处置固定资产占91%,大部分是回收资金而非获利;筹资活动的4000万元全部是借款。
2.流出结构分析。它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
该公司的总流出中经营活动流出占36%,投资活动占17%,筹资活动占47%。说明公司现金流出中偿还债务占很大比重并使负债大量减少。
经营活动流出中,购买商品和劳务占了51%,支付给职工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31%,比重较大。投资活动流出全部是购置固定资产。筹资流出中偿还债务本金占99%,是绝大部分。
3.流入流出比分析。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为1.4,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1.4元现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77,表明企业处于扩张时期。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大。
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32,表明还款明显大于借款。
本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入3811万元,现金存量减少5856万元;用于投资1042万元,用于还款8625万元。
流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公司来说,经营活动现金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正负相间的。
二、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也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流动资产主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也不能转变为现金。许多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本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三、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等。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四、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分析是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要或承诺支付等。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五、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不好。
高或低的收益质量的着重点是与报表收益传达的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性。注意到这点很重要。一家公司的收益质量可能比较高,但是它的经济价值正在下降;相反,另一家公司的收益质量可能比较低,然而公司的经济价值正在上升。这里的重点是报告收益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程度。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解释如下:①高质量收益表明,这一收益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实的评价较为客观。②低质量收益表明,这一收益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③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④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持有的观点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公司通过经济价值创造活动而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质量的收益创造能力提高了。
这些收益质量的解释依据是关于管理当局行为的三个重要的假设:①经理人员喜欢披露质量高的收益。②如果经理人员不能达到收益质量的最高水平,他们倾向于以行业领头企业的收益质量披露公司自身的收益。③不管目前的收益质量水平高低,经理人员喜欢维持或提高他们的收益质量水平。
决定收益质量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会计政策的选择。管理当局在选择可接受的会计政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赋予管理当局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是任何国家的会计规范都存在的,只不过程度有区别。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以采取稳健的态度,也可以采取乐观的态度。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通常认为比采取乐观的会计政策收益质量高,稳健减少了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例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和加速折旧等,都是稳健的选择。②会计政策的运用。在选定会计政策之后,如何运用该会计政策,管理当局仍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例如,在选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政策之后,对于提取多少数额,管理当局仍有自由决定权。管理当局在广告费、研发费等酌量性费用的发生时间上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利用这种自由决定权,管理当局刻意操纵报告利润的水平。这种操纵使报告收益与实际业绩的相关性减少,降低了收益质量。③收益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经营风险的高低与环境有关,也与管理当局的管理战略有关。经营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会降低收益的质量。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包括经营周期的长短、收益水平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可变性、收益来源的构成等。
收益质量分析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但我们这里仅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评价收益质量。
(一)净收益营运指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计算净收益营运指数的信息,列示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的第二部分,如表3-9所示。
表3-9 A公司现金流量补充资料
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2379-403=1976(万元)
净收益营运指数=1976/2379=0.83
通过净收益营运指数的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为什么非经营收益越多,收益质量越差呢?与经营收益相比,非经营收益的可持续性低。非经营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许多公司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短期证券交易获利是靠运气。由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比商品市场高得多,通常只能取得与其风险相同的收益率,取得正的净现值只是偶然的,不能依靠短期证券交易增加股东财富。一般企业进行的短期证券买卖,只是现金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减少持有现金的损失。企业长期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子公司,通过控制权取得额外的好处,而不是直接获利。因此,非经营收益虽然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企业的收益能力。
(二)现金营运指数
现金营运指数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所得现金的比率。经营所得现金是经营活动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
根据资料计算,A公司的现金营运指数为: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1976+2609=4585(万元)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3811/4585=0.83
小于1的营运指数,说明收益质量不够好。
利用财务比率可以分析企业的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如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企业获利能力等。但是,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和绩效考核,就必须采用综合性的分析方法,综合财务分析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个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故称杜邦分析法。利用这种方法可把各种财务指标间的关系,绘制成杜邦分析图,如图3-1所示。杜邦分析图之间的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杜邦分析法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综合分析。它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杜邦分析图可以提供下列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
1.净资产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这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系统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基本保证。从公式看,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资产净利润率和权益乘数。
2.资产净利润率。是综合性较强的重要财务比率,是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因此,需要进一步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两方面来分析。
3.销售净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提高销售净利润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销售收入,二是成本费用。分析时,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详尽分析。
图3-1杜邦分析图
4.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财务指标。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要从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应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各有关资产组成部分的使用效率作深入分析,以找出影响资产周转的问题所在。
5.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它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负债比例越大,权益乘数就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既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杠杆利益,也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要联系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从杜邦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运营、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只有把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因素协调好,才能保证净资产收益率最大,进而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
二、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又称指数分析法,它是亚历山大·沃尔于20世纪初在其《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研究》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等),根据重要程度分别确定各指标的比重(各项关键指标重要性比重之和为100%),依据各指标的行业平均数或经验数确定其标准值,视企业分析期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评出实际值,将实际值与标准值相对比,确定相对比率,再以相对比率乘以其比重即为该指标的实际得分值,最后,将各指标实际得分值相加得出综合指数,并以该综合指数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利用该方法时,由于选择的关键指标都是数值越大财务状况越好的正向指标,所以综合指数越大,企业财务状况越好。
现代社会与沃尔所在的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变化。一般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获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成长能力。如果以100分为总评分,则各项指标评分的标准见表3-10。
表3-10 综合评价指数标准
标准比率应以本行业平均数为基础,适当进行理论修正。
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应规定上限和下限,以减少个别指标异常对总分造成不合理的影响。上限可定为正常评分值的1.5倍,下限定为正常评分值的0.5。例如,总资产净利率的标准值为10%,标准评分为20分,行业最高比率为20%,最高评分为30分,则每分的财务比率差为1%[(20%-10%)÷(30分-20分)]。总资产净利率每提高1%,多给1分,但该项得分不超过30分。
根据这种方法,对某一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见表3-11。
表3-11 某公司综合评价指数
该公司得分86.66,是一个中等偏下水平的企业。
在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时应注意,由于关键指标的选择以及比重、标准值的确定都与分析者的主观意向及偏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评价结果也可能会有偏差,分析者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长期的实践,才可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的分析结果。另外,如果在分析时,指标含有定性(无法定量)因素,则可以在比重分配时给定性指标留有一定余地,然后通过考评打分的办法,确定其实际值及实际指数分值。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发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就是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原理。主要指标和相应权数如表3-12所示。
表3-12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表
三、财务分析的发展动态
财务分析也与其他的经济管理方法一样,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从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来看,财务报表是目前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唯一的、可以公开获得的最佳工具,但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正如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所指出的:“财务报表不过是通用的报告,是许多必要的选择与折中的产物。虽然很有用,但肯定不会包含所有的信息。”因此,许多中外学者提出了变革财务呈报的建议。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比弗在其所著的《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一书中,阐述了由于财务呈报环境发生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变化,会计也由经济效益计量观到信息观发生了巨大转变,提出了财务呈报的发展趋势,并将其称之为“会计革命”。经过几十年的变革,财务呈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应进一步加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的呈报和揭示。比弗认为,在传统的经济收益计量观下,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主导着财务报表的目的,因此,财务报表主要是向企业所有者提供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经济学、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中的运用,财务报表由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发生了转移,在美国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1978)中就指出:“财务呈报应当提供现在的、潜在的投资人和信贷人以及其他用户用以评价预期现金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有用信息……由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关,所以,财务呈报应当提供有助于投资人、信贷人和其他人士评价与相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最佳行动方案。②降低信息不对称,使管理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晰。
由于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断更新,财务分析的方法也正在不断创新。在威廉·比弗的《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一书中,对财务信息的分析评价引入了效用函数、现值模型等多种新的财务分析方法。这里仅对财务预警分析方法做简单介绍。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财务危机在所难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说是每一个企业的迫切要求,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财务运行中存在的危机及其根源,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企业回复正常的运转轨道,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或避免财务危机,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财务预警分析的方法大体上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1.定性预警分析。主要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分析方法,在《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七专题中,周首华教授对此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
2.定量预警分析。主要有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两种分析方法:①单变量模型,如威廉·比弗在1968年提出的模型。②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如美国纽约大学爱德华·奥特曼教授在1968年提出的Z计分法模型,以及后来在1977年又修正的模型Zeta模型。
(1)Z计分法模型。Altman在大量实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5种财务比率,建立判断函数: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Z为判别分;X1为营运资金/总资产;X2为留存收益/总资产;X3为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为权益市值/负债总额;X5为销售总额/总资产。
模型中的财务比率X1、X2、X3、X4、X5以绝对百分率表示,如当营运资金/资产总额为30%时,X1表示为30。根据这一模型,Z值越低,企业财务危机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破产,当Z=1.20时,企业属于破产之列;Z>2.90时,企业属于不会破产之列;当1.20<Z<2.90时,企业属于“灰色区域”或“未知区域”,难以简单得出结论。当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Z模型中的财务比率及参数也会不断地发生改变。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验证或修正这些能数,选定比率。随着财务报表呈报方式的不断完善和财务分析方法的不断创新,财务分析这一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将会更加适应经营决策和管理的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德华·奥特曼教授将上述模型回代至事先选取的由33家失败企业和33家正常企业所组成的样本组,经过观察各企业的Z计分值,他得出了一组用于区分失败企业与正常企业的临界值,如表3-13所示。
表3-13 Z计分法临界值
由于爱德华·奥特曼教授在构建该预警模型时运用的是企业失败前最后一年的数据,因此,当用该数据对模型的预警能力进行检验时,模型的正确分类率达到了95%。但是,当用企业失败前两年和前三年的数据进行检验时,模型的正确分类率则分别为72%和48%。一般说来,由于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企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所以模型的预警能力也很可能越来越差。
(2)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1977年,爱德华·奥特曼,Haldeman与Narayanan对爱德华·奥特曼原来建立的Z计分法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模型称为Zeta模型。
在修订的过程中,他们增加了样本企业的数量,其中有53家破产企业与58家非破产企业,这些企业均为制造企业以及零售企业。经过进行统计分析,模型最终共包含如下7个变量:息税前收益/总资产,盈利的稳定性,利息保障倍数,留存收益/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往五年权益市价的平均数/总资本,总资产(代表规模)。经检验,该模型在判别能力上比Z计分法模型更强,在失败前一年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90%,在失败前四年的正确识别率也达到了70%。
思考题
1.试述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
2.财务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
4.试分析说明比较会计报表与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区别。
5.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6.如何评价市盈率指标?
7.试述杜邦分析法。
8.如何评价收益质量?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9.某公司年初存货为3000元,年初应收账款为2540元;年末流动比率为3.0,速动比率为1.3,存货周转率为4次,流动资产合计为5400元。
(1)计算公司的本年销售成本。
(2)如果本年销售收入为19200元,除应收账款外的速动资产是微不足道的,则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多少?
10.某公司2001年资产总额期初数、期末数分别为800万元、850万元,负债总额期初数、期末数分别为320万元、400万元;200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净利润300万元。
(1)计算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股东权益报酬率。
(2)说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
11.某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的主要资料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05年利润表的有关资料为:主营业务收入322万元,主营业务成本278万元,管理费用29万元,利息费用5万元,利润总额10万元,所得税3万元,净利润7万元。
(1)计算该公司的下列财务比率:
该公司的财务比率
(2)与行业平均财务比率比较,说明该公司经营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