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成为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严重隐患,突出表现为企业风险意识弱化。“浮动”则由企业和商业银行承担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损益。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无法确定均衡的汇率水平。我国必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因此,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而走向独立浮动制度,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5.3.1 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改革前我国在资本项下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即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采取了稳定的汇率政策。但是实践证明,固定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①汇率形成机制扭曲。由于存在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和严格管制,导致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当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时,由中央银行弥补不足头寸,以保证整个市场的“出清”。由于这是迫不得已的被动干预,极大地限制了中央银行采取灵活的干预措施,其结果使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仅有管理而缺乏浮动,人民币汇率趋向僵化,这对人民币体现外汇资源价格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效率。②汇率缺乏灵活性。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成为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严重隐患,突出表现为企业风险意识弱化。因为让汇率具有浮动还是有管理,其根本是由谁来承担汇率风险决定的。“有管理”是中央银行承担最后的汇率风险。“浮动”则由企业和商业银行承担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损益。③汇率调整准确性不高。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无法确定均衡的汇率水平。④维持成本高。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没有动用汇率这一政策工具时,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受到限制,独立性受到影响;同时维持实际上固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加大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包括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增加财政负担、增加外汇管理成本和难度、外汇储备增加的成本和风险。

2004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60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和2005上半年9.5%的GDP增长率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增长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根据开放经济体汇率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M-F模型: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中,即在“三元悖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中,三者不能同时兼得,只能取其两者而放弃第三者。我国必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因为独立的货币政策对我国是必须的,那么在M-F模型中可以考虑取舍的只能是选择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性。而中国对资本的管制也在逐渐放松,在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基础上,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而走向独立浮动制度,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